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长安网 > 谈法治

重大决策终身追责的现实意义

2014-11-06 08:58:45 http://www.chinapeace.gov.cn/ 来源:人民公安报 

  法治与“乌纱帽”挂钩,决策失误终身追责,审计监督要“全覆盖”,政务公开要成常态……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之后,“依法治国”方案从立法、监督、问责、考核等多方面,全方位祭出官员从政的“紧箍咒”。依法治国如何依法治权,成为舆论观察四中全会的重要视角。《决定》提出,完善纠错问责机制,健全责令公开道歉、停职检查、引咎辞职、责令辞职、罢免等问责方式和程序。此外,《决定》还提出“建立重大决策终身责任追究制度及责任倒查机制”。(11月2日中国新闻网)

  长期以来,重大决策失误追究制一直未能得到有效的贯彻执行,致使一些地方领导者滥用权力,盲目决策,给党和国家造成了难以挽回的损失,坊间形容某些地方领导者为“三拍式人物”。

  其一。决策时“拍脑袋”。有些领导者进行决策时不是充分进行论证,尊重客观规律,而是“凭想当然”,根据“长官意志”行事,怎样干,干到什么规模,完全是地方领导人个人说了算,结果导致了一些“马拉松工程”、“烂尾楼”的大量出现。

  其二。决策时“拍胸脯”。为了让重大决策尽快实施,一些地方领导常常是“拍着胸脯”豪气满天,以期得到人们的积极回应,地方领导既然如此“热情有加”,其属下也常常是鸭子过河——随大流。殊不知,这种“拍胸脯”背后常常隐含着巨大的风险。某些领导缘何热衷于个人决策?一言以蔽之:利益使然。从近期披露的一些大案、要案来看,一些政绩工程的背后都隐含着一桩桩肮脏的权钱交易。某些领导“拍胸脯”拍掉的是党和国家的利益,肥的则是一己私利。

  其三。“拍拍屁股走人”。一个地方一旦出现重大决策失误,某些地方领导便玩起了“金蝉脱壳”,来个三十六计——走为上策。或者异地做官,或者退休赋闲在家,留下一堆堆“烂摊子”让别人去收拾。

  当下社会语境下,一些地方之所以出现决策上的“失误连连”,究其原因,重要的一点就是没有建立一种有效的决策失误追究制度。这次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了“建立重大决策终身责任追究制度及责任倒查机制”。将领导干部的重大决策失误进行“终身追责”,这无疑是将权力关进制度笼子里的一个有效举措。尤其对那些“三拍干部”来讲无疑是一个“紧箍咒”,这就意味着,领导决不能滥用决策权,一旦运用失误,将要承担法律后果,人走到哪里,责任追究到哪里,再也难逃干系。

  当然,重大决策失误追究制度固然值得期许,但是要真正实行起来还必须让这一制度从纸上走向实践,如果制度成了“稻草人”,依法治国就会成为“空中楼阁”。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法治建设成效纳入政绩考核,对转变中国官场治理思维无疑将产生正向现实意义。

  (李红军)

[责任编辑:闵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