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长安网 > 公众版> 地方动态> 浙江

浙江杭州:司法为民永远在路上

2014-09-30 09:34:37 http://www.chinapeace.org.cn/ 来源:人民法院报 

富阳市法院送达组人员到田间给当事人送法律文书。
江干法院少年庭许新霞庭长向前来参观的学生们介绍法院安检过程。
建德法院积极开展巡回审判,有效化解矛盾纠纷,便民诉讼为民服务。

  浙江省杭州市两级法院法官牢固树立司法为民理念,把司法便民利民的各项举措落实在审判执行的实际工作中,服务民生,赢得民心。司法为民像一条伸向远方的路,杭州法官在上面留下了一行行坚实有力的脚印。

  建德:做群众的贴心法官

  巡回审判便民诉讼

  浙江省杭州市建德地处浙西山区,辖区内不少乡镇、村庄地处偏远山区。为了能让群众享受更为便捷、高效的司法服务,最大限度地减轻群众的诉累、降低诉讼成本,建德市法院大力倡导巡回审判,将法庭搬到了村庄院落、田间地头和百姓家里,用群众容易接受的方式化解矛盾纠纷,让群众感受到法官才是他们的贴心人。

  2013年7月的盛夏,一大早,寿昌法庭的吴法官便带着国徽、案卷、卷尺等来到建德市大同镇永平村,顶着大太阳,卷起裤腿,拎着卷尺,站在潮湿闷热的田野里,他将在这里调解一件赡养纠纷案件。

  本案的原告分别是82岁、79岁高龄的老两口,两人共育有3个儿子。由于对早年的分家协议不满,大儿子觉得当年分家产时二老偏心老二、老三,因此一直不赡养老人。村里也曾多次组织调解,但一直无果。老两口无奈之下只能一纸诉状告上法庭。

  经过多次协商和法官耐心劝导,原被告双方就赡养问题达成调解协议。随后,在双方共同要求下,法官主持对一争议耕地重新测量划分,并邀请了当地村干部一起做见证,现场对毛竹山、承包田进行了丈量,并现场分成三块。为了公平,法官让老人的三个儿子采取抓阄的方式选择了自己的山林田地。兄弟三人都很满意,这起家庭纠纷最终得到妥善解决。老人激动地抓住吴法官的手久久不愿意松开,不停地说着感谢的话。在场的永平村村主任说:“法官这样断案,我们很信服!”

  今年以来,该院巡回办案走访30多次,开展“社区法庭”、“农家法庭”、“厂区法庭”共18次,100多名群众旁听庭审,办结的案件中80%是调解结案的,将大量的纠纷化解在基层,也把法院便民利民的触角伸向了辖区各个角落。

  强化执行维护民利

  法院执行工作,第一难就是欠薪案件无财产可供执行。看着那些拿不到辛苦钱的工人们期盼的眼神,建德法院的法官们总是想尽一切办法,采用各种执行方式保障他们的权益。

  1月15日上午,浓雾散去后的清早,是个难得的晴暖天。建德梅城镇的一家叫做德邦公司的印刷厂,员工们心里也是暖洋洋的。经过建德法院梅城人民法庭法官们一个多月的努力,该公司65名工人被拖欠4个月的工资全部到位。

  “我们的厂子突然被封,然后生产全部停掉,老板被抓起来了,当时大家都慌了。”德邦公司的工人邱忠富说。建德法院告知工人们,厂房被封是因为发放贷款的银行向法院提出保全申请。老板被抓,则是因为他涉嫌集资诈骗等刑事犯罪,正接受公安部门调查。法院引导工人们通过人民调解确认了欠薪的具体数目,调解得到司法确认后,梅城法庭就介入强制执行,帮工人们讨薪。法官调查发现,与德邦公司相关联的另一家印刷厂,被德邦公司的老板转卖给一位余老板。法院最终做通余老板的工作,帮德邦公司垫付了这41万块钱的工人工资。 “厂子虽然倒了,明年我还来建德打工。”邱忠富捏着装有1.5万元工资的信封,打算立即买车票回老家过春节。为了携带方便,法官根据欠薪金额给每位工人在银行开具了账户,并联系了附近的农业银行,专门为领取工资的职工们开辟了一个窗口。

  “我们在执行欠薪案件时,一是加强与党委及人力社保、建设、公安等部门的沟通,合力解决;二是依靠全市企业风险监测预警工作机制,及时介入;三是通过协调优先债权人让渡部分权益、引入政府受让劳动债权等多种方式,千方百计实现工资债权。”建德法院分管执行工作的副院长胡建强介绍道。据了解,2013年以来,建德法院共妥善处理涉及30家企业的群体性欠薪纠纷,帮助1780名职工实现工资债权2756万元。

  执行工作第二难就是被执行人“玩失踪”,寻人难。建德法院一方面加强与银行、公安、机场等单位的联系,完善查找被执行人及其财产的网络;另一方面,建德法院设立了执行指挥中心,对外公布举报电话,及时、迅速处理执行线索,全天候守候“老赖”。

  “叮铃铃……叮铃铃……”凌晨1时许,正在熟睡的执行局廖法官的手机铃响了,他连忙拿起电话,电话那头传来了申请执行人急促的声音:躲藏3年之久的被执行人张某出现在了杭州临平。

  执行法官边穿衣服边电话请示了值班领导,并会同值班法警到法院里集合。凌晨4时,几位执行干警出现在张某面前。当法官拿出司法拘留决定书,向张某宣布因其不履行法律义务对其司法拘留15天时,张某瘫在地上,口中念叨“躲过了初一,躲不过十五啊……”张某拘留后第3天,其家人便将执行款全部履行到位,法院也提前解除了对张某的拘留。

  这部 “执行110”电话,24小时全天候有人值守,今年1月以来共出警36次,抓获老赖28名,成功执结案件23件。申请执行人赵某高兴地说:“找法院执行局,不管是早上还是晚上,只要一个电话,他们马上行动,来的很快。”

  今年年初,建德法院被浙江省高院评为“综合治理执行难先进法院”。

  司法公开为民服务

  3月25日上午,一位市民来到建德法院新启用的诉讼服务中心的商事立案窗口,向工作人员咨询有关民间借贷的相关问题。从进门到咨询,只需过一个安检门就可以了,让前来法院办事的群众“少跑一次腿、少找一个人、少等一分钟、少费一点心、少误一次工”,这是建德法院成立诉讼服务中心的初衷。记者走进该院的诉讼服务中心发现,这里是一个开放式的交流平台,14个服务窗口实行一站式柜台服务,来立案的当事人与立案法官可以面对面沟通;想了解开庭时间,到触摸屏上一按便知;排队时间长了、累了,可到当事人等候区坐一坐,里面提供各种形式的诉讼指南、文书样本、格式诉状纸、座椅、写字台、老花镜、饮用水、笔墨纸张、打印复印等便民服务设施。

  小何,浙江省严州师范学院的一位在校生。去年12月,他和同学们走进建德法院梅城法庭,参加“公众开放日”活动。“第一次走进法院,第一次旁听庭审现场,第一次与法官面对面交流,深深感受到法律的亲切、法官的热情。”他兴奋地说着。去年以来,建德法院进一步增加公众开放日活动次数,共组织公众开放日活动40余次,500余名群众走进法庭、了解法院。同时,该院还扩大了裁判文书上网范围,主动向媒体通报重大审判执行案件,增进群众对法院工作的理解和认同。

  富阳:畅通涉民生绿色通道

  为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的利益问题,浙江省富阳市法院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因事制宜,从立、审、执三方面着手努力保障民生。

  为确保困难群众打得起官司,对交通、医疗、工伤等事故的受害人要求赔偿而提起的诉讼中,起诉人提出受理费缓交申请,即准予缓交;对经济确有困难的老年人、未成年人、残疾人、下岗职工、外地民工等,为追索赡养费、抚养费、抚恤费、劳动报酬的案件实行司法救助,免收其应当负担的诉讼费用,并酌情免于提供保全担保;其中劳动争议案件诉讼费一律缓交。对书写起诉状确有困难的起诉人,给予制作口头起诉笔录。今年1至4月份,该院共办理缓(减、免)交诉讼费案件96件,缓(减、免)交诉讼费338145元。

  将涉及民生案件作为审判工作的重点,注重调解优先、调判结合、多方联动,妥善处理好涉及教育、医疗、住房、就业、劳动争议、社会保障、婚姻家庭、人身财产关系等涉及民生的案件,注重保护妇女、儿童和老人的合法权益。刑事审判宽严相济,并加强未成年人犯罪预防工作。

  为维护涉民生案件胜诉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建立执行此类案件的长效机制,该院出台《关于开展“涉民生案件专项”执行活动方案》,严格落实制度,综合运用执行手段,着力提高执行效率。自去年11月开展“涉民生案件专项”执行活动以来,已有19家涉案企业全部或部分处置完毕,总计有891名工人顺利拿到1100万余元拖欠工资。

  下城:志愿者小岗位大作用

  5月6日,一个普通工作日的早晨。8点刚过,杭州市下城区法院审判大楼的安检门已经打开,来院的当事人正有序排队伍逐一通过安检。大楼内外的两块LED大屏上正滚动显示今日开庭信息,身着法律服务志愿者红色绶带的民一庭青年干警小夏也早早来到岗位,她有些忐忑也充满期待,今天是她第一次来到立案大厅法律服务岗值班。

  为推行一站式服务、一次性告知,加强司法的人文关怀,该院不断优化诉讼引导工作,法律服务岗正是该院导诉制度中的一项内容。这支法律服务志愿者队伍是由该院各庭室选派的青年干警和来院实习的法学院大学生组成,在进行相关诉讼流程培训、工作守则学习后,志愿者们轮流上岗提供导诉服务。他们指导当事人正确使用叫号机完成取号、等候程序,引导当事人完成起诉状、执行申请书的书写以及相关诉讼材料的整理、提交。同时,志愿者还对情绪激动的当事人给与劝导,维持大厅的正常秩序,并为老弱病残孕等需要当事人提供适时的帮助。“小岗位,大作用”,这是法律服务志愿岗工作的真实写照,他们满足了诉讼群众多元化的需求,是当事人眼中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

  江干:立案窗口透明敞亮

  “想不到现在的法院透明到这种程度了!”一位前来立案的当事人在使用庭审直播系统观摩案件后发出这一由衷的感慨。该系统是杭州市江干区法院近期引进的“法宝”,能够直接将该院19个大、中、小及外派法庭中的庭审现场如实展现,当事人通过放置在立案大厅的32寸的触控机就能随意选择正在庭审的法庭进行观看,画面流畅,声音清晰,观摩庭审更加便捷。紧挨其旁是一台信息查询系统终端,集法院概况、诉讼指南、开庭公告、个案查询、庭室电话、文书样式、廉政规定和法律知识“十八般武艺”于一身,为当事人提供自助诉讼服务。

  如何让当事人省心省时省力,使其“足不出户”实现从立案材料递交到案件信息查询各项诉讼行为,江干法院在这方面下足了苦功。从细节入手,将诉讼体验前移,建立全方位可视化“阳光安检房”,规范安保人员言行,让当事人感受到阳光司法的温暖和透明;不断建立健全导诉、电子化信息平台、文书上网、开庭公告查询、网上立案申请、QQ在线咨询、执行信息查询等一系列便民利民通道,此外专门设立信访接待、诉讼费服务、文印服务等窗口,提升一站式诉讼服务中心品质;通过门户网站,整合“朱学军法官调解工作室”、“执行指挥中心”两个子网,“三网合一”,为当事人提供便捷的网络服务。(记者 余建华)

[责任编辑:朱诗瑶]
相关报道

·浙江杭州:开展文明出境法律宣传
·浙江杭州:交警打造快速反应实战化警队
·浙江杭州:社区干部钻研“大数据” 上门解民忧
·浙江:杭州检察官的“沙龙文化”
·浙江杭州督导检查集中统一行动
·浙江杭州今年前八个月命案破案率100%

·浙江杭州今年前八个月命案破案率100%
·浙江杭州部署打击侵财及黄赌毒犯罪
·浙江:杭州警方直属防控机动队新添网枪
·浙江杭州警方直属防控机动队新添网枪
·浙江杭州余姚:铁警“八个到位”护航南京青奥会
·浙江杭州:社区矫正开展10年 “吴山论剑”比拼业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