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关键在体制创新,核心是人。对此,四川省成都市彭州市秉着“今后区县的竞争就是社会治理的竞争”理念,针对社会治安稳定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积极顺应形势所迫和问题倒逼,紧紧围绕平安村(社区)创建活动开展,坚持从创新多元化社会治理体系为突破口,充分发挥群众的主体作用,全力打造了20个“自治好、管理好、服务好、治安好、环境好、风尚好”平安示范社区,基本形成了党委领导、政府主导、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社会治理新格局,有力促进了群众在社区治理、基层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中实现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监督。
紧贴平安社区创建,搭建社区社会治理平台
积极创新村(社区)基层政权组织形式,构架社区社会治理的组织体系,确保村(社区)政务事务公开透明运行,从顶层设计上保障更好地实现社区自治。一是创新社区社会治理平台。充分发挥群众自治作用,突出民主决策、民主治理、民主监督,全面推进居民自治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借鉴“131N”新型村级治理机制成果,积极搭建以村民议事会和村务监督委员会为核心的社区社会治理平台,对村(社区)干部实施全方位的公开和监督,保证了居民对村(社区)社会治理的知情权、参与权、决策权、监督权。二是配套社区公共服务管理设施。坚持“民事社区办理”,在新型社区完善“1+13”的社会管理项目配套,建立了便民服务室、综治维稳工作站(调解室)、卫生服务室、人口计生服务室、综合文化活动室、警务室、劳动保障站、垃圾分类转运站、便民超市、健身广场、公共厕所、污水处理设施、停车场等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配套。对职能部门劳动就业、社会保险、户籍办理、民政救助、社会管理、医疗保险、计生服务等33项直接为群众提供公共服务的职能下沉到社区,实现了群众办事不出社区。三是健全社区社会治理运行机制。建立了“社区党支部领导,议事会决策,业主管理委员会执行,监督委员会监督,群众广泛参与”的组织体系,严格规范议事会、业主管理委员会和监事委员会选举产生及运行的相关条件、程序、办法和制度,进一步明确了社区业主管理委员会负责执行社区议事会议决定,制定和维护社区各种管理服务制度,管理社区日常事务,实现了社区自治管理。
依托市场发展需求,引入社会治理多元主体
坚持把社会组织作为社会治理的重要主体和依托,积极整合社区内部的治理资源,鼓励和支持社会力量参与社会治理、公共服务,弥补政府在社会治理过程中存在的不足,进一步激发社会活力、巩固基层执政基础。
加快非基本公共服务社会化。建立健全政府购买服务机制,及时向社会公布社区内适合社会组织承担的非基本公共服务事项,通过竞争性选择方式交由社会组织承担,让社会组织承接政府购买服务的主体,直接参与社区的环境绿化、设施建设、物业管理、治安防范。通过“财政补贴一点、群众出资一点、社会赞助一点、对口部门支持一点、村公资金列支一点”,整合多方资源加强社区硬件设施建设。
推进群团组织服务社会化。在社区建立“工会联合会”、“妇女之家”、“儿童之家”等,积极开展“文明院落”、“ 青年文明号”、“巾帼文明岗”、“好婆婆、好母亲、好媳妇”等评比活动。通过与社会组织建立合作关系,将就业技能培训、青少年培训教育、弱势群体关爱等服务项目交由社会组织承接实施,先后与中大绿根社会工作发展中心、博爱义工协会、戴氏教育培训学校等10余家社会组织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
鼓励非公经济组织参与社区建设。鼓励非公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依法照章开展活动,参与社区社会管理、公共服务和各项事业建设。积极支持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入驻社区,帮助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就业问题,依托全市社区建立“家庭车间”57家,为农村妇女提供就业岗位2800余个,平均月收入达1500元左右,最高可达4000余元。四是支持志愿者参与社区服务。积极引导志愿者队伍参与社区管理,组建志愿者服务队近100个,吸纳社会志愿者1300余人,其中西部大学生志愿者100余人。建立了大学生假期实践基地,利用假期在留守儿童之家辅导学生、给予心理关怀,开展科技知识、生活常识普及和服务群众活动。
顺应民主发展进程,创新社会协商对话制度
推进社区社会治理,关键是畅达民意,让社区群众自己的事自己办,自己的事自己说了算。对此,创新了社会协商对话机制,激发群众参加社区自治,营造了一个民主开放的治理环境。
建立社会协商对话平台。制定出台了彭州市构架社会协商对话制度的《意见》和《方案》,从组织架构、协商主体、协商程序、保障措施等方面搞好顶层设计,搭建镇、村(社区)、企(事)业单位三级协商对话平台,在全市20个镇354个村(社区)搭建了社会协商对话平台,采取个人自荐、群众推荐、组织推荐的办法,全市共推选产生883名协商会成员。
建立社会协商对话制度。突出群众为主,规范协商程序,设计了“议题征集、充分协商、成果运用、利益协调、信息交流”五大协商对话机制。议题征集由镇村(社区)党组织、村(居)委会和镇村协商会成员提出,采取分组协商与集中讨论、会前酝酿与会中发言、邀请相关单位人员列席会议等方式,在议题经过充分协商后,根据具体情况分类进行处理,从而协调化解涉及群众利益的各种矛盾问题,实现基层协商民主的全覆盖和制度上的无缝衔接,促进了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
社会协商对话实现民心畅达。通过搭建社会协商平台,建立社会协商对话制度,邀请信访群众、涉及议题相关部门、专业技术人员和相关领导列席,协商会成员开展开放式民主协商,起到了凝聚共识、化解矛盾,主动参与、共同治理的积极作用,真正让群众家中有事有处找,心中有怨有处说,使社会矛盾和问题不断得到及时化解和向好的方面转化,推动了群众诉求表达、心理干预、矛盾调处、权益保障畅通有序。
运用先进技术手段,构建依法治理体系
突出社会治理网格化、信息化重点,大力加快社区网格化社会管理的构建与实施,让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成为社会治理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实施网格化服务管理。按照“因地制宜、街巷定界、规模适度、无缝覆盖、动态调整”的要求,将全市划分为462个网格,建立了市网格化服务管理监管中心,配备了4名专职人员,建成了“市(部门)-镇-村(社区)-网格”四级平台,确定了462名网格管理员,并配发了 462部手持终端机,把社情民意收集、矛盾纠纷排查调解、流动人口和特殊人群管理、治安防控体系建设等全部纳入网格管理。截至目前,全市共采集录入五类基础信息134万余条,录入率达93%;收集到涉及民生服务、矛盾劝解、社情民意、治安防控、特殊人群管理、政策法规宣传、突发性事件等7大类事件约3.14万件,受理办理约1.58万件,已办结约1.56万件,较好地解决了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问题,网格化服务管理工作得到了群众认可。同时通过网格员提供信息,成功处置了非法聚会活动、传销等8起涉及280余人的重大事件,在平安彭州建设中发挥了积极作用。
建设社区治安防控体系。坚持打防结合、预防为主、专群结合、依靠群众的方针,积极建设点线面结合、网上网下结合、人防物防技防结合、打防管控结合的立体化社区治安防控体系。在社区设立电子监控点位,进行全时全方位监控。积极开展“平安楼栋”、“平安家庭”等“平安细胞”建设活动,在社区组建居民综合服务队,承担矛盾纠纷调解员、疑难纠纷信息员、综治维稳信访信息员、治安协警员、城乡环境综合整治督导员等职责,实现社区治安监管防控的全覆盖。深入推进法治宣传教育和法治实践,以“法治大讲堂”为载体,大力开展“送法惠民百万户”活动,组织“中国梦?法治路”系列宣讲350余次,建成村(社区)法律服务工作室和法治文化长廊240个,驻村法律顾问开展法治宣传和知识培训174场,大力营造了“学法、知法、讲法、守法”的浓厚氛围。
创建村务民心通工程。从规范基层权力运行、实现公开透明出发,运用网络等现代信息技术,把农发、民政、财政、统筹等17个涉农部门、20个镇、356个村(社区)纳入平台,让权力运行轨迹曝晒在阳光下,实现公开行权,促进权归本位,群众通过事前知晓、事中决策、事后监督等方式全面参与基层治理,最大限度挤压了基层干部不规范操作和滋生腐败的空间。目前,全市“民心通”工程电脑和手机两个平台行权和监督主体近5万人,信息库覆盖71.5万人,实现具有GPS定位的现场监督,监管民主决策过程29329次,监督村级资金3.3亿元,督促规范资金5000余万元。
注重社会自我调节,激发文化建设内生动力
大力加强文化阵地建设,积极发掘特色文化,举办各种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让群众在寓教于乐中陶冶情操、提升自我,培育社会广泛认同的文化共识,自觉强化道德规范的柔性约束力,更好地促进了社区自治。
加大文化阵地建设。在全市社区普遍建成了文化活动室、图书阅览室、文化广场等文化活动场所,积极筹资300余万元,配齐了全市20镇、354个村(社区)健身器材,让群众活动有场所、健身有地方。并依托文化阵地大力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教育,培育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引导社区群众自觉履行法定义务、社会责任、家庭责任,自觉维护社会秩序。
积极发掘特色文化。依托川西民间文化艺术,坚持每年举办“风筝节”、“棒棒节”、“牡丹节”“美食节”等地方特色文化节庆,全市组建各种舞狮队、腰鼓队、秧歌队等文艺团队,做到每逢节会有庆典,农闲时节有活动。同时,积极营造社区文化氛围,经常组织民间文化艺术作品展评,开设民间刺绣、儿童涂鸦等内容的橱窗文化,制作平安社区创建“六好文化墙”,在社区院墙上进行形象直观的展示,让群众潜移默化中受到感染。
举办群众文化活动。引导群众丰富社区群众文化生活,积极开展“快板之声”、“百姓故事会”等主题鲜明、富于时代特色、群众喜闻乐见的系列活动。群众自发创办了“快乐星期六”为主题的文化汇演,全市各个社区文化团队热情参与,群众文艺骨干纷纷登台献艺,活跃了社区群众的业余文化生活,密切了社区文艺团队之间的联系,营造了社区平安、和谐、幸福的良好环境。
(谢咏 王国林)
·四川资阳检察院:重点规范执法行为 多举措提升案件质量
·四川泸州警方集中开展警示教育活动
·四川纳溪法院积极推行网上立案
·四川泸州中院院长到古蔺县法院调研
·四川内江:依法治市 力争法治建设多领域走在全省前列
·四川全省2837名民警参考高级执法资格
·四川全省2837名民警参考高级执法资格
·四川遂宁检方:改革创新探索建立“证明标准”
·四川布拖县突出“三化”普法工作成效明显
·四川仪陇交警大队:抓实校车安全管理
·四川平武交警坚守二道坪
·四川成都警方通报“打击盗抢机动车专项行动”战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