中国长安网 > 地方动态> 山东

山东:着力顶层设计 打造平安建设升级版

2014-12-03 08:23:21 http://www.chinapeace.gov.cn/ 来源:法制日报 

  “提供更符合民生需求的平安成果”

  山东着力顶层设计打造平安建设升级版

  “今年是我省推进平安建设的第十个年头,从单一地期待良好社会治安环境到全方位地追求平安和谐幸福,平安山东建设正全面步入深水区。”近日,山东省委常委、政法委书记才利民接受《法制日报》记者采访时说,要确保全省社会大局持续稳定,百姓安全感、满意度和幸福指数持续提升,必须以更加全面细致和开放包容的态度,进一步对平安建设做好顶层设计,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的新期待新要求。

  “两无”创建引领基层大平安

  济宁市的国光社区紧邻火车站,又是城乡接合部,人口流动性强,治安形势复杂,却已经累计594天刑事案件零发案。

  截至2014年10月,山东省像国光社区这样的无刑案村居已达到51362个,占总数的60%。2014年年初,山东省综治委立足顶层设计,在全省开展“无命案乡镇(街道)无刑事案件村居(社区)”综治主题创建活动。通知下发后,这一创建活动迅速在全省推开,势头迅猛。

  “平安山东建设积十年之功,不论是治安状况,还是群众的创安热情,都持续向好,这给‘两无’创建打造了坚实的工作基础和群众基础。”山东省委政法委副书记、省综治办主任张志华说。

  记者了解到,此次“两无”创建活动确定的任务目标是:力争经过3到5年努力,全省70%以上乡镇实现年度无命案,全省60%以上村居实现年度无刑案,人民群众安全感满意度不断提升,社会治安持续平稳。

  活动中,枣庄市明确提出了“堵、疏、调”三大创建途径,进一步加大平安建设广度和深度;滨州市专门成立市委书记任组长的平安建设领导小组,广泛开展12项平安创建;烟台市提出以统战思维引领平安建设,进一步消除平安建设中可能存在的薄弱环节和活动死角;日照市则通过构建基层综治一体化工程,整合基层资源,守住平安建设第一线。

  记者注意到,其他地市也都严格围绕顶层设计,创新本土特色的工作渠道和平台载体。在具体措施上,首先围绕“命案必破”要求,对严重影响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违法犯罪活动始终保持严打整治高压态势;其次以社会化、网络化、信息化为重点,建立健全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与此同时,各地还持续深入开展社会治安重点整治提升应急维稳处突水平。

  2014年以来,“两无”创建让山东整体治安状况持续向好。截至目前,全省刑事发案数同比下降6.5%。

  “这一主题创建活动是对社会平安元素的再整合,是对社会正能量的再汇聚,可以说是抓住了维护社会稳定和深化平安建设的牛鼻子和总开关。”才利民说,“通过一年实践来看,全省公安机关打击犯罪更加准确,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也基本建成,人民群众平安建设热情更加高涨,社会治安形势进一步好转”。

  “开门办政法”维护民生安全

  荒僻乡村,大门紧锁,却隐藏着一个“毒腐竹”加工厂,并夜以继日地加工生产。近日,淄博警方一举捣毁了这个加工厂,当场查获有毒腐竹10吨左右。而同日,淄博警方还捣毁了另外一家工厂,同样查获数吨“毒腐竹”。

  2014年以来,大批危害民生安全案件被迅速准确告破,一大批犯罪嫌疑人被抓捕。这一良好工作态势得益于今年年初山东省通过顶层设计建立的民生安全联席会议制度和打击民生领域犯罪联动执法机制。

  “我们通过广泛调研,收集了4类群众意见较为集中的民生安全问题,一是大气污染造成日益严重的雾霾天气,二是食品药品安全领域中的制假售假、禁限药品、添加剂等问题,三是‘医闹’扰乱医疗秩序、破坏医疗环境问题,四是校园周边的安全问题。”山东省委政法委常务副书记丛大鸣说,“通过顶层设计,我们对解决这些问题量身定做了工作平台和执法机制,给一揽子解决民生领域问题提供了根本性的指导意见”。

  目前,山东省针对民生领域安全问题,已经在省、市、县三级普遍建立了联席会议制度,并通过加强同卫生、教育、食品药品监管等部门的协作配合,全面形成优势互补,资源共享的联打、联治、联调、联防的联动执法机制。

  同时,各地还开展了一系列集中行动,解决了一大批群众意见集中的民生安全问题。济南市适时开展打击食品药品安全违法犯罪“百日行动”;青岛市明确提出维护民生领域安全30条工作措施;滨州市为切实解决“医闹”现象,成立市医患纠纷第三方调处机构;聊城市推动建立打击和防范民生安全犯罪的多部门联席机制和长效平台。

  “民生领域安全维系千家万户,政法机关通过开门办政法,广泛联动各级行政执法单位,积极开展宣传活动,宣扬打击成效,揭示犯罪手段,发布风险预警,鼓励群众举报,争取各界支持,发动了一场向危害食品药品安全和污染环境行为宣战的‘人民战争’。”山东省副省长、省公安厅厅长徐珠宝说。

  网格管理助推社会“微治理”

  记者见到临沭县白旌镇华山社区第四基础网格网格员陶圣明时,他正在村民家中帮助解决宅基地未登记的问题。这次,陶圣明没有用本子记录,而是直接拿出手机。“瞧,你的问题已经登记并传到镇里了,进展得怎么样手机里也能看见。”陶圣明给村民演示。

  在青州市的宋阁村,民警则为居民电动车、摩托车装上了“移动卫士通”。据悉,此举解决了当地居民电动车屡屡被盗的难题。

  借助信息化技术和平台提升基层社会治理效能,是2014年山东省推进网格化管理工作一个亮点。其实早在2013年8月,山东省就出台《关于在全省城乡社区实行网格化管理的指导意见》,2014年年初又下发《关于加强全省基层综治工作平台规范化建设的指导意见》,旨在通过顶层设计,给各地运用网格化管理加强基层社会治理提出统一规范和标准。

  记者了解到,截至目前,山东省96.06%的城市社区和79.74%的农村社区已实现网格化管理,每个网格配备“1+X”管理员,承担排查化解矛盾、社情民意收集、特殊人群帮教、法制宣传教育等职能。目前,共有专、兼职网格管理员67.75万人。

  网格化信息建设也已基本覆盖,建立了县、乡镇、社区(村)、网格“四级联动”的社会管理综合信息系统,实现信息互联互通。还进一步整合社会资源,在社区统一建立集综治维稳、民政服务、司法民调、户籍管理、劳动保障等功能为一体的“一站式”便民服务大厅,提高为民服务效率。

  除此之外,各地还根据自身实际,创新网格化管理的工作抓手和载体,威海市探索建立“海陆一体化”网格化管理新模式,青岛市创新实施“蜂房式”社区网格化服务管理模式,济南市在村居社区打造了3000余个“十分钟生活圈”和“一小时法律援助服务圈”,聊城市给各个社区网格派驻平安特派员。在东营、菏泽、泰安等地,网格化管理已经成为基层社会治理的主要工作平台,老百姓一边享受网格化带来的便捷服务,一边主动配合网格员做好各项管理工作。

  “规范科学的网格化管理才能让基层社会治理的各项工作得到有效落实,百姓诉求也能得到充分关注和有效解决。”才利民说,“10年来,平安山东建设不断向纵深发展,步入深水区,我们唯有以民生需求为导向,在广度、深度、细度上进一步做好顶层设计,才能提升社会治理工作效能,持续激发群众创安热情,提供更符合民生需求的平安成果,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安全系数和幸福指数”。

  (记者 余东明)

[责任编辑:王鑫]
相关报道

·山东:要勇于担当党和人民赋予的崇高职责
·山东启动海港口岸信誉管理和自管机制建设
·山东高速交警引入雾天道路交通安全保障产品
·山东:严厉整治危害公共安全的各类隐患问题
·山东:严厉整治危害公共安全的各类隐患问题
·山东:出台意见进一步推进警务公开工作

·山东:出台意见进一步推进警务公开工作
·山东曹县检察院:预防文化传播点一举多得
·山东枣庄:深化平安建设 念好“堵疏调”三字经
·山东检察院启动案件质量评查活动
·山东建成556个高标准派驻检察室
·山东济宁公安机关全面推进信息化建设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