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长安网 > 公众版> 来稿选登

浙江:深度解读“依法治国升级版方案” 法治建设篇

2014-10-24 11:35:40 http://www.chinapeace.org.cn/ 来源:平安浙江网 

这是新中国法治建设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时刻。刚刚结束的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全会明确提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全会公报中,“法治”一词出现了50余次,“依法治国”也是高频词。在“依法治国”方略提出17年之后,党的全会首次以“依法治国”为主题,无疑为未来中国建设法治国家描绘出新的路线图。中国走向法治国家的脚步越来越清晰,进程也必将加快。

对于这份被誉为“中国依法治国升级版方案”的公报,本报第一时间邀请法律专家学者进行分析解读,以帮助读者学习领会其中的深刻内涵。

关键词:依宪治国、依宪执政

【公报指出】

坚持依法治国首先要坚持依宪治国,坚持依法执政首先要坚持依宪执政。健全宪法实施和监督制度,完善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宪法监督制度,健全宪法解释程序机制。

【专家解读】

浙江省人民政府法律顾问、浙江工商大学法学院院长谭世贵表示,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我国宪法在序言中规定:‘全国各族人民、一切国家机关和武装力量、各政党和各社会团体、各企业事业组织,都必须以宪法为根本的活动准则,并且负有维护宪法尊严、保证宪法实施的职责。’《中国共产党党章》亦明确要求,党必须在宪法和法律的范围内活动。而在我国,共产党是执政党。因此,坚持依法治国首先要坚持依宪治国,坚持依法执政首先要坚持依宪执政。”

他说,徒法不足以自行,要保证宪法得到全面而有效的遵守,就必须健全宪法实施和监督制度,特别是完善国家最高权力机关———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宪法监督制度,健全宪法解释程序机制。

关键词:共同推进、一体建设

【公报指出】

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实现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促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专家解读】

浙江省法学会副会长牛太升表示,这是我们党全面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行动原则和工作机制,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内在规律要求。

“依法治国,我们党作为执政党,依法执政是关键。只有领导者依法执政了,才有依法行政。而依法治国的基础和根本力量则来自于每一个公民,必须让社会上每一个个体都参与到依法治国中来,使之成为一种最基础的力量保障,做到人人都来推动法治,人人都能遵守法律。只有这样,做到有领导、有主干、有基础,建设法治国家才有持续性。换句通俗的话来讲,就是在党的领导下,以法治政府为重点,动员全民力量来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浙江省律师协会秘书长陈三联认为,要促进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首先是要实现法治的现代化。法治的现代化,要求执政党必须按照宪法和法律来执政,政府必须要按照宪法、法律和行政规章来行政。

“要实现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就要从执政党、政府、领导干部入手。领导干部要有法治思维,政府要依法行政,即法律规定的、授权的才是可为的。在法律规定、授权的范围内,行使政府的职责,发挥政府的职能。”

关键词:科学立法、民主立法

【公报指出】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必须坚持立法先行,发挥立法的引领和推动作用。深入推进科学立法、民主立法,完善立法项目征集和论证制度,健全立法机关主导、社会各方有序参与立法的途径和方式,拓宽公民有序参与立法途径。

【专家解读】

浙江省人民政府法律顾问、浙江工商大学法学院院长谭世贵认为,建设法治国家,立法是基础。法律作为公民、法人和社会组织的行为准则,对人们的行为和社会的发展具有引领和推动作用。但是,这种作用的充分和有效发挥,必须以法律是“良法”和“善法”为前提。

而要制定出体现党和人民意志,保障人民根本利益,维护人权和保障民生的一大批“良法”和“善法”,就必须尊重客观规律,进行民主立法和公开立法,完善立法项目征集和论证制度,健全立法机关主导、社会各方有序参与立法的途径和方式,拓宽公民有序参与立法途径,充分听取人民群众的意见和建议。

“只有这样,才能既保证法律体现人民的意志和利益,为人民所拥护,又使得遵守法律成为人民群众的自觉行动,从而增强公民的守法意识,进而促进‘全民守法’目标的实现。”

关键词:重大决策终身究责

【公报指出】

健全依法决策机制,把公众参与、专家论证、风险评估、合法性审查、集体讨论决定确定为重大行政决策法定程序,建立行政机关内部重大决策合法性审查机制,建立重大决策终身责任追究制度及责任倒查机制。

【专家解读】

浙江省律师协会刑事专业委员会主任、浙江靖霖律师事务所首席合伙人徐宗新认为,健全依法决策机制,建立责任追究制度和责任倒查机制,主要是针对党政一把手滥用职权,拍脑袋随意决策,搞“一言堂”,从而造成国家和人民财产、权益严重损害的问题提出的。重大决策终身责任追究制度,其“终身”二字,强调了决策者任何时候都要为违法、错误的决策承担责任。这将产生很强的制度约束力。

他认为,要防止“人治”、防止领导说了算,关键还在于必须严格依法行政。对于没有法律依据的、违反法律程序的乱决策,必须严厉追责。“在决策者脑中深植法治意识,是体现法治国家的重点内容。没有依法行政,就没有法治。”

浙江思源昆仑律师事务所副主任吕俊认为,推行依法行政,首先从打造全新的阳光行政决策机制入手,辅以重大决策终身责任追究制和倒查机制,这样的设计是非常科学的。“阳光决策的制约之下,决策者再不能独断专行,必须吸纳多方面的意见,多道关严守重大决策的公正公平,监督着决策者依法行政。”

此外,还应从制度反腐的高度理解阳光决策和依法行政,两者都起着打造防腐长城的作用。“决策者没有了可以暗箱操作的空间,加之终身责任追究和倒查机制,大大增加了腐败成本,使之不能腐,不敢腐,直至不想腐。”

关键词:法治建设纳入考核

【公报指出】

提高党员干部法治思维和依法办事能力,把法治建设成效作为衡量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工作实绩重要内容、纳入政绩考核指标体系,把能不能遵守法律、依法办事作为考察干部重要内容。

【专家解读】

“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决定了,在建设法治中国的历史进程中,广大党员干部起着关键的作用。”浙江省人民政府法律顾问、浙江工商大学法学院院长谭世贵说。

他表示,为此,只有采取包括培训、法律知识考试、聘请法律顾问等在内的各种措施,切实提高党员干部法治思维和依法办事能力,并且把法治建设成效作为衡量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工作实绩重要内容、纳入政绩考核指标体系,把能不能遵守法律、依法办事作为考察干部重要内容,才能将依法治国的各项任务落到实处。

“同时,这也从另一方面表明,长期以来那种以GDP作为领导干部唯一考核指标的做法是不可取的,应当予以彻底摒弃。”

[责任编辑:陆然]
相关报道

·浙江:以法治理念引领改革前行
·浙江司法行政用亲民方式传递法治理念
·“法治浙江”先行先试的探索与经验
·[法治中国 铿锵前行] 法治托起美丽浙江
·法治托起美丽浙江(法治中国 铿锵前行)
·浙江:“法治浙江”建设的足迹

·浙江:“法治浙江”建设的足迹
·浙江:阳光检察让法治浙江沁入百姓心田
·法治中国的浙江实践
·浙江:关于建设“法治浙江”的决定
·浙江奉化司法局着力打造法治文化建设新品牌
·浙江:建设法治中国的浙江实践 ——“法治浙江”建设八周年纪事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