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长安网 > 来稿选登

北京成立全国首家知识产权法院

2014-11-13 09:39:04 http://www.chinapeace.gov.cn/ 来源:首都政法综治网 

  11月6日,北京市知识产权法院正式履职,首任院长由20年前全国首家知识产权审判庭——北京市中级人民法院知识产权庭的首任庭长宿迟担任。据悉,这是全国首家知识产权法院。

  法院设四个审判庭 集中管辖知识产权民事、行政案件

  新成立的北京知识产权法院坐落于北京市海淀区彰化路18号,内设4个审判庭,技术调查室和法警队2个司法辅助机构以及1个综合行政机构。集中管辖原由北京市各中级人民法院管辖的知识产权民事和行政案件。

  据介绍,北京知识产权法院管辖的第一审案件的范围包括:专利、植物新品种、集成电路布图设计、技术秘密、计算机软件等技术类民事和行政案件;对国务院部门或者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所作的涉及著作权、商标、不正当竞争等行政行为提起诉讼的行政案件;涉及驰名商标认定的民事案件。

  此外,北京知识产权法院还专属管辖第一审授权确权类案件,主要包括:不服国务院部门授权确权类裁定或者决定的知识产权授权确权类行政案件;与知识产权强制许可有关的行政案件;与知识产权授权确权有关的其他行政行为引发的行政案件。

  同时,北京知识产权法院还将审理当事人对北京市基层人民法院作出的第一审著作权、商标、技术合同、不正当竞争等知识产权民事和行政判决、裁定提起的上诉案件。

  主审法官实行员额制 首批选任法官22名

  北京知识产权法院按照中央司法体制改革的精神,突出主审法官、合议庭的主体地位,努力实现“让审理者裁判,由裁判者负责”。

  其中主审法官实行员额制,首批选任法官22名,4人被任命为庭长,18人通过法官遴选委员会按照公平、公正、公开原则组织的考核选拔,从北京三级法院经验丰富的优秀知识产权法官中遴选产生,平均年龄 40.2岁,91%均为研究生以上学历,从事知识产权审判工作年限平均为10年,近五年人均承办案件数为438.5件。

  此外,知识产权法院还将设置司法行政人员15名,司法辅助人员51名。司法辅助人员中专门设置了法官助理和技术调查官,分别负责协助法官进行法律研究、起草法律文书和为法官裁判案件提供专业技术意见。

  据了解,陈锦川、宋鱼水、姜颖等全国知名的、知识产权审判领域的专家型优秀法官均在北京知识产权法院任职。

  2014年1至10月全市三个中级法院共受理知产案件11541件

  据悉,北京法院的知识产权专业化审判起步较早,1993年,北京法院即在全国率先设立知识产权审判庭,专门审理知识产权案件。

  在成立北京知识产权法院前,全市三个中级法院均设有知识产权庭,2014年1—10月份,三个中级法院共受理知识产权案件11541件,其中90%以上为涉及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复审委员会和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商标评审委员会行政决定或者裁定的知识产权授权确权案件。

  链接:宿迟简历

  宿迟,男,1957年1月出生,汉族,北京市人,1986年5月入党,1976年3月参加工作,北京大学法律专业大学毕业,在职研究生(中国政法大学诉讼法学专业),法学博士。

  曾任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民庭副庭长、副处级审判员,民庭副庭长、正处级审判员,北京市中级人民法院知识产权庭庭长、审委会委员,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党组成员、副院长,北京政法职业学院副院长。

  2013年7月任北京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党组副书记、副院长。(刘向智)

[责任编辑:赵亮]
相关报道

·期待知识产权法院整合审判资源
·知识产权法院:司法改革“试验田”
·关于北京知识产权法院履职的公告
·专家解读:知识产权法院如何实现跨区域管辖
·我国将探索建立知识产权法院
·上海知识产权法院年内成立 主审专利民事侵权案

·上海知识产权法院年内成立 主审专利民事侵权案
·最高法明确知识产权法院案件管辖范围和裁判标准
·最高法发布规定 明确知识产权法院案件管辖
·北上广知识产权法院即将挂牌 最高法发布案件管辖规定
·最高法:知识产权法院法官须有四级法官资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