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安徽省铜陵市公安局杨家山派出所民警对辖区各类场所进行了消防安全检查2700余次,开展消防宣传3900余次,依法查封、处罚15家存在消防隐患的场所,整改消除火灾隐患3000余处,辖区火灾形势持续平稳。而这些都要得益于该所灵活运用“三分法”,激发了队伍活力,节约了基层警力,群众安全意识不断提高。
分级负责,理清监管“关系账”
杨家山派出所采取一名副所长分管、专职消防民警专管的管理结构,同时还聘请一名消防文员协助,形成消防管理“一专一聘”模式,专门负责火灾形势研判、分配检查任务、组织培训考核等工作,成为推进派出所消防工作强劲“发动机”。
派出所将辖区609家单位进行研判分类,规模较大、火灾危险性较高的场所由分管副所长与消防专职民警管理,其他各类小场所、居民楼按片区划分由17个警务室负责,并采用实名公布的方式,理清单位与民警的对应关系,避免推诿扯皮。同时,还在监管场所的醒目位置公布民警联系方式,在方便群众发现火患及时举报的同时,也反向督促民警开展排查检查,哪个单位发生火灾事故都能找到责任民警,倒逼民警将消防安全纳入日常巡查中来。
分工协作,理顺办案“程序账”
10月8日,铜庄社区警务室民警在巡查中发现,某会所锁闭安全出口,且喷淋系统、火灾自动报警系统损坏不能正常使用。社区警务室及时向所里反映了情况,会同专职消防民警一同立即到现场进行了复查,确定其存在火灾隐患,即由副所长和专职消防民警接手案件办理,依法对场所断电查封,并处罚款5000元。像这样的消防案件,杨家山派出所灵活运用分工协作的方法,能够又好又快地进行处理。
派出所在办理消防案件时实行查处分离,将民警分成两组,一组负责进行现场消防安全检查,确定消防安全隐患,主要由社区民警负责,另一组负责办案,由分管副所长和消防专职民警负责,他们业务熟练、程序规范,能有效避免出错。这样有分工有合作,最大限度降低社区民警工作量,打消了社区民警业务不熟不敢查的障碍,将社区警务室“瞭望哨”作用充分发挥出来,减少了办理消防案件的负担,让一线民警敢查、愿查,积极性大为提高。同时也避免了人情关系,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分类宣传,理通安全“知识账”
把开展消防宣传和检查结合起来是基层民警工作中悟出的捷径。社区民警在走访巡查、信息采集等工作中,把消防安全知识也带入家庭、社区。杨家山派出所突出消防宣传的实用性,联合铜官山消防大队,印制了家庭、宾馆、学校、医院、加油站等8类不同场所消防宣传资料,有针对性地开展宣传教育,预防火灾事故发生。
除了场所之分外,杨家山派出所消防宣传还有远近之分。日常检查中,民警上门宣讲和检查时场所负责人常常不在,导致员工学得多、老板了解少的尴尬局面,不利于单位抓好消防工作。杨家山派出所就利用短信平台群发功能,每月都要向辖区单位发送防火提示,并根据节假日和季节特点对相关场所和单位发布火灾预警信息,实现近学知识、远收提示的良性互动,切实提升群众消防安全意识,有效防范各类火灾事故发生。(记者 关清 通讯员 王应平)
·安徽:实现法援案件量质齐升
·安徽司法厅:微党课开启党员教育新大门
·安徽:寻找“最美人民调解员”活动结果揭晓
·安徽合肥出台全省首个司法鉴定行业惩戒办法
·安徽泗县泗城:三举措严防侵财案件发生
·安徽发布行政案件司法审查报告 六点建议促进法治政府建设
·安徽发布行政案件司法审查报告 六点建议促进法治政府建设
·安徽南湖戒毒所多举措提高机关服务效能
·安徽淮南司法局三项举措为困难企业提供公证服务
·安徽铜陵司法局三项重点工作取得明显成效
·安徽芜湖法律服务特别节目深受市民欢迎
·安徽宣城全力推进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