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东市公安局振安分局民警在社区调解
东港市公安局民警在整理清点“治安中心户”标牌
怎么看丹东公安社区警务改革?丹东市公安局社区警务支队王殿坤支队长给记者做个比较:
改革前,社区民警的职责定位不明确,绝大部分精力用于值班值勤、执法办案,结果是耕了人家的田,荒了自己的地,辖区的情况摸不上来,发案也压不下去。改革后,社区民警的职责更为专一,机动性更强,全天候蹲点社区,全方位接触群众,及时掌握辖区的社情动态,有力震慑辖区的不法行为。遇有警情,指挥中心可以就地派警,第一时间处置。最值得一提的是,通过经费下倾、保障前移、待遇提升,极大地增强了社区警务工作的吸引力,出现了机关干部主动深入社区、业务骨干扎根社区的良好局面。
改革前,全市从事社区警务的民警和协勤仅有500余人;改革后算上包保领导在内的各种力量高达2400余人,呈几何级数增长;改革前,社区民警平均年龄50多岁,改革后充实了一批年富力强、善于做群众工作、精通计算机的年轻民警,特别是将新招录的86名新警全部充实到社区警务工作,基层实力得到前所未有的增强。
从2012年8月份到现在,丹东公安紧紧围绕丹东市委、市政府“网格化”社会管理和省公安厅创新发展战略部署,在副市长、市公安局长杨耀威带领下,把改革和加强社区警务工作,作为践行群众工作路线的有效载体,作为提升社会治安管控能力的有力抓手,精心组织,科学谋划,扎实推进,全力打造惠民式社区警务,取得了明显的阶段性成果,全市公安工作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生机和活力。人民群众满意率达98.5%,安全感指数为96.3%,同比分别提升4.4%和3.3%,发案率同比下降22.5%。
冷冰冰的数字,热腾腾的心。
警务围着群众转
【小贴士】
元宝区广济办事处朝凤社区民警申晓慧刚任社区民警开展入户走访时常会遇到闭门羹,因此,她利用在社区办公期间,与业主代表及来办事的居民聊天,主动帮助有困难的群众。在获得群众信任后,业主代表每个月都会向她提供所有出租房屋和个别人员情况,在入户走访中,她只要说:“我是申晓慧,警号604772。”社区群众都会很愉快地请她进来“坐坐”。
社区是城市的细胞,是群众生产、生活和活动的基本单元。从某种意义上讲,所有矛盾纠纷的发源地都在社区,所有违法犯罪活动的落脚点也都在社区。
丹东市公安局实施社区警务改革,就是按照市委市政府城市网格化管理的要求,立足公安机关社会管理职能,实行“网格布警、综合用警”,引导广大民警沉入社区、走进群众、扎根基层,以社情民意为基本引领,以社区办公场所为基本依托,以警务区为基本管理网格,在城市管理的最小单元内,实现社区民警和基层干部、辖区单位以及综治力量的有效整合、有机联动。为打防控管建服等各项综治工作赋予新的载体和内涵,进一步提高社区安全防范能力,改善社区治安环境,提升城市的平安指数、安居指数和百姓的幸福指数。
社区警务工作是公安工作的基础和根基,基础强则公安强,基础好则后劲足。
只有社区民警真正地融入到了社区中,社区的工作人员才把社区民警当成了他们的一员,形成互帮互助、联勤联动、信息共享的良好格局,同时与辖区的群众也有了更好的联系。
两年来,丹东市公安局相继组织开展“社区警务工作年”“社区警务品牌创建年”活动,把深化社区和农村警务战略,摆在各项公安工作的首要和先导性位置,按照统一、实用、效率的原则,实行“网格布警、综合用警”,确保警力跟着警情走,警务围着群众转,最大限度地实现社会信息采集量明显上升、辖区发案量大幅下降、社会各界和人民群众满意,即“一升一降一满意”的工作目标。
社区民警必须负起责任
【小贴士】
各基层派出所千名民警,深入到边境一线乡镇、走访少数民族较多的村屯,与万名群众及重点特殊群体,主动结对子、交朋友、认亲戚,先后走访群众2万余人次,帮助群众解难事、办实事、做好事4500余件、化解各类矛盾纠纷2700余起,通过群众举报线索破获各类案件580余起。
派出所是社区警务的重要依托,丹东公安千方百计加强派出所硬件建设,配齐装备设备,保障社区警务顺利开展、有序运行。
丹东市公安局积极争取党委政府、相关部门和社会各界支持,累计投入资金8000余万元,对18个城区派出所的办公用房进行了新建或改建,新增建筑面积1.12万平方米,彻底解决了城区派出所办公用房困难的历史遗留问题。同时新建翻建警务室35个,有条件的全部接入网线、安装台式电脑,没有接入条件的全部配备警用无线笔记本电脑,保证社区民警一人一台。还为基层派出所新配发接处警和巡逻车辆109台,派出所的硬件设施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改善。
以城区派出所勤务指挥室建设为龙头,构建信息化、动态化条件下主动勤务、快速反应、视频巡逻、合成作战新型警务机制,全力提升派出所综合警务效能。
根据城乡差别、人口分布和治安实际,全市城乡派出所分别推行“两队一室”和“警区制”警务模式。按照“一街一所”的科学布局,合并了市区8个公安派出所。两三个相邻社区或三五个行政村整合成一个警务区,对应建立一个中心警务室。共划分了192个警务区,建立192个社区和驻村警务室,配备了480名社区和驻村民警、787名辅警和协勤。
为充实和保障社区警务力量,市公安局将新招录的86名警力,全部充实到基层派出所。优化了社区民警队伍结构。在城区101个社区实行“一区5人管理”制度,即每个社区由一名民警、一名辅警、一名协勤、两名市区局机关科级以上包保干部共管。
建立《丹东市公安局党委成员包保派出所机关干部包保社区警务工作制度》,从领导层面进一步推动社区警务工作步入新的高度,形成市局党委、市局中层干部、分局中层干部、社区民警、辅警、协勤“六位一体”工作格局,切实做到掌握实情、强化指导、服务基层、推进工作。
丹东公安有个特殊规定,不得随意抽调、借用派出所民警,在社区警务岗位工作年限不得少于3年,调整社区民警必须报市局局长批准。同时,为营造拴心留人的工作环境,大力提高派出所民警,特别是社区民警的职级待遇,在全省率先将城区38个中心警务室级格升为副科,38名警长全部聘为副科实职,社区民警的超时补助增加了30%,甚至有的超过60%。
此外,将派出所有关治安、户政、消防的部分审批管理权限下放社区民警手中,使其有职、有权、有责,切实增强社区民警的工作积极性和职业归属感。在履行权力的同时,社区民警也必须负起责任。
变“下社区”为“驻社区”
【小贴士】
振安公安分局太平派出所太平社区警务室警长雷伟,除了日常的人口管理、信息采集外,还有一项重要的职责就是担任社区的矫正员。虽然干矫正工作时间不长,但雷伟总是定期不定期地给被矫正人员打电话了解情况,送去帮助,被矫正的人员都把社区和雷伟当成了依靠。
丹东的社区民警被重新定位,社区民警的职责就是信息采集、治安管理、安全防范、服务群众等十项职能,明确社区民警专司社区警务工作,不参加执勤、不参与办案、不承担打处指标,一改过去的“下社区”为“驻社区”。
社区警务室与社区同址办公,在社区设立社区民警办公点,社区民警兼任社区副书记或副主任,在社区党委和社区主任的统一领导下开展工作,实现公安工作与社区矫正、民政救助、巡回法庭、综合治理和基层党组织建设等有效对接,推动打造集治安管理、安全防范、矛盾化解、服务群众、实有人口管理于一体的综合性基层社会管理服务平台。
同时,整合资源、借势发力,由社区民警和街道社区统一组织、指导,由值班民警、辅警人员、社区干部、专职联防、义务巡逻和志愿者组成的近5000人规模的“六支队伍”,壮大群防群治力量,破解公安“单打独斗”难题。警长和社区民警经常性组织治安积极分子深入辖区,所有警力跟着警情走,一切警务围着群众转。
这就把巡防、巡查、巡逻作为社区民警基本勤务方式,变“被动警务”为“主动警务”,大力推行动态布警和弹性工作制,最大限度地把社区民警部署到案件高发、防范薄弱、群众需要的重点时段和部位上,实现社区巡逻与街面巡逻的无缝对接。
丹东公安坚持“科学布局、便民管用、规范统一”的原则,根据安全需求、便利需要和区位特点,在全市城乡合理布建了一批具备服务、调解、求助、管控、防范和信息采集功能的特色警务室,努力打造老百姓家门口的派出所,为群众提供近距离、高效率服务。在振兴区建设了女警警务室、商业街警务室等一批功能特殊的精品警务室,在合作区、东港、凤城市和宽甸满族自治县,因地制宜建立了符合本地资源特色的港口、林区、路区、矿区、景区警务室,有力服务了地方经济发展和民生需求。
如今的丹东,走街串巷的警察多了,小区比以前更安全了。一些有诉求的老百姓也不去上访了,有什么憋屈的事总想先跟警察讲一讲。特别是注重利用互联网这一新兴媒体,加强网上警务室、警务微博等网上警务平台建设,了解社情民意,接受群众咨询,办理公安业务,充分发挥网络联系群众、服务民生、引导舆情的积极作用。
接通地气,才有底气。实践中,全市各级公安机关和广大公安民警坚持每月一次问计于民、访贫问苦,化解了一大批社会矛盾和纠纷,转化了一大批重点人员,稳定了一大批重点上访户,帮教了一大批刑释解教人员,救助了一大批生活困难群众,赢得了省公安厅和市委、市政府以及辖区百姓的充分肯定和高度赞誉。
接地气、促生机、现活力
【小贴士】
振兴分局的女警警务室建立以来,充分发挥女警温情、细腻的优势,将“温情服务,微笑社区”作为警务工作的宗旨,积极主动地为辖区群众服务,先后收到表场信20余封,老百姓纷纷赞扬称几名女同志比自己的女儿还亲。在大家的努力下,2012年市局被市委市政府评为全市行风政风先进单位。
今年6月份,副市长、公安局长杨耀威专门组织召开由组织部、综治、民政、法院、司法等部门参加的社区警务改革拉练会议,对社区警务与社区工作的对接作了具体部署。此外,依托社区警务平台,还有效整合了内部户籍、治安、消防等公安行政服务事项,最大限度地将各个部门受理审批的权限下放到社区,使群众不出社区就能办到事、办成事,满足群众对公安服务的新要求。
社区民警驻区后,针对丹东市矛盾纠纷突出、重点群体和重点人较多的实际,充分发挥“人熟、地熟、情况熟”的优势,把强化矛盾化解、理顺社会情绪作为一项工作重点,及时处置社区因房屋拆迁、土地征用、环境污染、非法集资、劳动就业、医患纠纷等引发的不稳定因素和不安全隐患。今年前八个月,全市社区民警共调处矛盾纠纷5万多起,排查发现各类不稳定因素1210件,成功解决1160余件,把许多案件消弥于发生之前,把大量群体性事件解决在当地、化解在源头。
群众路线是党的生命线和根本路线,也是公安工作赖以生存的法宝。警力有限,民力无穷。过去,丹东公安之所以打赢一场又一场安保战役,取得一个又一个的成绩,就在于始终坚持民意引领,走专群结合之路。新时期坚持走群众路线更是有着重大的时代意义,直接关系到全市公安工作的可持续发展。丹东市公安局这次社区警务改革,就是要在全警中树立和强化“民生是最大的警务”理念,把更多的警察推向社区乡村、推向街头巷尾,到群众中去发现问题,到群众中去解决问题,进一步树立起人民公安为人民的新形象。同时也通过这种交流互动,最大限度地赢得群众的理解和信任,让全市公安工作牢牢地扎根于群众之中,接地气、促生机、现活力,从而更好地巩固党的执政根基。
·辽宁盘锦市检察机关首届“十佳检察官”评选揭晓
·辽宁北镇法院:公车管理出新招 司法廉洁显成效
·辽宁营口中院开展从我做起廉洁司法教育活动
·辽宁盘山开展校园禁毒宣传活动
·辽宁大连举行朱爱民二级英模命名表彰暨先进事迹报告会
·辽宁:国际刑警合作遣返引渡成抓捕主渠道
·辽宁:国际刑警合作遣返引渡成抓捕主渠道
·辽宁打击网络贩枪行动缴枪691支
·辽宁沈阳侦破多起生产销售“伪基站”设备案
·辽宁大洼县法院:强化队伍建设促进公正廉洁
·辽宁盘锦中院:“四大工作亮点”确保司法公正
·辽宁盖州检察院:扎实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