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车经过济南市槐荫区的司机会明显感到道路交通的变化:彩色逆向可变车道解决了左转难题、智能信号灯引导车辆提前进入路口、通过数个路口连续“绿波带”……除恶劣天气和遇有重大交通事故等情况外,槐荫区每月接报堵电话几乎为零。
“金点子”提高道路通行效率
交通拥堵点在哪里?什么原因造成拥堵?在基层一线的执勤民警最有发言权。在持续开展的“我在岗、我观察、我思考、我建议”的金点子活动中,济南市公安局交警支队槐荫大队从小处入手,多观察,多发现,多动脑,通过小改造实现了大畅通。
经十路作为济南城市主干道,五里牌坊路口是经十路上的一个大型路口,附近有阳光100社区、和谐广场、省立医院、海鲜市场等大型综合体,“潮汐型交通”的特点非常明显。早晚高峰时段车流量大,短时间内形成庞大的交通流,远远超过路网负荷,路口交通拥堵现象日益严重。
如何挖掘现有道路的通行潜力?槐荫交警部门与区政府各职能部门一起对该路口进行充分调研,决定对路口进行大规模智能化渠化改造。目前,路口的4个方向,无论是车行道还是人行道信号灯全部设置为倒计时信号控制系统,并更换为黄色外观,显眼漂亮;南口施划了潮汐车道标线,安装了潮汐车道标志,在东口、西口设置了逆向左转可变车道及配套信号灯、新型隔离护栏,同时在东口设置了智能可变车道及配套交通显示诱导屏。路口管理中还实行了直行、待行、放行措施,做到了时间与空间互补、地面与空中互补、顺向与逆向互补,实现了“两减两提”工作目标(即:减少路口冲突点、减少交通延误,提高路口蓄车容量、提高道路通行效率)。
“改造后的五里牌坊路口成为济南市第一个全面体现智能交通的路口。目前该路口通行能力提高20%左右,充分体现了科技与创新在交通管理工作中的突出作用。”槐荫区治堵办副主任、槐荫交警大队大队长李连忠说:“像这样的改造,在槐荫区各大路口路段已基本完成,初步实现了‘小改造、大畅通’的工作目标。”
据了解,治堵工作开展以来,槐荫区成立治堵办公室,并投资上千万元用于改造工作。截至目前,共完成了39个路口、17处路段的改造,施划标线6.9万余米,更新隔离护栏1200余米,安装智能倒计时信号灯93组,主干道全部实行绿波信号控制。
微循环疏通城市交通毛细血管
济南市在历史演变发展中逐步形成了经纬交织的网格式路网格局,当年跑马车的经纬大路,现在看起来十分狭窄,却不拥堵。槐荫交警根据老城区路网特点,进行了单向通行的交通微循环改造,并注意与周边主干道的有机衔接。
纵横经纬路上,地面是清晰醒目的交通标线和新型反光隔离设施,空中有亮丽的交通标志,令人印象更深的是这里的单行线设计和禁左标志,让车流调控更加顺畅。从小纬六路到纬十二路,从经一路到经七路,这片土地上,相邻两条道路总能形成一个封闭的小微循环系统。同时,他们还把这种微循环的理念运用到小区道路的改造与建设中,彻底改变了一些老旧开放式小区的交通面貌。
改造首先从位于老城区核心地段的省立医院周边道路开始。由于该院是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每天门诊量达1万人次,周边道路行车与停车的矛盾非常突出。在医院的大力协助下,门诊楼设置港湾式即停即走停车区域,做到右进右出,减少纬六路因停车造成的拥堵点;医院周边取缔一侧影响交通的停车泊位120个,安装美观隔离护栏600米;挖掘医院院内、周边道路、地下停车资源,科学合理设置停车泊位,使周边停车泊位达到1010个,有效缓解患者停车难的问题;医院将院内停车位让给患者,并成立医院自管服务队,加强对就医车辆的引导。
今年,槐荫区率先在全市叫响打造停车管理示范区的口号,先后调整纬七路、纬五路单行线,实行区域内微循环,设置了单侧停车,重新施划各类标线1.2万米,新增停车管理泊位1118个,安装停车标志128面,对12条经纬道路进行了改造提升,努力在“禁停”与“尽停”之间寻找平衡点,彻底解决了停与行的突出矛盾,逐步形成交通组织由微循环向小循环、由小循环向区域大循环的提升转变,不断疏通城市交通毛细血管,确保了道路安全有序畅通。
慢行交通创造舒适出行环境
慢行交通是相对于快速和高速交通而言的,一般情况下,慢行交通是出行速度不大于每小时15公里的交通方式,包括步行及非机动车交通。慢行交通出行距离比较短,绿色环保健康。“从城市交通可持续发展来看,慢行交通无疑是个方向。摒弃仗车思维和车本位思想,给慢行交通应有的尊重,城市交通就会更加顺畅。”李连忠说,“全市治堵工作开展以来,我们就城市道路为谁而建做了深度思考,应为慢行交通、绿色交通创造舒适的出行环境。在当前慢行交通环境还比较脆弱的情况下,我们必须尽最大努力去尊重它、保护它、提倡它。”
为从根本上避免慢行道路被机动车非法占用行驶或停放,保障慢行路权,交警、园林、市政等多部门想了许多办法,其中花盆式隔离墩、小护栏等硬隔离设施行之有效。花盆式隔离墩美观大方,既保障了慢行路权,又为慢行交通提供了优美环境。2014年以来,交警、园林部门共设计制作道路花盆式隔离墩421个,其中经十路沿线249个、经一路沿线76个、纬六路沿线96个,而纬六路已经被打造成了槐荫区的慢行交通管理示范街区。
在新的城市规划建设理念中,不仅要充分保证慢行路权,保障非机动车的畅通,还要配建合理的非机动车停车场。“在当前城区配套老化、道路资源有限的情况下,政府单位、交警、学校、医院、商家、景区等都在努力,为非机动车尽可能地提供停车空间。”槐荫区停车办副主任、交警大队副大队长付玉强说。
在和谐广场南侧有两处大型自行车停放处,橙色的木栅栏、绿色的顶棚、醒目的停车标志,使整个停车场显得十分规范、美观。槐荫交警与和谐广场商议,取消了18个停车位,并把18个停车位用来停放自行车和电动车等,能停放300辆。几处停车场加起来,基本能满足乘非机动车前来的购物者的停车需求。
为使低碳交通、绿色舒行的理念深入人心,槐荫交警制作了绿色交通倡议书,绿色环保的设计显得淡雅清新,而“让我们共同行动起来,打造绿色舒行交通环境,让城市更美好”的宣传主题更让人感到温暖与鼓舞。他们专门成立了绿色出行宣讲团,深入社区、单位、企业、学校广泛开展宣传,告诉人们,摈弃仗车思维,尽可能选择步行、骑自行车、坐公交车等绿色交通方式。“选择低碳出行、拥抱绿色生活”、“摈弃仗车思维、保护慢行空间”,这些慢行交通理念已经悄悄进入公众视野,进入公众心里。
(文/图 李福芳)
·山东邹城打造群众身边的“民生110”
·山东公安边防与省文化厅联合开展大型摄影采风活动
·山东:深入推进“四项建设” 全面深化公安改革
·山东青岛将心理学方法技术引入司法实践
·山东检察机关依法决定对赵万里涉嫌滥用职权、受贿犯罪一案移送审查起诉
·山东公安厅厅长检查“烈士纪念日”安保
·山东公安厅厅长检查“烈士纪念日”安保
·山东滨州法官首试庭前廉洁承诺
·山东潍坊:“问题数据”机制规范民警执法
·山东滕州民警创作防范电信诈骗MV
·山东通报13起违反中央八项规定典型案件
·山东一网民散布“山西煤矿爆炸730人被困”谣言被刑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