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将心理学方法技术引入司法实践
打造既解“法结”又解“心结”的高素质法官队伍
“经过法官耐心细致的判决解释和对我开导,我这心里一下子敞亮多了。离婚并不是什么灾难,它可以成为我开始新人生的机会。”近日,一起离婚案件的当事人孙女士在法官判后答疑、心理疏导后说。
山东省青岛市中级人民法院探索将心理学方法和技术应用到审判、执行、信访及妇女维权、回访帮教等工作中,努力打造既解“法结”又解“心结”的知识复合型、能力复合型高素质法官队伍,提高办案的质量和效率,实现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的统一。
据了解,青岛中院将司法心理学培训作为法官业务培训的重要内容。今年,开办了司法心理技术暨心理咨询师培训班,分别在中院、市南区法院、胶州市法院、即墨市法院设立了4个司法心理学教学基地和1个司法心理学实践基地,委托有国家心理咨询师培训资质的机构对全市法院286名干警进行培训。目前,全市法院已有50余名干警获得了国家心理咨询师资格。通过培训,干警系统掌握了心理学方法和技术,在审判执行工作中,通过聆听倾诉、暗示引导、分析解答等方式,从法理、情理、事理、心理4个层面对当事人进行疏导,消除当事人的对立情绪,促进纠纷解决。
青岛法院加强与高校、社团组织合作,聘请心理学专家、心理咨询师,与具有丰富审判经验和心理咨询师资格的法官共同打造心理疏导工作平台。青岛中院未成年人综合审判庭成立了以法官高广鹤名字命名的、对未成年当事人进行心理干预的“高广鹤工作室”。民五庭与青岛市妇联联合组建了“家事心语”婚姻家庭心理咨询和调解工作室。即墨市法院与妇联共同组建了“家事心桥调解室”。“高广鹤工作室”创建以来,针对未成年人举办各类心理讲座10余次,2000名未成年人参加。重点对受性侵的未成年人、离婚家庭的未成年子女等进行个案干预和心理辅导,帮助他们降低心理伤害,清除心理阴影,积极面对人生。
每天面对的工作压力和当事人的不良情绪,使法官的心理健康受到影响。在注重当事人心理疏导的同时,青岛法院加强法官的自我心理调适,组织引导干警学习心理学知识,强化干警个人的心理素质训练,使法官保持健康向上的心态投入到审判执行工作中。青岛中院在内网设立了“心灵之窗”板块,设置8个司法心理学栏目,为干警打造互相交流、学习的平台。建立了“悦吧”心理咨询室,配备专职国家心理咨询师,对干警进行心理咨询和心理疏导。今年以来,“悦吧”心理咨询室对干警进行了350余人次的心理咨询和疏导放松,举办了5次有关婚姻家庭、子女教育、自我减压等心理咨询专题讲座。(记者 时满鑫 通讯员 孙新形)
·山东检察机关依法决定对赵万里涉嫌滥用职权、受贿犯罪一案移送审查起诉
·山东公安厅厅长检查“烈士纪念日”安保
·山东滨州法官首试庭前廉洁承诺
·山东潍坊:“问题数据”机制规范民警执法
·山东滕州民警创作防范电信诈骗MV
·山东通报13起违反中央八项规定典型案件
·山东通报13起违反中央八项规定典型案件
·山东一网民散布“山西煤矿爆炸730人被困”谣言被刑拘
·山东威海环翠:“天眼”打造全时空治安防控网
·山东枣庄峄城:普法连获全国先进称号
·山东法院:打造人民群众感受得到的公平正义
·山东高院举办党风廉政建设辅导报告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