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9月11日上午,云南省武定县殡仪馆庄严肃穆、哀乐声声。3000余名干部群众冒雨前来为武定县森林公安局民警李炳祥送别。
一名基层民警缘何得到群众如此爱戴和追念?沿着李炳祥留下的足迹,我们踏入武定县环州乡大山深处,追寻那些感人故事。
扎根林区的护林卫士
万松山林区管护所驻扎在海拔2600多米的高寒地带,辖区有6万余亩郁郁葱葱的树木。这就是李炳祥工作了20余年的地方。
1989年,李炳祥怀揣梦想走进了这个距离县城140余公里的大山,从此就把万松山当作了自己的家。
为了守护好万亩森林,李炳祥把家搬到了万松山护林点,将年幼的女儿和儿子送到距离林区派出所5000米的乔山小学寄读。每天放学后,姐弟俩留在寂静的校园里,自己拾柴生火、挑水做饭。每当周一送孩子去学校时,儿子总是扯着李炳祥的衣角,哭着不让父亲离开……
在远离城镇缺医少药的情况下,李炳祥学会了给自己打针。由于卫生条件差,有一次感冒打完针后针眼发炎、感染化脓,同事知道后劝他回县城治疗。他说:“眼下事多工作忙,抽不开身,过几天再说吧。”后来,他被感染的那条腿已经无法走路了,同事赶紧向县森林公安局报告,派车将他接回县城治疗。医生说:“如果再迟几天,这条腿就废了。”
从一名普通的森林公安民警到万松山林区派出所所长,李炳祥无怨无悔地履行着职责。20多年来,经他手侦破的各类案件有400余起,打击违法犯罪人员近800名,为国家挽回直接经济损失510余万元。
让老百姓喝上“救命水”
2012年2月,李炳祥被武定县委派到环州乡拉务村委会,担任新农村建设指导员和“四群”教育工作队员。
2月28日,驻村后第二天,得知桃树村饮水困难,村民要从200米远的山下取水的消息后,李炳祥就和另外两名驻村队员到该村了解情况,多次跋山涉水寻找水源,积极向有关部门反映情况。
在李炳祥等人的努力下,上级拨付8万元抗旱资金,用于解决桃树村的饮水问题。有了资金,干活就有了底气。李炳祥和驻村队员、村民一起努力,仅用25天就建成了大水池和抽水站。
“永远想念共产党,吃水不忘建池人。”这是环州乡桃树村蓄水池上张贴的标语,也是村民对李炳祥的怀念。
李炳祥不是共产党员,但他时刻以一名共产党员的标准要求自己。李炳祥曾说:“工作不是为了名誉好听,也不是为了升官发财,而是为人民服务,为人民做自己能够做的工作。”正是有了为人民服务的理想和追求,李炳祥平凡的人生有了更多的责任和担当。
把名字永远留在群众心里
桃树村原来不通公路,全村55户268人,主要交通工具是马和骡子,每逢阴雨天根本无法外出。
在了解到桃树村群众的迫切期盼后,李炳祥深有感触地说:“没有路,谈发展都是空话。”经过不懈努力,李炳祥从有关部门争取到7万元资金购买施工材料,并由群众投工投劳参与修建。
2012年8月初,全长3.7千米的进村公路动工。李炳祥白天在工地上挥锄舞铲,带领村民修路;晚上还要到村民家中走访,解决修路占地等问题。经过一个多月奋战,2012年9月初,公路通车。9月5日,连日劳累、积劳成疾的李炳祥却病倒在岗位,经抢救无效于9月6日病逝。
李炳祥的“民情日记”上,详细记录着他在桃树村7个月的活动和访贫问苦过程:哪家有几个孩子上学、哪家有几头大牲畜、哪家的养殖业需要扶持等,每一个问题他都摸得清清楚楚。
李炳祥走了,可他用真情把名字深深地镌刻在万松山林海,镌刻在广大群众的心里。(记者 敖孔华 通讯员 邓 谨 贺明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