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长安网 > 公众版> 来稿选登

辽宁丹东:创建平安环境,送给人们实惠

2014-10-10 12:05:18 http://www.chinapeace.org.cn/ 来源:辽宁长安网 

    

 

医疗纠纷调解现场

人们总是希望自己生活在和谐平安的环境里,遇到矛盾纠纷,能够有组织管、有人管,并能很好化解。丹东市近年来在创建平安大局的同时,通过对人民群众热点问题的调查研究,对涉及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焦点、热点问题,积极采取措施,努力打造有益于人民的生活、工作环境,让丹东市人民真实感受平安创建带来的成果。

加强医患纠纷调解 创造平安医疗环境

医患纠纷就是长期困扰社会管理者及医患的热点、难点。自去年9月,丹东市医疗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以下简称医调委)成立运行以来,共受理医患纠纷35件,调解结案32件,调解成功率为93.8%,协议履行率100%。近日,丹东市委书记戴玉林批示:“这项工作很有成效,希望继续努力形成长效机制。”

前不久,市民张某因肺部肿瘤在某医院做手术,不承想术后死亡。张某的10余名家属情绪激动,要讨说法,矛盾随时可能激化。作为第三方出面的医调委得知这一信息后决定特事特办,他们主动介入,仅用了3天时间就调解此案。事后,涉事医院感叹,医调委真正成为化解医患冲突的“缓冲带”。张某家属对调解结果也很满意,也很感激,说医调委是他们的“维权伞”。

从医患纠纷频发高发、缠访、闹访到化解矛盾于萌芽和无形中,医患双方,特别是群众认可医调委的原因是其相对中立的角色。医调委作为医疗纠纷人民调解第三方组织,与医疗机构、患者之间不产生利益瓜葛,所需经费全部纳入市财政预算保障,确保免费咨询、免费受理、免费调解。为使医调委的调解意见更易被医患双方接受,医调委还成立了117名医学专家库,根据受理的医疗纠纷涉及的专科方向,由医调委按照涉案医疗机构所属专家回避的原则,选择其他具有医疗事故技术鉴定资质或司法鉴定资质的医学专家,进行咨询,分清责任,提升了调解的公信力。

与此同时,今年4月,丹东市政府出台了《市医疗纠纷人民调解工作办法》,规范了医调的接待、咨询、受理、调解流程和结案、归档、台账等一系列工作程序,对政府各部门在医调工作中的职责等内容作了明确的规定,使医调工作更加规范化、制度化、程序化。

患者赵某以臀部肿物误诊误治要求就诊医院赔偿8万元。医调委调查了解分清责任后,向他讲解赔偿的法律依据、项目和标准,计算赔偿数额,经过10余次的沟通,患者接受约定的赔偿金后说:“尽管调解结果没有达到期望值,但医调委严格依法依规办事,这样的调解,我服。”

方便快捷、案结事了。调解结案的32件医疗纠纷,时间最长的45天,最短的2天。

目前,丹东市各县(市)均成立了医调工作领导小组,到今年年底前完成市、县两级上下联动的医疗纠纷人民调解组织网络。

强化特殊人群管理 营造良好平安环境

近年来,丹东市把对特殊人群的管理与服务作为平安建设重点工作来抓,一方面使特殊重点人群得到了关爱、救助和帮教,另一方面也使社会治安环境得以安全保障。

丹东市,特殊人群虽然占人口比例较小,但其影响却不可低估,如果管理缺位,极易对社会稳定带来隐患。因此,丹东市成立了专项组织,把对特殊人群的管理纳入综治目标考评,加大督促检查,切实把特殊人群的管理和服务工作落到实处。综治部门联合公安、卫生、民政、残联及村组干部,按照“乡不漏村、村不漏组、组不漏户”的要求,对辖区内肇事肇祸精神病人开展“拉网式”大排查活动。对排查出来的人员,统一登记造册,建立管控档案,列入当地治安重点人口,逐人建立监管小组,全面落实“乡镇(街道)、派出所、村组、家庭”四级监控帮扶小组,切实加强日常监控。东港市长山精神卫生中心还分春秋两季定期深入病人家中进行体检和送药,防止病情反复。丹东市有关部门通过考察论证,决定成立“肇事肇祸精神病人治疗中心”,明确了市、三个县(市)都要指定一个医院作为属地的“肇事肇祸精神病人治疗中心”。东港市已经于2012年7月率先在丹东地区成立了“肇事肇祸精神病人治疗中心”。丹东市综治委对相关部门的职责进行了分工,对肇事肇祸精神病人收治责任、收治程序以及经费保障都作了具体规定,使肇事肇祸精神病人的管理与服务得到进一步规范。目前,全市“肇事肇祸精神病人治疗中心”已收治易肇事肇祸精神病人620人,有258名易肇事肇祸精神病人得到系统治疗,症状明显好转。

丹东市对刑释解教人员采取“四包一”措施。对全市5000多名刑释人员进行逐个登记造册。采取镇干部、村委会工作人员、村民小组人员和“三老”人员同包的“四包一”措施进行全程帮教。为让刑释解教人员实现“三有”、“三安”,早日融入社会的目标,丹东市建立了58个阳光工程基地,对刑释人员全部做好衔接安置工作,这使得刑释解教人员重新犯罪明显下降,多人成为当地致富能手。

丹东市还对社区矫正对象启用手机定位管理系统,通过该系统,社区矫正管理人员可以随时随地了解社区矫正对象的位置。现在,全市近3000余名社区矫正对象无一人脱管,丹东市流浪未成年人收治中心累计收留安置流浪未成年人267人次,137名有不良行为的闲散青少年学到一技之长并参加工作,做到自食其力。1800名留守儿童与爱心人士和团体结成对子,为他们送去爱心,帮助解决实际困难。

加强电梯安全监管 营造良好生活环境

城市的发展,造就了一座座高楼大厦,这不仅改变了人们的生活,而且电梯数量随着高楼大厦的拔地而起快速增长,电梯越来越多地走进百姓生活。

近年来,虽然丹东市电梯总体运行平稳,但是电梯的安全管理和监督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影响了百姓的生活质量,在不同程度上成为百姓诉求的重点和热点。针对老旧电梯安全状况堪忧、故障电梯失察失修、人为造成电梯故障率攀升以及电梯使用单位责任不明确、管理不到位、电梯维保市场无序竞争等问题,丹东市今年把电梯监管工作作为平安建设为民办实事具体内容。

丹东市有关部门积极宣传贯彻《特种设备安全法》、《辽宁省电梯安全管理办法》,坚持做好“三抓三提升”,即抓维保监督、提升电梯维保质量;抓电梯检验,提升电梯可靠水平;抓安全检查,提升安全责任意识。全力做好电梯信访、投诉工作。住宅电梯的安全隐患导致部分群众民怨很大,通过各种渠道投诉,甚至上访,影响了社会稳定。对此丹东市将其作为一项重点工作来抓,确定责任心强、业务素质高的工作人员全力做好信访和投诉接待工作,快速处置,化解矛盾。

丹东市持续开展电梯维保单位整治。对全市电梯维保单位进行全面的检查、登记,排查该市维保单位和外埠厂家驻丹机构的资质,实行市场准入和退出机制,对不符合规定的坚决清除。开展重点场所电梯检查。结合省市安全大检查开展电梯隐患排查治理行动,确定电梯排查的重点区域、重点部位和重点问题。特别是对大型购物超市和商场等处的50余部电梯、扶梯,对6家大型宾馆20余部电梯重点进行检查,对超过检验周期或有其他隐患的设备坚决封停。

为了更好地管理好电梯,丹东市创新电梯安全监管综合治理新模式。为确保电梯安全运行,明确相关部门责任,丹东市住建委和设计部门协作,从源头抓起,遵守电梯设计标准,对不同场所承载电梯的形式和标准严格把关。市建委、物业、小区办等电梯使用管理部门合作,解决电梯管理主体责任不清、管理不善等问题。街道办事处等相关单位合作,对弃管电梯实行重点监督,一旦检验不合格,坚决停止使用,根除安全隐患。目前,丹东市、县两级特种设备安全监察部门加大执法力度,建立电梯维保单位质量失信“黑名单”制度,对存在严重问题的维保单位坚决予以处罚。

[责任编辑:陆然]
相关报道

·辽宁丹东:万件法律援助中的爱民情怀
·辽宁丹东开展“山乡边境行” 法律甘露润民生
·辽宁丹东:情系子弟兵 送法进军营
·辽宁丹东公安力保辽宁省十二运平安
·辽宁丹东港边检党委为官兵订蛋糕过生日
·辽宁丹东:所长下村调解 仇人变好邻居

·辽宁丹东:所长下村调解 仇人变好邻居
·辽宁丹东大孤山分局黄土坎边防所真诚服务换民意
·辽宁丹东破获一起传销案
·辽宁丹东振安巡特警救回轻生女子
·辽宁丹东中院开展“法制宣传进校园”活动
·辽宁丹东港边检上好“三堂课”推进党风廉政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