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些省会城市繁华地区的派出所刑事警情日益复杂的情况下,云南省昆明市公安局西山分局梁源派出所在警力没有增长的情况下,刑事警情连续大幅下降,2013年同比下降11.5%,今年前10个月同比又下降7.1%,破案率逐年提升,这是该所通过调结构、转方式,着力实现警力无增长改善的结果。
警务机制必须随着治安形势改变
由于梁源派出所辖区内“城中村”和老旧居民小区较多,治安状况复杂,在2010年至2012年间,派出所每年接报刑事警情总量均在2000起左右,多次被列为昆明市突出治安乱点区域之一,该所在打防控方面承受着巨大压力。
说起当时的情况,民警喻明深有体会,他曾经是巡逻防控中队的民警,3年多里,他的工作就是开着警车巡逻,接警后将相关人员带回派出所。喻明称:“到派出所交接完工作后就开着车出去,第二天交完班就回家休息,办公室都不用进,除了巡逻接警、送人以外,其他业务都快丢得差不多了,觉得自己像个跑运输的二传手。”
“由于不负责案件的办理,一些巡逻民警为了省事,很多现场能够调解的警情也带回所里移交,治安案件一多,刑侦和社区民警也不得不来帮忙,导致刑侦民警不能专心办案,社区民警在社区的时间也被压缩。”梁源派出所所长袁鉴认为,从喻明身上折射出的是巡逻防控中队警种孤立、民警与其他同事缺乏深层互动的问题,巡逻中队似乎也感到自己被“边缘化”了。久而久之,派出所整个队伍的凝聚力产生了负面干扰效应。
面对这种情况,梁源派出所对所内的警务运行机制进行调整,取消了原来的巡逻防控中队,新组建了治安中队,并通过精简其他中队人员作为补充,目前,治安中队警力达21人,中队下设巡逻、岗亭值守、接处警和治安案件查处等岗位。同时,调整了社区民警、内勤、勤务指挥、刑侦等警种的值班方式、职能职责、警力配置和运转模式。
新机制带来新变化
新的运行机制实施后,警力得到了合理运用,发挥了最大效能,由此而来的是整个辖区的社会治安状况明显好转,打击力度也取得很好的效果,刑事警情明显下降。
在新的警务模式下,社区民警直接承担“社区纠纷、救助类接处警”等工作,民警配备对讲机、电脑等办公室设备,以社区综治服务站为依托开展工作,增加了“下社区”的时间,社区的网格中见警率增加了,民警的管事率提高了,“时间都去哪儿了”的问题得到了某种程度的破解。原来单纯用于巡逻防控中队的警力得到了解放、盘活,尤其是值班警力的相对增加,对当前治安、反恐形势下的警力需求和安全需求而言,无疑是更有效的保障。原巡逻防控中队民警转变为治安中队民警,既有事可管了,也不是“二传手”了,而且以最多的警力承担了刑事案件接处警和初步受理工作、治安查处工作。负责刑侦工作的警力从一般的值班事务限制中解放出来,可以集中精力开展专门的刑事研判、侦查。内勤民警也融入了部分值班工作,既有助于内勤提升工作专心度,也有助于熟悉派出所具体业务,还有助于去机关化、促进警种协作。
民警成了工作多面手
梁源派出所警务机制调整后,在总警力46人“大盘子”不变的情况下,效率有了明显提高。如今,治安中队有21名民警,除了此前的9名民警以外,分别从社区、内勤和案件办理中队抽调,负责每日值班的接处警、刑事案件初期接待受理、街面巡逻和卡点、治安、强戒案件查处以及刑事案件研判。
民警赵汝伟对新机制很有感慨,从前,单是巡逻从未办理过案件,最初调整时,心中还真有些忐忑,毕竟要重新拾起很多办案的专业知识。在老民警的带领下,他很快熟悉了工作流程,每天的工作丰富了起来,一段时间后,他就可以独立办理治安案件了。虽然压力比以前大了,但职业荣誉感更强了。
目前,在梁源派出所辖区,有35个陈旧老小区,以前发生案件,公安机关是“捂着”,现在一旦小区内发生案件,派出所都会将警情制作成海报,在明显位置上张贴,不仅有案情介绍还配有防范的办法,使群众不仅知道当前的治安形势,还会有针对性地进行防范。
(记者 杨树华)
·云南昆明盘龙明确五级执法责任追究机制
·云南澄江开展打击涉烟违法犯罪专项行动
·云南楚雄州开展防范和打击非法集资宣传活动
·云南文山司法局对作风建设明察暗访
·云南普洱边防支队搭建“四个平台” 营造浓厚警营文化氛围
·云南普洱勐啊边检站积极开展边检服务定式养成培训
·云南普洱勐啊边检站积极开展边检服务定式养成培训
·云南普洱消防支队致力提升消防监督管理水平
·云南西双版纳州景洪市人民法院坚持为民司法 建设服务型法院
·云南西双版纳举办综治维稳干部培训班
·云南迪庆州中级人民法院:五个方面抓“六五”普法和依法治理
·云南昆明:以案说法 力推依法治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