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长安网 > 公众版> 平安使者

石杨:善待遇到的每个孩子

2014-10-13 10:04:21 http://www.chinapeace.org.cn/ 来源:检察日报 

    ★星档案:石杨,1981年生,现任湖北省武汉市江汉区检察院未成年人刑事检察科副科长,先后获得武汉市“先进检察官”、个人三等功等荣誉称号。

    2011年,石杨30岁。这一年,她剪掉留了多年的长发,升级做了妈妈,并以带班身份加入了承载着众多荣誉的湖北省武汉市江汉区检察院“大手拉小手”工作室。从此,带着一份初为人母的慈爱,她的人生开始与涉罪未成年人这一特殊群体紧密相连。

    传承关爱

    “大手拉小手”工作室自2008年成立先后荣获全国巾帼文明岗、湖北省优秀青少年维权岗等荣誉称号,看着这些称号,石杨觉得肩头沉甸甸的。

    “把孩子送回老家?你真狠得下心,你的工作有那么重要吗?”儿子半岁的时候,石杨感觉工作太忙,时间不够用,她试着与老公沟通,把孩子送回老河口市老家,交由外婆照料,没想到,老公当场翻脸。

    “我也爱儿子,只是不想院里多年经营的品牌砸在我手里。”是啊,工作室只有两个人,最多的时候三个人,每年办理未成年人批捕、起诉案件过百件,提审、开庭已是马不停蹄,还要开展社会调查和进行各种青少年教育普法活动,加班加点是常态。最终老公心疼石杨,还是支持了她的决定。

    孩子送回去不久,一起在辖区内颇为轰动的“黄金失窃案”摆到了石杨面前。经过细致审查案卷,她发现该案存在诸多疑点,一番取证后,石杨最终确认,由于涉案未成年嫌疑人均系该公司合同制员工,其“截留、夹带”黄金的行为性质应属于职务侵占而非盗窃。为准确认定涉案金额,她又前往物价部门调取黄金月均价数据,将失窃价值精确至小数点后两位。最终,3名被告人当庭认罪。调查期间,石杨得知三人作案与企业员工教育不足、奖惩制度不合理有关,遂向该公司发出检察建议,以帮助企业建立预防格局,更好地保障未成年员工权益。

    播种希望

    “孩子还小,未来还有无数种可能,所以,我要尽力去善待自己遇到的每一个孩子。”石杨说,这是她多年的工作理念。

    在办理高三学生小亮(化名)涉嫌抢劫一案时,他“不要打钱、要送书进来”的请求让石杨惊讶不已。她随后约见小亮母亲,原来,小亮父亲腿有残疾,全家靠母亲当夜班的士司机赚钱养活。孩子之所以抢劫,只是因为“手机丢了,不想给妈妈添负担”。

    为了圆小亮“还想读书”的心愿,她一方面加快办案进度,尽量缩短其在看守所羁押的时间,另一方面创造机会让小亮与被害人见面以获取谅解,并根据其犯罪情节,向法院发出适用非监禁刑处罚的量刑建议;为了让小亮顺利返校,石杨多次前往教育局、学校做工作,希望“再给孩子一个机会”。小亮被适用缓刑后,石杨与小亮签订帮教协议,鼓励他学习一门技术自立自强。两个月后,小亮通过成人高考迈进了大学。

    正是为了让更多的“小亮”重回正轨,石杨和同事将原有工作模式升级为“捕、诉、监、防、护”五位一体,并将前辈们多年探索形成的办案机制进一步完善:案中积极开展社会调查、心理疏导、亲情会见;案后实行犯罪记录封存、“五个一”帮教。一项项工作,稳步推进,虽然耗时耗力,但她始终坚信,这些额外的付出都是值得的。

    守望幸福

    “办案时要体谅每一份微茫希望、尊重每一种正当诉求,除了追求公平与正义,还要给予慈悲与宽恕。”石杨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

    “你父母呢?”“死了!”在提审涉嫌抢劫的15岁少年小伟(化名)时,孩子的瘦弱和叛逆都让石杨难以忘怀。

    父母明明在外打工,他却说死了,看来,常年寄人篱下,孩子受了不少委屈。为了解开小伟的心结,石杨决定为他安排一次亲情会见。

    当小伟迈进谈心室看到妈妈时,脸上瞬间飞起一丝欣喜,但转瞬即逝。之后无论母亲如何呼唤,小伟都始终低着头。这一切,石杨都记在心里。第二次提审,小伟噙着眼泪感谢石杨,因为他已经几年没见过母亲了。石杨适时开导他,父母在广东赚钱不易,不能陪他不代表不爱他,希望他懂事、体谅。

    此后,小伟的认罪态度发生了彻底转变,还主动协助警方抓获了两名同案人员。为了帮小伟和父母修复关系,开庭前,石杨和小伟妈妈联系,希望父母一方能出席庭审,让孩子感受到家人的关心。庭审当天,被告席上的小伟看到爸爸妈妈都来了,便冲着石杨鞠了一躬。

    “我们的苦心,孩子明白就够了。”石杨很是感慨。

    2013年3月,江汉区院成立未成年人刑事检察科,石杨升任副科长。截止到今年6月,石杨已主办未成年人审查批捕案件215件365人、起诉184件307人,她也先后荣获武汉市“先进检察官”、个人三等功等荣誉。

 

[责任编辑:闵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