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参与力争平安建设无死角
烟台以“统战”思维引领综治维稳
每天晚上干完家务,小刘总要花上两个小时,上网“巡逻”。她是山东省招远市一名虚拟社会管理志愿者,网上论坛、网民跟帖、热点话题等等区域,都是她“巡逻”的重点。而在现实生活中,又有另外一群戴着红袖章,每天巡逻在大街小巷的社会治安管理志愿者……
组织和发动志愿者直接参与平安建设,是烟台市以“统战”思维引领平安建设的一个缩影。截至目前,山东省烟台市已是第六次荣获“全国社会管理综合治理优秀城市”称号,这是自1992年以来,全国仅有的长安杯“六连冠”两个城市之一。
“‘长安杯’是荣誉,更是压力。我们深刻体会到,传承好这一荣誉就是要将烟台打造成更为平安、法治、和谐的最宜居城市,不断满足群众的新期待、新要求。”中共烟台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张江汀对《法制日报》记者说,“烟台市政法综治部门提出以‘统战’思维引领平安建设,更加广泛地发动社会各种力量自觉投身到平安建设中来,进一步消除平安建设中可能存在薄弱环节和活动死角”。
破解一城多元治理难题
部分消防栓无水、控制室值守不及时、个别火灾报警器无效、有的消防通道被堵……这是以前记者跟随消防执法人员执法时,在烟台市某高校里见到的一幕。“高校是一个相对封闭的公共场所,在执法中很容易被疏忽,但是每个学校动辄几万学生,一旦发生消防事故,后果将非常严重。”烟台市消防支队的一位负责人说。
“高校的围墙不能阻挡平安建设的触角。”为此,2014年年初,烟台市委常委、政法委书记程德智专门走进烟台市多所学校,专题调研学校的平安建设,随后下发《市综治委关于建立高校平安建设联席会议制度的意见》,正式建立并启动了高校平安建设联席会议制度,深入推进高校平安建设。
“我们要用‘统战’思维引领平安建设。”2013年6月任职烟台市委常委、政法委书记的程德智,有着丰富的“统战”工作经验。他告诉记者,烟台的平安建设经过20余年的积累,“六连冠”的洗礼,有着深厚的群众基础和社会基础。平安建设逐渐步入深水区,势必要求我们必须改变传统思维,主动去寻找那些平安建设中的盲点和死角,团结一切需要团结的力量,调动一切可能调动的积极性,构建一个更加精细化、深层次、多元素的平安建设大格局。
为此,烟台市综治办专门对社会组织、中央省直驻烟单位、特殊人群等进行梳理,并对其在平安建设中的参与度、感知度和平安成果的共享度进行有效评估,针对性地创新各个领域的工作抓手,建立行之有效的工作平台。
“由于建制、管理的特殊性,这些单位和人群容易被疏漏,形成盲点和死角。这是平安建设中客观存在的‘一城多元’的管理和服务难题。”程德智说,“广泛团结和调动平安建设中所有元素的积极性,这是‘统战’思维引领平安建设的核心内涵。只有这样,才能将‘平安烟台’建设由粗线条转为精细化,由浅层次引向深层次,由较为单一创建主体变为多元创建主体,这是破解‘一城多元’难题的解题之法。”
团结力量共建平安阵地
近日,招远市金华粉丝厂职工胡东(化名)因工作原因与同事发生纠纷并打伤了对方,一度闹得不可开交。此时招远市粉丝行业协会人民调解委员会及时介入,最终令双方握手言和。
记者了解到,招远市除了引领诸如行业协会等社会组织参与到平安建设中来之外,还引导组建了13支社会治理志愿者队伍,涵盖社会治安、社会治理和社会服务。与此同时,当地还广泛搭建“村民说事室”与“和谐共建理事会”,坚持让群众自己事情自己管,自己矛盾自己解,自己家园自己建,不断提升群众参与社会治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人民群众是社会治理创新的主体和根本,通过不同的载体、平台和抓手,就能广泛团结和调动广大群众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让他们主动投身到平安建设中来,善于在身边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招远市委副书记杨波说。
记者了解到,招远这种发动群众积极投身平安建设的工作模式在烟台市广为推广。据统计,近年来,烟台以建设平安烟台、法治烟台与和谐烟台的“三城联创”为载体,在治安巡逻、交通协管、矛盾调处、社区矫正、心理辅导等领域广泛调动志愿者的力量,建立了118支志愿者队伍,10万群众成为平安建设志愿者;又在全市食品、水果、渔业、石材、黄金、粉丝、汽车等自治行业协会广泛组建人民调解组织,搭建化解矛盾、维护稳定、服务群众的“知情”平台、“交流”平台、“问政”平台、“信息”平台和“活动”平台。
2014年以来,烟台市还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就50余个具体领域建立平安建设联席会议制度和联络员制度,团结并调动了各个政府职能部门、社会组织、中央和省级驻烟单位、高校和驻烟部队的平安建设新动力。
“在平安建设的传统思维下,行政命令多于自发行动、短期运动多于长期效应,管理要求多于服务效能;而‘统战’思维下的平安建设,则要求减少行政命令的强制性,引领群众多采取自发自律的活动形式,逐步建立一个有深厚群众基础和社会基础的长效机制,并注重管理和服务并重、发展与平安共生的创建模式。”烟台市委政法委副书记、综治办主任时光说。
平安与发展和谐共生
总投资1000亿元、占地2200多亩的海阳核电,是目前国内最大的在建核电项目。项目建设6年来,无一起上访闹事事件,实现了群众真心拥护、项目快速推进、地方发展受益的多赢局面,有效避免了“逢核必闹、一闹必停”的尴尬局面。当地群众把这归功于当地的平安建设和经济发展并重的发展战略。
“通过平安建设建立健全经济领域安全保障体系,保障经济发展、生态文明的安全稳定,做到经济社会发展和平安建设同步推进。这是多年来平安烟台建设的一大特色。”市委副书记张永霞分析说,“‘统战’思维下的平安建设,更加广泛的团结和调动社会平安元素为经济建设所用,充分发挥平安建设协调经济利益关系的‘润滑剂’、规范经济秩序的‘保护神’和优化发展环境的‘助推器’作用。”
数据显示,2014年上半年与2013年同期相比,烟台市违法犯罪类警情下降15.6%,受理信访案件下降5.9%,各类安全生产事故死亡人数下降2.8%,暴力犯罪案件下降19.8%。
平安建设让烟台的治安一年比一年好、平安辐射面一年比一年大、群众的满意率一年比一年高。与此同时,烟台市的经济被直接推向高速发展的快车道,平安烟台建设成了原动力。统计显示,2014年上半年与2013年同期相比,全市GDP和地方财政收入分别增长9.2%和12.3%。
“经济快速发展势必会带来很多不可预见的不稳定因素,唯有平安和发展两手抓、两手硬,通过统筹两者之间的积极因素和参与力量,让‘平安’和‘发展’这对社会治理中的孪生姊妹,在平安建设中显现出和谐共生的生动局面,才能保障人人共享平安的持续和升华。”张江汀说,“社会治理光靠政法综治部门、党员干部,显然孤掌难鸣,需要社会各界和广大群众积极参与,做到目标同向、用力同心、步调同步”。
(记者 余东明 姜东良 通讯员 于曦东)
·山东高院对招远涉邪教杀人案二审维持原判
·山东招远涉邪教故意杀人案二审宣判 驳回上诉维持原判
·国务院安委办通报山东寿光“11·16”重大火灾事故
·山东青海两省级检察院向人大常委会报告反贪工作
·山东建成环半岛海防监控圈
·山东诸城:“三民”模式助力平安建设
·山东诸城:“三民”模式助力平安建设
·山东桓台马桥实行全覆盖巡逻模式
·山东:撑起百姓家门口的“维权伞”
·山东胶州边防深化和谐警民关系建设
·山东青岛中院成立首个知识产权巡回法庭
·山东烟台福山:警务接地气 平安有底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