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4日,辽宁省抚顺市综治办的工作人员开始对全市开展的创建零命案县(区)、零刑案乡镇(街道)、零发案社区(村)工作进行巡检。
今年10月,抚顺召开全市“三零”创建会。抚顺市委常委、政法委书记王淑雅指出,为进一步夯实基层社会治安防控工作,预防和减少违法犯罪行为的发生,维护社会大局平安稳定,我市决定通过推进“三零”创建活动,为建设平安抚顺再添一把柴。这标志着“三零”创建工作已经在抚顺市全面展开,一幅幅平安抚顺画卷即将绘就。
营造淳朴民风实现“零发案”
“南大门”,一直是抚顺县石文镇八家子村的另一个称呼,因位于抚顺市最南端,与本溪市高官乡仅一岭之隔。八家子村注重培育淳朴民风,努力提升村民法律意识,强化矛盾纠纷排查化解,连续多年实现了“零发案”的良好局面。
村党支部书记唐玉超说,“我们村为了从根本上遏制刑事案件和治安案件的发生,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村两委根据村情民意,通过召开村民代表大会,制定了《八家子村村民公约》、《村民自治章程》。内容涉及公共道德、村风民俗、精神文明、社会治安、村容村貌、婚姻家庭等多方面,既符合法律法规的要求,又体现了广大村民的意志。村里将《村规民约》和《村民自治章程》编印整理成册,分发至全村400多户村民手中,组织大家学村规、守民约。
随时发现问题,随时照章解决成为村里一条不成为的规定。“就在前不久,村民汤儒恩图方便,将牲畜粪便堆放在自家门前,并遗洒在边沟里,严重影响了村容整洁,邻居反映很大。我们了解情况后,到他家与他一起学习,告知他的行为违反了《村规民约》第六条:‘维护公共卫生和村容整洁,不乱倒粪土、污水’。经过教育,汤儒恩对自己的行为感到很惭愧,立即动手将粪堆清理干净。”唐玉超向记者讲述村民守民约的故事。
在八家子村,《村规民约》不只约束“民”,更主要的是约束“官”。就是要求村干部在服务群众时要体现公开、公平、公正原则,凡事做到一碗水端平。村“两委”定期向村民公开大家普遍关心的村务决策、集体经济承包合同、各类收支明细、社会保障等情况,自觉接受群众的监督和检查,做到给群众一个明白,还村干部一个清白,避免了因干群矛盾激化而引发犯罪行为。2012年村里计划在村内巷道修建葡萄长廊,没有像以往那样上来就干,而是召开全体村民会议征求村民意见,会上村干部一一回答个别村民对于修建葡萄长廊的疑问和顾虑,最后通过不记名投票通过了该项目。
通过不断提高村民的道德素质,培育淳朴的民风,八家子村的社会治安环境得到根本改变,杜绝了打架、赌博、盗窃等违法犯罪行为。村里有机动车70多辆、摩托车500多台、农用车更是家家都有,但几年从来没有出现过丢车现象,可以说是实现了路不拾遗、夜不闭户。
唐玉超告诉记者,村里借鉴“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枫桥经验,结合“县户联网”工程,建立健全了村、片、户三级调解网络,明确了工作职责,按照抓早、抓小、抓苗头的原则,热心为村民排忧解难,全力化解各类矛盾纠纷。
2014年春天,村民张多跃因为李会强2013年秋天多收了他家三垄苞米引发矛盾,因情绪失控准备大打出手。得到情况后三级调解员及时赶到现场,控制住双方情绪,防止事态的进一步恶化,及时遏制了一起“民转刑”案件的发生。过后,三级调解员11人丈量了李会强的土地,确认他确实多收了三根垄,又清点了三根垄的苞米茬子,按茬子数将苞米棒子还给张多跃,使双方最终握手言和。
群防群治实现“零刑案”
抚顺市新抚区南花园街道地处新抚区南部,街道针对辖区内矿区下岗职工多、棚户区居民多、老年人口多、社会复杂人员多、弱势群体多、社会治安隐患多的特点,以整合各方治安防控力量为抓手,以解决突出治安隐患为重点,全力推进“三零”创建工作的深入开展,辖区社会治安秩序持续良好,居民安全感、满意度逐年提升,2013年以来,全街道实现了“零刑案”目标。
街道党工委与南花园派出所密切配合,将派出所专业巡防队伍社会治安面的防控与社区平安志愿者小区、楼院、门洞点对点的防控结合起来,建立了“网格化管理志愿者平台”,使社区防范资源实现了优化,防范力量得到了充实,全街4个社区,共成立了治安巡逻、舆情信息员、看楼护院、法律咨询、矛盾纠纷调解、社会帮教等22支平安志愿者队伍,承担了大量巡逻防范和信息传达、法律宣传、民事纠纷调解、刑释解教人员安置帮教、闲散青少年和吸毒人员监督教育等工作任务,使社区治安的重点和难点工作有人抓、落得实。同时,不断完善了社区安全预防、预警机制,在每个社区都建立了社区警情通报栏,并将报警、急救、投诉等电话号码公诸于小区明显位置,便于居民联络,保持信息渠道畅通。今年以来,通过巡逻发现并化解矛盾纠纷156件,防止发生治安或刑事案件27件,义务为老百姓服务189件,有效地遏制了入室盗窃、抢劫、抢夺等可防性案件及因矛盾纠纷而引发的“民转刑”案件发生。
今年3月,巡逻队员在棚户区改造后剩余的废弃房屋里,发现一伙可疑人员在此停留,经过了解发现是一伙蓄意聚殴闹事的年轻人。巡逻队员不分白天晚上做工作,经过2天工作,将蓄意聚殴闹事人员都劝回了家,避免了一场流血事件。今年7月,巡逻队员巡逻到社区3号楼时,发现有可疑人想偷居民新买的摩托车,马上上去询问。可疑人一看有人询问,立即跑掉了。
街道党工委抓住诉前调解法官进社区、法律援助进社区的有利契机,针对辖区老年人居多和下岗职工、伤残人员、社区矫正人员、外来务工人员等弱势群体密集的特点,组织1名包保法官、1名包保律师定期有针对性地贴近百姓,实地开展法律咨询、法律援助、矛盾调处、法治宣讲等服务,不断提升社区居民法律意识,全街21名刑释解教人员无一例重新犯罪。
南花园街道三利社区63岁居民李淑芬是抚顺市一毛退休职工,丈夫早年去世,长子患有脑血栓,次子患有精神病。2002年7月再婚,第二年2月老伴儿又去世了。李淑芬与再婚的老伴儿各有一处房子,因房屋归属问题以及丧葬费问题两家曾经发生过激烈争执。多年来,双方一直都没有达成协议,且矛盾越来越激化,存在发生刑事案件的苗头隐患。今年8月份,李淑芬来到街道、社区寻求帮助,街道司法所立即与区法律援助中心联系,为她申请了法律援助,并及时深入两个家庭开展调解和安抚工作。通过街道社区一系列的法律援助,有效防止了因矛盾纠纷激化而导致“民转刑”案件的发生。即日法院将对此案进行审理,并做出公正的判决。
分级调处严防“民转刑”
抚顺市顺城区会元乡紧密结合乡情实际,在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中,紧盯“三零”创建工作目标,不断完善社会治安立体化防控体系建设,全乡刑事和治安案件呈明显下降趋势。2013年至今,该乡未发生一起刑事案件,全乡实现了“零刑案”目标。
会元乡党委书记辛晓环说,全乡依托三级矛盾纠纷调处平台,有效预防“民转刑”案件的发生。“一是以村两委成员为一级调处平台,每周进行一次矛盾纠纷排查,做到‘小事不出村’,及时将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二是以司法所、派出所等司法机关为二级调处平台,每半月排查一次,对重大节假日和敏感时期实行重点排查,对村里调解未成功的矛盾纠纷进行调处;三是由乡党委副书记牵头,由综治办、司法所、派出所、相关部门、相关村书记(主任)、特邀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组成的三级调处平台,重点调处重大疑难案件,做到‘大事不出乡’。”。
在采访中,辛晓环讲述了一起调解案例。黄金村村民兰学文与赵文国今年春因地界不清发生争吵,并召集亲朋好友30多人拿着刀棒准备火拼。乡司法所夏兴国、派出所王玉敏闻讯后迅速赶到现场,冒着被刀斧、棍棒打伤的危险,扒开人群,大喊一声:“都给我住手,谁打人谁负法律责任”,并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地给双方讲法律、讲政策、讲利害关系,双方最终表示愿意接受调解。事后,乡司法所、派出所趁热打铁,着手调查矛盾的根源和争执焦点,依法调解矛盾纠纷,最终化解了矛盾,使两家握手言和。
据了解,今年以来,全乡共调处各类矛盾纠纷514起,调处成功率达到98%,
“虽然我乡在‘零刑案’乡创建中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仍面临着艰巨而复杂的工作任务。我们将发扬吃苦耐劳、齐心协力的精神,努力推动我乡‘三零’创建工作再上新台阶。”辛晓环这样说。(刘天红)
·辽宁法院:举办学习贯彻四中全会精神研讨班
·辽宁沈阳警方破获特大盗窃快递邮包系列案
·辽宁公安厅建立包保帮扶派出所工作制度
·辽宁盘锦中院多措并举化解执行积案
·辽宁大洼县公安局推行新型农村警务模式
·辽宁开原市公安局交警大队交警送给学生特殊礼物
·辽宁开原市公安局交警大队交警送给学生特殊礼物
·辽宁黑山交警:科技强警保平安交通
·辽宁大连市集中打击拒执犯罪
·辽宁:培训监狱戒毒民警引入准入制
·辽宁法院与省卫计委建立诉调对接机制
·辽宁大连召开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 推进依法治市工作座谈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