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宁波市司法局通过抓“产品体系、组织体系、标准体系”这三大体系建设,不断健全公共法律服务网络,拓展公共法律服务领域,建立了较为完善的公共法律服务便民体系。该体系建成后,作为公共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免费为群众提供法律咨询、司法鉴定、公证引导、纠纷调解等一系列法律服务功能。
一是完善产品项目体系,提供多元化的法律服务。梳理司法行政服务职能,结合公共法律服务体系的基本内涵,科学界定了公共法律服务主体和服务范围,将法律服务机构、人民调解组织、法制宣传部门,以及法律服务工作者、人民调解员、社会公益人士等作为法律服务主要供给主体,并定期向社会公布产品目录,不断充实公共法律服务产品项目。目前已向社会公布的服务项目包括:法律援助服务,“12348”法律咨询热线服务,民间矛盾纠纷调解、特定纠纷处置工作的指引服务,农村、社区法律顾问法律服务,律师、公证、司法鉴定等商业性法律服务机构指引服务,法制宣传教育服务等。
二是健全组织网络体系,打造立体式的服务网络。以加强司法行政法律服务中心建设为抓手,带动各乡镇街道公共法律服务站点建设,并借助乡镇街道社会服务管理中心,大力推进公共法律服务窗口进驻工作。在村、社区层面上,在村(居)委会办公地、老年活动中心等其他人流密集场所设置公共法律服务公告栏,展示公共法律服务产品项目,同时,编印了一批公共法律服务便民手册,放置在各个村(居)委会和便民服务点,将更好地为群众提供详细的法律服务指引。此外,整合了各县(市)区司法行政门户网、普法网、官方微博、掌上法律顾问平台以及各类行业协会网站资源,链接全市各律师事务所、公证处、司法鉴定所等法律服务机构网站,构建覆盖城乡的公共法律服务电子网络平台,成功打造了“实体+虚拟”的立体式的服务组织机构网络。
三是规范业务标准体系,建立标准化的服务模式。建立了统一的法律服务业务标准,并从工作、质量、管理三方面入手,对法律服务的各个环节都做了详细的规定,制定了质量评价制、公开承诺制、首问责任制、一次性告知制、预约服务制、监督惩戒制等一揽子服务制度,加强便民利民服务建设,有效提升了公共法律服务质量和水平,为人民群众提供了优质、高效、便捷的公共法律服务。
·浙江北仑公安分局:为海洋经济发展全力护航
·浙江海宁法院跨境盘活海外资产
·浙江宁波江北检察院:预防e网进农村进社区
·浙江金华检察院完善命案办理机制
·浙江:推动基层党建工作走在前列
·浙江杭州召开政法系统领导干部会议
·浙江杭州召开政法系统领导干部会议
·浙江宁波原城管局副局长陈建胜一审被判刑11年
·浙江杭州检察机关查办涉农犯罪中窝串案高达九成
·浙江慈溪检察院:强化社区矫正监督收效明显
·浙江丽水:开展缉捕侵财逃犯集中行动
·浙江杭州政法委:“三转一争”有声有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