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和硕:百姓追“星”缘何蔚然成风
“十星级和谐文明家庭”评选促进依法治理实现基层平安稳定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公报中提出,必须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增强全社会厉行法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形成守法光荣、违法可耻的社会氛围,使全体人民都成为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坚定捍卫者。
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也强调,加强公民道德建设,增强法治的道德底蕴,强化规则意识,倡导契约精神,弘扬公序良俗。发挥法治在解决道德领域突出问题中的作用,引导人们自觉履行法定义务、社会责任、家庭责任。
近两年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和硕县创新社会治理手段,在广大干部群众中全面开展“十星级和谐文明家庭”评选活动,将依法治理各项工作融入其中,出台多项政策鼓励百姓参与平安创建活动,实现了区域和谐稳定平安,其做法具有一定的推广借鉴意义。
“争得十颗星,荣耀满门庭;丢掉十颗星,无脸见乡亲。”
这句口号,如今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和硕县各乡镇随处可见,如一粒粒种子,深深植根于广大群众和基层干部的心中,成为他们普遍认同的荣辱观。
打起鼓来敲起锣,挨家挨户挂“星星”……金秋时节,和硕县一年一度的“十星级和谐文明家庭”创建活动迎来了“丰收”。
该县近8万老百姓,人人都是“追星族”。谁家有几颗星,往门头一看,一目了然。“星”多的人,说话底气十足;“星”少的,走路都抬不起头。
从居民、个体户到学校、机关、村场、企业,从“星星之火”到“星火燎原”,两年时间,和硕县创“星”活动在探索创新中走上了“星光大道”。
追“星”:面子里子都光彩
近日,和硕县举行2014年创建“十星级和谐文明家庭”表彰大会,50个“十星级和谐文明家庭示范户”披红戴花上台领奖,成了全县的“明星”。
光荣榜“星光熠熠”:除了“示范户”,还有“十星级”826户、“九星级”1108户、“八星级”1655户;共有11065户家庭参与创“星”,参评率达93.62%,较去年提高了9个百分点。追“星”已在该县蔚然成风。
“十星”有哪些?和硕县综治办主任王军生扳着指头给记者数:“平安守法星”、“诚实守信星”、“团结友爱星”、“计生健康星”、“卫生环保星”为“基本星”,未达到“五星”的家庭不能参与其他星的评定;“勤劳发展星(爱岗敬业星)”、“孝老爱亲星”、“教育文化星”、“文明新风星”、“助人为乐星”是“加分星”,“五星”以上挂牌,“八星”以上有奖。
奖是重奖。“示范户”每户奖励1300元,“十星级”400元,“九星级”300元,“八星级”200元;乡镇、村(社区)及单位也“配套奖励”,从80元到120元不等。2013年,该县共发放100万元奖金,今年的“红包”更有分量——近160万元!
领完“银子”,还有“福利”。“八星级”以上家庭可优先享受国家和县政府出台的惠农惠民政策。“十星级”家庭还可在信用社获取5万元授信额度,且利率优惠1至2个百分点;每年享受一次免费体检。
有奖就有“罚”。《和硕县“十星级和谐文明家庭”创建考核办法(暂行)》规定,除国家扶贫救助、优抚政策外,“五星级”以下的家庭不再纳入县乡及各部门扶助慰问范围;家庭成员为行政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年终不予评先晋优。
“星星”可不是好拿的,每颗都有“硬杠杠”。小到打扫庭院,大到遵纪守法,都关系着它的去留。
46岁的邓凯英在中粮屯河和硕番茄公司上班,去年因为所住的老旧家属院环境脏乱差,丢了“卫生环保星”这颗“基本星”,剃了“光头”。2014年7月,她搬进了和硕县花园小区的新房,不但把家里打理得井井有条,每天还清扫楼道。8月,她家评上了“八星级”。
“星级”不搞“终身制”,可上可下,每年一评,干得好加“星”,干不好则会被摘“星”。
特吾里克镇文化社区有家小商品批零部,去年被评为“十星级”。可刚翻过年,该店就因疏于防范被盗。“平安守法星”的创建标准之一就是“一年内未发生火灾、盗窃及农机等各类安全事故”,该店因此丢了“星”,还摘了牌。
追“星”,追的是脸面,是荣誉。
评“星”:“比选任干部还严”
用“过五关斩六将”来形容评“星”之不易,一点也不夸张。
5月,居民自评申报。6月,村(社区)评审员小组(由居民代表、“三老”人员、楼栋长和社区干部组成)对申报家庭进行初评,拟定加“星”或减“星”;村(居)民代表大会集中评议,不记名投票。7月,乡镇评审委员会、县创建领导小组分别随机抽查。8月,定星授牌。9月,层层表彰。从春到秋,从“播种”到“收获”,和硕县第五小学老师宁宇经历了这场追“星”之旅。
初评中还发生了一个小插曲:有居民代表提出,宁宇去年是“八星”,今年申报“十星”,当中有没有“水分”?宁宇所在的特吾里克镇文化社区第16居民区的楼栋长介绍,宁宇今年为小区安装健身器材、组织文化培训,还利用寒暑假帮做生意的朋友跑销路,理应增加“勤劳发展星”和“助人为乐星”。这么一说,大家都服了。集中评议时,该居民区共129户投票,宁宇以126票当选“十星级”。
6月,文化社区办公室主任席兰清主持了该社区17个居民区的51场初评和集中评议。“这比选任干部还严!”她告诉记者,每个环节都要公示上墙,杜绝了“人情星”、“后门星”。
评“星”求精避滥。三年一轮,第一年“十星级”、“九星级”、“八星级”家庭分别不超过本地总户数的5%,第二年分别为7.5%、10%和15%,第三年分别为10%、15%和20%。“示范户”更是好中选优,从“十星级”家庭中产生。
管“星”动静结合。该县5个督导组对7个乡镇、61个单位的评“星”工作进行督导检查,每年复验。村(社区)建档记载各户平时表现、评定情况和群众反映,作为下次评选的依据。创建活动始于2012年5月,已评选两次,明年将“零基启动”,重新申报,重新命名。
王军生介绍,“十星级”示范户评选,是将原有的“平安家庭”、“五好家庭”、“文明家庭”和以禁毒、反邪教为内容的各项家庭创建活动打包整合,由县委县政府主导,县委政法委、综治办牵头,乡镇、村(社区)及各单位分工负责,社会公众广泛参与的一场“全民运动”。它还被纳入综治、精神文明考核,与各单位年终经济目标考评和评先挂钩,与文明乡镇、文明村、文明单位命名表彰挂钩。
评“星”,评的是公平,是成效。
创“星”:看得见学得了
和硕县把“星星”捧上了天,“星星”也给予这片热土丰厚的回报。
10月20日,苏哈特乡苏哈特村文化活动室,电视里正在播放该县为“十星级和谐文明家庭”制作的专题片《家园》。悉心照料九旬婆婆的玉孜曼,带头致富、扶贫帮困的阿里木江·依明,坚持40年修路搭桥的抗美援朝老战士高克明……看到这些身边的凡人善举,乡亲们议论开了:“瞧瞧人家,咱要争‘十星’,得好好下功夫!”
曲惠乡榆树园村4组的孙秀兰大妈,不但是“十星级”示范户,还是“调解高手”。9月的一天中午,村里玉素甫两口子打架,孙秀兰赶过去,玉素甫冲她吼:“别劝我,早上吃的5个烤包子,4个都气没了!”孙秀兰不急不恼,转身回家,一会儿工夫,端来了两盘热气腾腾的炒面,“饿了吧,先吃!”玉素甫脸红了,孙秀兰细细询问,原来玉素甫想让在外打工的媳妇回来帮忙拾棉花,媳妇怕扣工钱不愿意,两人气头上动了手。孙秀兰说:“能看见别人纽扣大的过失,却看不到自己骆驼大的错。不管种地还是打工,都是为了这个家好,仔细想想,还打吗?”小两口低头认了错。
孙秀兰的维吾尔语说得特溜,经常为村民当翻译。村民托乎提在库尔勒出了车祸,她奔波百余公里送钱救急。喀什小伙艾买尔江在村里干活时突发阑尾炎,她在医院照顾了10天。在她的影响下,各族村民相处得就像一家人,光4组就评了5个“十星级”。
“看得见,摸得着,学得了。我们要通过创‘星’活动,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递给每一个家庭,促进个体素质和社会大环境的同步提升。只有家家争当‘十星’,身边‘最美’人物越来越多的时候,社会才能形成一种强大的正能量,公序良俗才能更好地完善与丰富,和谐社会建设才能持久深入地推进。”和硕县委常委、纪委书记、政法委书记董智勇表示。
创“星”活动也让平安建设有了新“抓手”。围绕“平安守法星”,县综治办在城镇依托网格化巡控,各乡依托“十户警铃、田园广播”开展了十户联防、邻里守望活动;县公安局定期组织消防和治安隐患排查,2013年全县刑事案件与过去三年平均数相比下降6.8%,治安案件较上年下降8.4%,无群体性事件发生。县司法局积极开展“六五”普法、“法治六进”工作,加大法律援助力度,强化人民调解员队伍建设。各村(社区)也依照“十星”标准制定了村规民约,“团结、容人、互让、互助”成为群众自觉践行的行为准则,矛盾纠纷调处成功率达98.8%。
此外,县、乡干部在创“星”活动中深入群众,解难题、促发展,“鱼水相依”成为党群、干群关系的真实写照。农牧民致富热情高涨,县域经济快速发展,2013年完成生产总值27.5亿元,同比增长11.2%。
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综治办主任许世海认为,创“星”活动充分发挥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优势,传播平安理念,加强安全防范,提升法律素质,将经济建设、维护稳定、精神文明、服务群众、改善民生等各项工作融为一体,不断建立完善社会治理长效机制,是创新社会治理,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进平安建设、实现依法治疆的生动实践。
创“星”,创的是平安,是发展。
(记者 潘从武 通讯员 刘琰)
·新疆建设兵团赴河南郑州参观学习
·新疆广东签订深化科技强警合作协议
·新疆:80后90后成见义勇为群体“主力军”
·新疆:宣传好模范事迹 形成良好风气
·新疆政法系统学习四中全会精神
·新疆政法系统学习四中全会精神
·新疆政法系统学习四中全会精神
·新疆哈密法院部署学习四中全会精神
·新疆政法委:坚持反暴力 讲法治 讲秩序
·新疆政法系统干部热议十八届四中全会
·湖北、新疆两名厅级干部被立案侦查
·新疆安置帮教工作机构网络实现全覆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