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年来,他坚守信念,凭借强烈的责任感和满腔的青春热血,扎根边防机动部队,戍卫闽南边海防线,赢得了官兵的齐声赞誉;他训练刻苦,时 刻牢记入伍誓言,训练场上不怕苦、不怕累、不畏流血流汗,赢得“战术达人”的美誉;他以身作则,勇挑重担,急难险重任务都有他冲锋在 前的身影;他荣誉满身,一次荣立个人三等功,多次获“优秀共青团员 ”、“优秀士官”、“优秀班长”、“优秀士兵”等殊荣,在各级组织 的比武竞赛中屡次摘金夺银。他就是,福建漳州边防支队机动中队一班长叶树龙。
忠于使命·重大任务冲锋在前——“兄弟们,跟我来!”
旗帜就是方向。作为班长,他始终站在队伍的最前面,哪里危险就带头冲向哪里,哪里有困难就出现在哪里。自入伍以来,他多次带领战士圆 满完成上级安排的急、险、难、重等勤务。
2010年9月2日6点50分,热带风暴“狮子山”在福建漳浦县古雷半岛登陆,机动分队驻地附近的漳浦盐场由于地势低洼,情况危急!获知情况后,叶 树龙第一时间请缨参加“抢险突击队”。面对7级大风和倾盆大雨,他喊出“兄弟们,跟我来!”的口号,与其他战友连续奋战5个多小时,将盐 场低洼处的300余吨粗盐全部安全转移到室内仓库,并协助盐场工人将其余露天粗盐,用帆布遮盖,帮助盐场挽回经济损失100多万元。
2013年7月18日20时30分,台风“西马仑”正面袭击漳浦,佛昙镇告急!前亭镇告急!六鳌镇告急!受领抢险救灾任务后,他与战友们连续奋战 近16个小时,把被洪水围困的14名群众营救了出来,转移处在危房中的群众170余人,修复海堤40余米,挽救群众财产3000余万元。
入伍以来,叶树龙先后参与抢险救灾、维稳处突、执勤安保等重大任务 30余次,每次都冲在前面,无一发生差错。
乐于奉献·坚守信念矢志不渝——“让人竖大拇指的兵”
旗帜就是信念。凭借强烈的责任感和满腔的青春热血,叶树龙深深地扎根在第二故乡这篇热土,一扎就是8年,用实际行动诠释着“兵”这个闪 亮的名字。
2007年3月,叶树龙新兵下连,他被分配在漳浦边防大队机动分队,这里地理位置最偏、生活条件最苦、基础设施最差,摆在他和战友面前的是 一道道的“坎儿”。
“就跟80年代初的条件差不多。”刘明慧指导员回忆道,“但他还是坚持了下来。”面对艰苦的条件,叶树龙毫无怨言,没有退缩,反而更加 坚定了以队为家、建功立业的决心。没有训练场地,他就和战友们在泥土地里摸爬滚打;没有训练器材,他和战友们就自制简易器材一起练习 ;没有跑道,他就和战友们在乡间小路越野;没有娱乐设施,他就和战友们一起聊家常、侃大山;没有新鲜蔬菜,他就和战友们一起挖菜地、挑井水,建成一片足以保障分队官兵食用的“开心菜园”。
“别人不喜欢在这当兵,是他们觉得这里苦。但是我喜欢,不苦还叫当兵吗?”即使再苦再累,叶树龙的脸上总是挂着憨厚的笑容。
功夫不负有心人。叶树龙和战友们的心血没有白流,机动分队的名气越来越响。就在去年4月份,机动分队整编为机动中队,也从地处偏远的乡 村换防至交通便利的县城。
敢于担当·以身作则挑起重担——“叶班,有两下子!”
旗帜就是引导。身为共产党员、战斗班班长,叶树龙牢记并以实际行动诠释着“不怕苦、不怕累、不畏流血流汗”的兵之魂,是战士心目中不 折不扣的“老班长”。
2013年5月,刚搬到新营区,战友们还没来得及品味“新生活”的乐趣,就接到了筹备全省边防机动部队建设现场推进会汇报演练的重任。新组 建的中队,兵员尚未集中、刚竣工的营房正在装修、训练设施不完善,面对困难,不少新战士打着退堂鼓。
时间不等人!在关键时刻,叶树龙主动找战士们谈心,并挑起特战表演、抢险救灾、防暴处突和协作攀登突击等方队领队等4项重担。一人分饰 四种角色!受领任务后,他们立即通宵达旦投入工作:宿舍没有装修,自己动手刷涂料、清边角;训练器材不熟悉,自己动手找资料、翻说明 书;没有课目编排,就自己动手编写脚本,拟制训练计划;楼房攀登、索降等危险课目不够熟练,自己上阵亲身实践、摸索方法……
5个月后,一支临时抽调组建、兵员素质参差不齐的“散兵游勇”,在叶树龙的带领下,成为一支“警容严整、装备精良、训练有素、气势高昂 ”的尖刀队伍,得到参加现场会的省公安厅、总队等与会领导的高度肯定。
8年的辛勤汗水,浇灌出的是累累硕果;8年的真心付出,赢得的是官兵的齐声赞誉;8年的默默耕耘,竖起的是“漳州边防机动部队排头兵”这 杆“红旗”,在边防线上书写了数不尽的戍边故事。(陈木河 张宏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