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长安网 > 来稿选登

蒋黎明:办案2400件无一错案

2014-11-06 10:11:59 http://www.chinapeace.gov.cn/ 来源:四川法制报 

天冷了,蒋黎明到学校看望小蓓并送去新买的运动鞋

  9月24日10时,记者来到四川省巴中市恩阳区法院花丛法庭时,调解室里正被近20名群众挤得满满当当。法官蒋黎明跟庭长李军一起,正把双方当事人和亲属分开进行调解。

  这是一起同居关系纠纷案,双方未婚同居十多年并生育了两个孩子,因关系破裂,来法院起诉分割共同财产。经过近2小时的调解,双方终于达成调解协议。

  “农村地区的法庭,接到最多的就是离婚案子、债务纠纷和邻里矛盾,最近几年离婚案有上升趋势。”说起法庭的工作,蒋黎明如数家珍。进入法院系统工作20年,蒋黎明脚踏实地做事,赢得了领导和同事的信任和好评,更在点滴工作中,收获了群众的喜爱,与群众结成了“亲戚”。

  重返校园小女孩改口喊他“舅舅”

  “没想到,没想到,其实只是一件很小的事情……”说起几个月前登上中央电视台的事,43岁的蒋黎明直呼“没想到”。今年4月10日,央视《社会与法》栏目播出了一期名为《抚养权争夺战》的节目,个头不高、身形偏瘦的他多次出现在镜头前,全国观众也因此认识了这名普普通通的山区法官。

  故事还要从年初说起。今年2月,花丛镇村民徐益(化名)来到法庭,起诉请求变更女儿抚养权。可立案后没几天,他却在家喝下大量农药试图自杀。原来,徐益与前妻2009年离婚,女儿小蓓(化名)判由母亲抚养,两人离异后相继再婚,各自又生育了一个孩子。最近一两年,前妻长年在外务工,小蓓只能到父亲家居住。

  然而,徐益如今的妻子蒋某担心孩子是给别人养的,便向徐益提出必须变更抚养权,否则不抚养小蓓。无休止的争吵让徐益非常苦恼,一时想不开,喝农药寻求解脱。

  弄清了缘由,蒋黎明第一时间给徐益做思想工作,化解心结。得知13岁的小蓓上学断断续续,如今才读小学五年级时,蒋黎明又多次到学校协调,解决了读书问题,并为小蓓置办学习用品。

  从以前的沉默寡言到现在主动参加班集体活动,小蓓身上发生着明显的变化,蒋黎明看在眼里,喜在心里。更让他高兴的是,由于小蓓的继母也姓蒋,小蓓便改口叫他“舅舅”,蒋黎明也就此多了个乖巧的外甥女。

  工作20年办案2400余件无一错案

  在蒋黎明的办公桌上,除了几沓空白的送达证、宣判笔录、应诉通知书外,还有厚厚的两摞书:《公民常用法律手册》、《民事办案手册》、《司法手册》、《刑事诉讼法解读》、《民事诉讼法修改条文理解与使用》……不少被翻得书角卷起,纸张也早已泛黄。

  身边的人评价蒋黎明,用得最多的词便是朴实、勤奋、爱学习。虽然没有获得太多荣誉,也没有办过惊天动地的大要案件,但他用脚踏实地的行动,在基层默默奉献了16年。

  1992年退伍,1994年到法院工作,扎根基层20年,蒋黎明先后在巴州镇、顶山、清江等法庭工作过,2007年又来到花丛法庭。花丛法庭辖16个村10多万人,不少地方开车无法到达。最远的新民河村距离法庭30多公里,开车走一段,剩下的山路全靠步行,单边就要一两个小时。山区的群众居住分散,有的在山顶,有的又在河边,7年多时间,蒋黎明几乎走遍了辖区每个角落。

  路走得多了,蒋黎明和村民们自然也就熟络起来。在外办案时,经常遇到自己不认识的群众跟自己打招呼,他一问才知道是当事人的亲友,还有不少案件当事人,热情的邀请他去家里做客。事实上,蒋黎明曾有机会调回机关,和他同批下法庭的同志们都已陆续回了机关,但他总是在最后因割舍不了而留下。

  蒋黎明的家在城区,通常情况下,他是周一来法庭,周五才回家,有时因为特殊情况要加班,连周末也要留在法庭。20年来,他经手办理的2400余件案子,无一件错案,无一引发信访。“有的人可能一辈子就打一次官司,如果不认真把案子办好,人家会戳我脊梁骨的。”这是蒋黎明牢记在心的信条。

  (记者 夏修露 张伟 文 图)

[责任编辑:闵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