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成镇街无命案四成村居无刑案
枣庄深化平安建设念好“堵疏调”三字经
“截至10月,84.62%的镇街无命案,44.31%的村居无刑案。”近日,这份特殊的平安成绩单摆到枣庄市委常委、政法委书记周杰华案头。
“这个成绩已经远远超过了省里要求。”周杰华说,2014年年初,山东省综治委启动“无命案乡镇(街道)、无刑事案件村居(社区)”综治主题创建活动(以下简称“两无”创建),要求全省各地市今年年底实现50%乡镇无命案、30%村居无刑案。“今年以来,我们以‘两无’创建为抓手,深化平安枣庄建设,通过堵、疏、调三大渠道,挤压违法犯罪空间,及时回应群众诉求,全方位化解矛盾纠纷,切实提升社会治理水平和能力。”
堵:挤压违法犯罪生存空间
5月18日20时许,滕州某村发生一起重大杀人案,一对婆媳被杀死在家中。案发后,公安机关迅速成立专案组,主要领导连夜赶赴现场督战,仅用14小时便将犯罪嫌疑人朱某抓获。
此案的快速侦破得益于枣庄警方“命案必破”一把手主责制,该制度要求命案侦破效率直接与一把手考核挂钩,以便形成统一指挥、快速处警、快速侦防和快速抓捕的扁平化快速反应机制。为防范各类恶性案件发生,枣庄警方还以打开路,开展“打黑恶、反盗抢、防诈骗、扫毒害、追逃犯”、网上灭枪、“打四黑除四害”等安民行动。
“我们坚守打击主业,通过有效打击犯罪,最大努力预防和减少刑事案件总量,特别是命案发生,切实维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枣庄市公安局局长江心田说。
与此同时,枣庄还全面建成立体化治安防控体系:视频监控全覆盖,建成环鲁、环枣防控圈,人群密集场所多警联合武装巡逻;完整构建农村群防群治自防体系……
据统计,2014年1月至10月,枣庄八类严重暴力犯罪案件和盗窃、“两抢”案件同比分别下降5.93%、15.79%、17.62%,发生的13起命案全破,命案发案数同比下降27.78%。
此外,对重点人群和特殊群体,枣庄采取针对举措,降低犯罪率。市司法局建立了社区矫正管理中心,强化信息技术应用,实现网上监管、网上教育、网上执法的“全网”社区矫正管理模式。
“治安工作是平安建设之根本,我们通过快速打击和完备防控,有效挤压各类违法犯罪空间,从而在社会面上大幅减少命案和刑案的发生可能。”周杰华说。
疏:畅通群众诉求反映渠道
临近傍晚,《法制日报》记者来到枣庄市中区垎塔埠街道光明社区时,工作人员正将网格员反映光明广场摊位脏乱差的问题,通过电脑上传给街道办理。
记者在这里看到,每位网格管理员都配备手机终端,这些终端把网格员收集的各类信息和群众诉求上传至“网格化社会管理综合服务平台”统一流转,并限期办理和定期回访。
“网格化管理抓住了基层社会治理的牛鼻子。”枣庄市委政法委常务副书记李宗伟说,与此同时枣庄市还创新其他社会治理模式,进一步畅通群众诉求反映渠道,和谐警民关系、干群关系。
峄城区坛山街道鹭鸣山庄社区警察李福瑜被居民亲切称为社区平安“全天候的守护神”。据了解,为让社区民警真正能够沉入基层、融入百姓,枣庄市公安局峄城分局创新成立社区警察大队,让社区警察成为一个全新的警种。
“以前我们隶属派出所,虽说是社区警察,但主要工作精力用在办案子上。”李福瑜说,“现在,我们可以把完整的时间都留给社区,为群众服务”。
同样,为打通检察机关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枣庄市建设完成18个基层派驻检察室,为群众撑起了“家门口的维权伞”。
“我们要走到群众身边去,广泛听取群众诉求和期待。网格化平台和基层派出机构的建设可以把平安建设触角延伸到最基层,既能全面准确了解社情民意,又能及时有效地解决问题,在‘疏’字上下功夫,打牢平安建设的根基。”枣庄市委政法委副书记、市综治办主任李宏岚说。
调:构建多元矛盾化解体系
张小海因和妻子吵架把岳父打伤了,原本的亲人成了仇人,官司打到法院。人民陪审员杨爱玲在了解了来龙去脉后,找准“病灶”,最终从“家和万事兴”的角度促使两家人和解,挽救了一个家庭。
杨爱玲是一名退休干部,2013年从众多候选人中脱颖而出,成为滕州法院的一名人民陪审员。2013年以来,枣庄试点人民陪审员制度改革,通过公开竞选方式推选出678名人民陪审员,他们通过参审近九成的案件,在庭前和庭审过程中大力化解矛盾,成为当事双方的“和事佬”。
在峄城区道路交通事故纠纷调解工作室,同样活跃着一群专门为群众化解道路交通事故纠纷的“和事佬”。近两年来,他们调解达成赔偿协议2084起,累计赔偿金额2000多万元,成功率达87%。
据悉,近年来,枣庄市坚持矛盾纠纷排查摸底常态化、动态化、规范化,完善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衔接联动的多元化矛盾化解机制。在矛盾多发领域建成专业性行业性人民调解组织,还整合基层政法、综治、信访和维稳等有关部门及社会团体,构建集中受理、协调处理、统筹解决的矛盾纠纷大排查大调解平台。今年以来,全市成功排查调解各类纠纷8241起,成功率96%。
“近年来社会利益格局调整的深度和广度加大,社会矛盾呈现多样性、关联性、组织性和易变性等特点,民转刑案件成为影响和谐稳定的重要隐患。掌握好一个‘调’字就能最大限度减少这类案件的发生。”周杰华说,实践证明,以“两无”创建为抓手,运用好堵、疏、调三大手段,枣庄找到了深化平安建设的好途径。
(记者 余东明 通讯员 孟凡华 田佳成)
·山东检察院启动案件质量评查活动
·山东建成556个高标准派驻检察室
·山东济宁公安机关全面推进信息化建设应用
·山东烟台:以“统战”思维引领综治维稳
·山东:“硬杠杠”推动从优待警“真落地”
·山东高院对招远涉邪教杀人案二审维持原判
·山东高院对招远涉邪教杀人案二审维持原判
·山东招远涉邪教故意杀人案二审宣判 驳回上诉维持原判
·国务院安委办通报山东寿光“11·16”重大火灾事故
·山东青海两省级检察院向人大常委会报告反贪工作
·山东建成环半岛海防监控圈
·山东诸城:“三民”模式助力平安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