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长安网 > 公众版> 长安播报

全国法院系统劳模专家座谈会发言(摘要)

2014-08-29 08:44:41 http://www.chinapeace.org.cn/ 来源:人民法院报 

  8月28日,最高人民法院院长周强专程到哈尔滨看望在此参观的全国法院系统劳模和审判业务专家代表,出席座谈会并讲话。周强强调,要充分发挥人民法院职能作用,积极践行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共有39位法院系统“最美基层法官”和提名奖获得者,以及部分模范法官和审判业务专家参加座谈会。孙波、翟树全、郭兴利、刘黎、黄志丽、熊大胜等作了重点发言。

  规范庭审活动 推进司法公开

  黑龙江省鹤岗市工农区人民法院刑庭审判员 孙 波

  当前,刑事庭审中还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证据举证的公开性不够。证人、鉴定人出庭率极低,与刑事诉讼法修改之前几乎没有区别。证据采信认定不透明,往往法官当庭对所举证据的采信不置可否,庭后合议时才决定是否予以采信。同时,对证据的合法性、真实性、关联性当庭不做评析,仅是在裁判文书中予以论述。二是对控辩双方的掌控能力不强。不能引导控辩双方进行合理有序的辩论,不能掌控庭审的节奏,不能对控辩双方的观点进行即时总结和评判,往往将庭审过程中的事情都交到庭后合议。三是被告人诉讼权利保障方面做得不够规范。比如被告人的服装、械具、面罩等问题。现在,大多数基层法院开庭审理时,被告人通常穿囚服,在押解和进入审判庭之前都不要求戴头套,在庭审中也没有更换械具的做法,具有明显的有罪推定痕迹,与加强刑事审判中的人权保障、尊重人格尊严等现代诉讼理念不符。在这一方面,全国法院应有统一的规范和标准。四是当庭宣判率极低。就基层法院而言,许多轻微刑事案件以及案件事实清楚、证据充分确凿的刑事案件,经过庭前会议和当庭审理,完全可以当庭宣判。但是,实际上基层法院的刑事审判当庭宣判率非常低,有的甚至是零当庭宣判率。当庭宣判不仅能提高司法效率,也是排除不当司法干预、保障司法公正的有效手段,应该予以加强。

  这些问题会增加刑事审判的神秘化,给群众和媒体误认为法院进行暗箱操作的想象空间,容易引发人民群众对审判公正的质疑,与当前最高人民法院提出的深化司法公开、提升司法公信的任务要求不符,应该认真加以解决。

  我建议,要健全完善刑事审判庭审公开的程序规则,形成以庭审公开促进庭审规范运行,以庭审公开促进驾驭庭审能力提升的倒逼机制。一是构建庭审活动的公开平台,依托互联网和微博、微信等新媒体,实现庭审活动全程直播或录播,使依法应当公开审理的刑事案件的庭审活动全程公开,使群众近距离感知司法、感受公正。二是规范刑事庭审活动,完善刑事审判诉讼制度规则,提高证据当庭认证率和采信率,加强对证据采信的释法说理,提高群众对刑事诉讼规则的认识和理解,强化对公平正义的内心感受。三是提高驾驭庭审能力,通过业务培训、庭审观摩等方式,切实提高刑事审判法官分析使用证据、认定案件事实、管控诉讼节奏、平衡诉讼结构的能力和水平。

  做群众信赖的基层法官

  北京市朝阳区人民法院奥运村人民法庭副庭长 刘 黎

  一、让裁判成为价值风向标。这些年在基层法庭工作,我深刻地感到,很多民事案件并不是黑与白、是与非的简单冲突。作为法官,要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义,同时还要善于通过具体案件的审理,传达文明、平等、诚信、法治的价值观,使司法活动成为践行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阵地。我觉得在每一个裁判中,都应该有法官的思考、担当和价值取向。如果能够通过司法裁判评判善恶美丑,传递正能量,那么就能够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细、落小、落实,司法的尊严和权威,也将会在这样的过程中逐步树立起来。

  二、让法槌敲响在法庭之外。从事法官职业十多年,我常常不断思考和反省,老百姓到法院希望看到什么样的法官,如何展现司法工作的价值和意义,让公正司法司法为民在更大范围内得到认同和传颂,我想这是一个法官应有的责任和担当。

  有一段时间,我审理了同一路段连续发生的几起恶性道路交通事故案件,我多次跑到那条路上去了解情况,发现那条路车流量很大,但由于缺少交通标志,人车混行,直接导致了事故多发。于是我向北京市交管局发送了一份道路整治的司法建议。市交管局非常重视,很快在这条路安装各类交通标志153面,施划标志线13000米。这条“伤人之路”变成了“平安路”。矛盾纠纷的发生经常与社会发展紧密结合,所以我们在办案中要多问几个为什么,争取通过一个案件的审理促成一类问题在诉讼之外得到化解。这样,法官办一起案件就不仅仅是完成一项工作,还可能会挽救一个家庭,化解一场危机,甚至改变一种社会现象。我想,这正是法官职业的魅力所在。

  三、让司法尊严永不失落。每一个学法律的人都有一个法治中国梦。然而,作为当下的司法人,我们是纠结的,接受了系统的现代法学教育,却面对的是司法权威低迷的现实,法官缺乏职业荣誉感,特别是基层的法官承担着更大的压力。前些日子网上不断地流传着各地法官的离职事件,每一个法官的离去,我们都看到了法官梦中断的悲伤。但我想办法总比困难多,司法改革的序幕已经拉开,我们正在亲历和见证国家导向法治轨道的大时代,法治春风扑面而来,那些有理想、有担当的法官们将在司法改革的洪流中成长、成熟,必将会为法治中国做出应有的贡献。

[责任编辑:朱诗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