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一个基点 抓住两个关键 着力三个重点
包头实施“一二三”工程聚力打造治安防控新模式
包头市是内蒙古自治区最大的工业城市。当前,包头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发展,改革已进入攻坚期,影响社会稳定的风险因素明显增多,维护国家安全、确保社会稳定、保障服务民生所面临的形势更加严峻,任务更加繁重。
2013年以来,包头市公安局新一届党委班子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坚持“高起点谋划、高标准建设”理念,举全警之力、聚全警之智,全力破解制约包头治安防控体系建设“瓶颈性”难题,确定了深入推进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总体思路:以“平安包头”建设为载体,实施“一二三”工程,即立足一个基点、抓住两个关键、着力三个重点,聚力打造具有鲜明包头特色的社会治安防控新模式,全力构筑“城乡社区全面覆盖、单位内外无缝对接、空中路面科学集成、网上网下高效联动”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
包头市副市长、公安局党委书记、局长郝光东提出:“公安机关要着眼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创新社会治理模式,树立主动警务战略,走出一条社会管控的新路子。这就需要充分发挥现代科技作用和基层创造精神,统筹整合各方面资源,推动动态化信息化条件下公安工作的转型升级,探索一条民意引领的内涵式警务发展道路,建立起动静结合、专群结合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不断提升公安工作整体效能,有效整治治安乱点和治安突出问题,进一步增强人民群众的安全感。”
立足一个基点:深入推行“四级巡控”警务新机制
包头市公安局始终将巡逻防控工作提高到公安工作全局高度和战略地位统筹谋划,因地制宜地启动、推进“四级巡控”新型警务机制,并以此作为推进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工作的基点,全面铺开各项建设工作,实现“一子落而满盘活”
工作中,包头市公安局进一步完善市局级、分局级、派出所级、社区级四级勤务模式,全面启动“屯警街面、武装巡逻、动中备勤”的“四级巡控”新型警务机制。在党政机关、车站、机场、广场、繁华商圈等人员密集场所设置30个巡逻防控点,每个巡控点配备92式手枪、抓捕仪、警戒带、防弹防刺服等装备器材,实行24小时巡逻执勤。通过千名民警下基层夜巡、24小时屯警街头、特警武警常态化武装巡逻,彻底解决了城市夜间“不设防”问题。
同时,根据暴恐案件的规律特点,以市内的两个火车站为重点目标,学习借鉴香港PTU模式,派出3个动中备勤组,组成突击队,重点实施“动中备勤”,每组配置武装特警4名,配备武装处突车、95式突击步枪、92式手枪、防暴枪及警犬,携带震爆弹、催泪弹、灭火器、抓捕器等反恐防暴器材,对重要场所开展叠加式巡逻。在重点部位、重要街道、人员密集场所施行公安、武警、边防常态化武装联合巡逻。
包头市还启动“红袖标”群防群治工作机制,在发动全市5万名社区社工、公交车司机、出租车司机、保洁工等治安志愿者组成“红袖标”队伍参与巡逻防控基础上,进一步动员全市各大企业、社会团体参与巡控工作,形成了全市“共同参与、共筑平安”的巡控工作新模式。
针对包头市人财物大流动、流窜犯罪突出的实际,包头市公安局布建覆盖县市际、城区出入口及重点道路、城市核心区的“三道防线”:以市区新建的14个警务工作站、巡警岗亭和交警岗亭为第一道防线;以10个主城区出城口治安检查站为第二道防线;以流动市际出入口检查站为第三道防线。每道防线统一人员配备和建设标准,实行“四班三倒”勤务机制,防线配备的全景视频监控系统、车辆监控系统、身份核查比对系统和实时指挥系统与对应的卡口视频抓拍、电子警察和区间测速系统相关联动,让违法犯罪分子“外面的进不来、里面的出不去”。
为了有效提升巡防效能,包头市公安局确立了市局指挥中心在巡控工作中的龙头地位;完善信息导巡机制,特别强化发破案情况、视频监控图像等的研判分析,根据研判结果和实战需要,及时制定有针对性的巡控方式、战术和巡控盘查内容;完善科技支撑机制,充分利用现有的路面视频监控系统和内部单位监控系统,不断强化市局、分局、派出所视频巡控机制,建立人机联动,拓展巡控时空范围;完善奖惩问责机制,每年拿出100万元奖励经费,以“两抢一盗”警情下降幅度为标准进行考核,奖励在巡控工作中成效突出的公安(分)局和巡控民警,对成效不佳、工作不力的单位追责问责。
内蒙古自治区副主席、公安厅厅长马明在包头调研时指出:“包头市公安局在社会治安防控工作中创造性地启动‘四级巡控’机制,最大限度地把警力摆上街面,近距离打击违法犯罪,面对面服务人民群众,有效提高了社会面治安管控能力,人民群众的安全感和满意度实现大幅提升。”
抓住两个关键:贯彻科技强警和创新治理战略
包头市公安局按照“向科技要警力、用创新提效率”的理念,以基础工作信息化为引领,紧紧抓住“科技强警”和“创新治理”两个关键,实现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双引擎驱动”,充分挖掘社会资源,整合社会各方力量,提升社会治理效能,推动公安工作驶入智能化和专业化轨道
工作中,包头市公安局全力打造“一朵云、三张网、九大平台”工作格局(一朵云:包头公安云;三张网:双万兆高速视频图像传输专网、公安专网、互联网;九大平台:警务综合信息平台、情报信息平台、警用地理信息平台、部门间信息共享平台、社区警务工作平台、视频监控综合管理平台、五位一体公众服务平台、治安防控平台、执法音视频管理平台),有效解决公安数据信息的整合和共享问题,有力助推了公安工作的转型升级,全市公安工作整体迈进“云时代”。
此外,包头市委、市政府先后投入资金5亿元,构建以“中心城区为枢纽、周边治安卡口为藩篱、网格化视频监控为核心、情报平台应用为手段”的视频防控网,着力形成“纵向贯通、横向集成、互联互通、数据共享”的城市视频监控体系。目前全市公安机关累计建设视频监控点位10946个,社会面三四类视频监控点位44109个;全市金融网点、院校(幼儿园)、重点要害部位等共建监控点视频已接入视频平台。
同时,市委、市政府投入3000万元,打造“全网覆盖、全时运转、全市互动、全警联动”的网综平台,现已形成以网综平台为依托、多种技术手段并存的工作体系。平台包含包头城域网节点侦控系统、网安基础数据库等系统,已实现查询分析、一键搜、网脉分析等功能。
为了优化社会治理措施,包头市公安局还依托“包头公安云”系统,在全区率先推广社区警务工作平台,涵盖当前社区民警的所有工作职能,实现了“使用即采集、采集即录入、录入即核查”,打破了以往社区民警、网格员采录信息时多系统登录、效率低下的局面,同时拓展社区警务平台与警务通终端对接应用,实现了对案件高发区域、走访管控信息的无障碍推送。
包头市公安局还在青山区试点推广了“码上行动”管理模式,即:制作“一图”(社区平面图)、“一表”(楼栋住户表)、“一码”(二维门牌码),由社区民警、网格员每周进社区采集,及时修订人口信息和“图”、“表”信息,与“云计算数据库”建立链接,实现了“以图定位、以表定房、以码管人”,促进了各警种之间的协作和资源共享,提高了对实有人口的日常管控效率,是对传统实有人口管理方式的一次革新。
包头市公安局研发治安防控管理平台,将重点单位、行业场所管理工作中涉及的人、屋、车、路、网、场、组织等基本治安要素信息,全部纳入到治安防控管理平台,完成了传统治安要素和信息技术要素的有机整合,形成从治安信息社会化采集、自动化比对预警、自主布控推送、分级管控处置的完整管控网络,实现对重点行业、场所、危爆物品的有效管控。平台运行至今,已采集信息2720余万条,推送预警信息10680条,抓获在逃人员775名。
包头市公安局在严格资质审核的基础上,许可引进7家实力雄厚的专业公司从事技防建设,完成4734个沿街店铺点位的安防建设;推行公安机关主导标准、社会力量参与补充、安防责任主体购买社会服务的建设模式,建立了“金融报警联网中心”;通过公安主导出台标准,加强学校、医院平安建设,创建了一批“平安校园”和“平安医院”;在加油站点安装实名制治安管理信息系统,有效预防不法分子利用购买散装汽油实施恐怖犯罪和个人极端暴力犯罪,目前已利用此系统抓获网上在逃人员15名,预警个人极端事件1起,预警异常购油370次。
包头市公安局还在全区首先建立物流寄递管理系统平台,研发对寄递业信息数据的利用技术,强化寄递业安全管理功能与服务实战功能,有效遏制利用物流寄递业运输假冒伪劣产品、贩卖毒品、仿真枪等案件发生,目前全市共接收寄递行业信息732万条,查获涉案嫌疑人43名,侦破各类案件21起。
着力三个重点:基础建设、民生警务、队伍建设
“基础不牢,地动山摇”。按照打基础、管长远、利全局的思路,包头市公安局着力基础建设、民生警务、队伍建设三个重点,助力全市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实现新跨越
2013年以来,包头市委、市政府先后投入近10亿元用于加强公安基层基础建设,包头市公安局基层硬件设施建设水平和民警队伍素质均得到有效提升。包头市公安局出台《派出所建设三年规划》,投资2.27亿元,改造全市114个派出所。全力开展辅警招录工作,出台《包头市公安局招录辅警和流动人口协管员实施意见》,目前已累计招录辅警3808名,全部充实到基层所队开展日常巡逻防控工作;提升警用装备配备水平,自治区公安厅和市政府为包头市公安局配发巡逻车150辆,市公安局购置无人机1架及清障车、运兵车、攀登突击车等反恐器材,进一步提升一线实战单位装备水平。包头市公安局还全面推进警用数字集群系统建设,投入2288万元用于350兆警用集群通讯系统数字化升级改造,服务一线通讯和实战指挥调度。
在服务民生方面,包头市公安局积极践行民生警务,改革社区警务模式,有效解决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问题”。着力推动信息化条件下的社区警务功能拓展和战略延伸,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了以居民区(村、嘎查)为单元的“七进社区”工作,即消防、车管、危管、外管、网管、物管、调解进社区,将管理与服务有机结合,积极构建“管理有序、服务完善、邻里守望、平安和谐、群众满意”的新型社区警务服务体系。
对影响当地群众生活的突出治安问题重拳出击,启动“车卫士”工程、城中村治理等专项工作。在“车卫士”工程建设方面,包头市公安局投入750万元购买“车卫士”终端设备,为全市低收入群体免费安装。目前通过终端直接破案抓获违法犯罪嫌疑人58名,带破盗窃电动自行车案件72起,缴获被盗电动自行车315辆,全市电动自行车警情同比下降30%,实现了打击犯罪和保护群众财产安全的“双赢”。在城中村专项治理方面,包头市公安局以赵家营子、南壕村为试点,全面推行“五个一”管理模式,组建“一个中心”、“一室”、“一会”、“二队”、“三站”,启动“科技围村”机制,广布监控探头、配备电子门锁,提高技防水平。目前,上述两个“城中村”流动暂住人口和出租房屋登记率达100%,视频防范监控覆盖率达100%,楼院技防率超过90%,“城中村”中流动人口管控脱节、侵财犯罪难以防范问题得到有效解决。
“北梁棚改”工程涉及居民4.7万户、12.4万人,是内蒙古自治区建设、改造规模最大的“棚改工程”。为切实做好“北梁棚改”安保工作,按照市委、市政府部署,公安机关提前进行人员信息采集,同步进行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先后投资300余万元,在北梁地区建成视频监控系统;专门投入200余名警力,24小时开展巡逻防控;整个搬迁过程中,公安机关强力维护治安秩序、全力服务辖区百姓,实现了警情发案“零上升”、拆迁现场“零事故”。
在队伍建设方面,包头市公安局始终树立“队伍是根本,班子是核心,一把手是关键”的指导思想,匡正选人用人导向,建立公开选拔干部制度,真正把人品好、素质高、能力强、实绩突出的优秀人员选拔到领导岗位上,用好一个,带动一片。形成“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劣者汰”的用人环境,让能干事的有舞台、不干事的腾位置。给那些默默无闻、实实在在做贡献、德才兼备的业务尖子提供发挥才能的职位和空间。
为了完善干部考评细则,包头市公安局出台《包头市公安局绩效考评办法》,从市局各部门到分局股所队等各个层面,对工作进行逐级量化考核,一月一通报、半年一结账、年底结总账,不断进步的重奖,原地踏步的约谈,长期垫底的调整,做到是非分明、功过分明、赏罚分明,并将考核结果与干部提拔任用挂钩。利用社区警务工作平台包含的工作量统计功能,对民警进行“一网式考核”。
为了维护党纪警纪,包头市公安局重点整治从警行为中的“庸、懒、散”,执法管理中的“奢、私、贪”,行政服务中的“蛮、横、硬”,以及廉洁自律上的“吃、拿、卡”,工作状态上的“浮”和“堕”。2013年,共立案查处民警违纪违法案件28起55人;2014年上半年,全市查办违纪违法案件6起,涉及民警18人。
今年初,在由第三方负责核录统计的2013年政风行风民主评议中,包头市公安局满意度上升幅度最大,位居前列。
提升四种能力:实现“打、防、管、控”能力进一步提升
包头市公安局不断推进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进一步提升了全市公安机关应对犯罪新动向、维稳新趋势、治安新问题的战斗力,为维护祖国北疆安全稳定发挥了职能作用
打击犯罪能力进一步提升。各警种坚持打“科技战、信息战、合成战”,将防控体系建设成果迅速转化为打击违法犯罪和维护社会稳定的战斗力,取得丰硕战果。2013年52起命案全部侦破,实现了“命案必破”的工作目标;成功侦破了青山区“4·24”绑架和非法持有枪支弹药案、昆都仑区“5·23”系列飞车抢夺案、九原区“8·15”抢劫金店案、青山区“8·30”特大跨省系列盗窃保险柜等一系列影响重大的案件,有力打击了犯罪分子的嚣张气焰。
基础防范能力进一步提升。今年1至9月,110刑事类警情同比下降31%,实现了10年来刑事类警情的首次大幅下降,“两抢一盗”警情同比下降34%,其中盗窃警情下降32%,抢劫警情下降41%,抢夺警情下降57%。全市各类矛盾隐患得到有效化解,全市因矛盾纠纷引发的“民转刑”案件、群体性事件和越级上访事件均大幅下降。重点单位、要害部位安全防范能力进一步加强,全市未发生涉及金融网点、中小学校(幼儿园)、生命线工程等重点单位、要害部位的安全事件,未发生涉枪、涉爆案件。
治安管控能力进一步提升。通过创新治安防控手段,实时掌控各类危险隐患,做到底数清、情况明。严格落实分级、分层管理,明确职责,做到平台、人员、制度、措施“四到位”。
应急处突能力进一步提升。在快速处警方面,依托高效的指挥体系和完善的接处警机制,全市公安机关全力打造“鹿城300秒”出警圈,实现了在全区“360秒”处警要求上再快一分钟的目标。在处置能力方面,进一步制定完善各类处突预案,对分工进行明确细化,对处置流程进行固化,贯彻“一分钟”处置要求,强化实战演练,全面提升快速处突能力。在工作机制方面,建立先期处置、分层围堵、多警联勤的处突模式。今年4月,与包铁公安处在全区率先实行“反恐防范联勤联动工作机制”,形成“联勤无死角、联动无障碍、执勤执法一体化”的工作模式。
包头市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经过艰辛努力,效果正在不断显现。包头市副市长、公安局党委书记、局长郝光东说:“我们深知,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是一项长期的工作,目前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存在的问题和困难还很多。下一步,我们将把‘守望相助’、‘把祖国北部边疆这道风景线打造得更加亮丽’融入到平安包头建设工作中,凝心聚力,砥砺奋进,不断深入推进‘基础信息化、警务实战化、执法规范化、队伍正规划’四项建设和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工作,为守好祖国北大门和‘平安包头’建设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范巴特 王永红 景兆宇)
·内蒙古乌审旗对派出所执法开展检察监督
·内蒙古检察院组织离退休干部召开主题学习会
·内蒙古鄂尔多斯市检察院推进检务公开制度工作纪实 让检察权在阳光下运行
·内蒙古高院院长到鄂托克旗法院调研
·内蒙古呼和浩特:嫌疑人摇身一变成保安 民警慧眼明辨真身份
·内蒙古科右中旗启动“红袖标”工程
·内蒙古科右中旗启动“红袖标”工程
·内蒙古高院院长到固阳县法院调研
·内蒙古:细化措施确保行动实效
·内蒙古:做好行政审判工作维护宪法法律尊严
·内蒙古古算井子边防派出所:在“生命禁区”传唱爱民乐章
·内蒙古霍林郭勒市安装“警民一键通”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