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长安网 > 公众版> 来稿选登

发挥检察职能打击破坏生态环境刑事犯罪

2014-09-29 09:02:07 http://www.chinapeace.org.cn/ 来源:河南长安网 

  河南淅川县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核心水源区和渠首所在地、国家生态安全战略要地,全力搞好生态建设、确保一库清水永续北送,政治责任重大。今年以来,淅川县检察院通过调研发现,破坏水源地生态环境刑事犯罪具有发案数量上升、罪名相对集中、具有地域性、普通刑事犯罪与职务犯罪相生相伴和缓免刑适用比例较大等问题。根据这些问题,淅川县检察院分析了原因,并着力从四个方面予以解决。

  一是加大宣传力度,使法治理念深入人心。针对部分群众法治意识、生态意识淡薄,职能部门要积极开展送法下基层、送法进企业、送法入社区活动,通过组织宣讲团、街头设点宣传、检察人员进村入户等措施,广泛宣传生态建设和水质保护相关知识,积极开展法律监督、法律咨询、举报宣传等工作,提升社会认知度。要发挥县电视台、网络等阵地作用,通过开办“护航生态建设”法制栏目,采取“以案释法”的形式,普及、宣传生态建设法律法规,宣传水源地生态建设的重要性及其意义,广泛收集社会各界对水源地生态建设的建言献策。同时,以现实案例积极宣传森林防火及预防职务犯罪法律知识,努力在全民中传播“知法律、讲环保、护资源、保生态”的理念,形成共同保护生态环境、防止污染、绿化山川、美化家园的社会文明新风尚和遵纪守法的意识。

  二是加大对生态环境犯罪行为的打击力度。要积极开展专项整治活动。依法履行批捕、起诉等职能,严厉打击破坏生态环境的犯罪行为。根据实际情况,适时组织参与林业、土地、环保、法院、监察等部门开展的森林资源整治、矿山资源整治、企业污染整治等专项整治活动,形成打击破坏能源资源和生态环境犯罪的合力。要建立案件快速办理机制。对于破坏生态环境的刑事案件,要选派业务精、能力强的干警组成专案小组,第一时间介入,参与现场勘验,引导公安侦查取证,及时收集、固定证据,做到批捕环节3日内办结,公诉环节10日内办结。要加大案件抗诉力度。对于破坏能源资源和生态环境的刑事判决,在收到判决书后3日内,完成“四级审查”,即承办人员审查、部门负责人审查、主管检察长审核,对于量刑畸轻畸重的,及时提交检察委员会讨论研究审查,坚决依法抗诉。

  三是严厉查处生态建设领域职务犯罪。对于涉及生态领域的贪污、贿赂、挪用公款以及私分国有资产、套取项目资金的职务犯罪始终保持高压态势;严肃查处在生态环境、矿产资源等领域的监管中发生的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徇私舞弊导致国家、社会及群众利益遭受重大损失的职务犯罪;重点查处危害生态环境背后的保护伞和渎职犯罪,做到“老虎苍蝇一块打”。

  四是加强日常监督、形成执法合力长效机制。要建立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工作机制。围绕生态建设制定《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工作机制》,规范案件移送、备案、案件咨询、调卷检查等,强化与相关行政执法机关的沟通交流。要加强与国土、环保、林业、水利、公安等行政执法部门沟通合作,通过建立联席会议制度、联络员制度、信息通报制度、案件协调制度、信息反馈制度等执法协作机制,定期通报工作情况,发挥各执法部门的联动作用,对联席会议提交确定的议题,共同研究解决办法,指导各单位落实有效的解决方案和跟进措施,形成监督执法合力。(淅川县检察院检察长高宛梅)

[责任编辑:王春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