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长安网 > 公众版> 长安传真

辽宁本溪:“一小时法援服务圈”打造维权之家

2014-08-27 17:01:35 http://www.chinapeace.org.cn/ 来源:辽宁长安网 

法律服务送到百姓身边

  2013年,辽宁本溪市法律援助共为近万名当事人挽回经济损失三千余万元。切实起到了“援助一个人,感动千万家”的社会效果,为密切党群关系、维护公平正义、维护社会稳定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本溪市法律援助中心被司法部授予全国法律援助便民服务窗口示范单位。

  近年来,本溪市法律援助中心不断建立和完善法律援助工作制度,降低援助门槛,扩大援助范围,在开展便民利民服务、提高援助质量上取得了显著成效。

  法律援助全覆盖

  自2011年“法律援助年”以来,本溪市政府把法律援助“为十二万弱势群体提供法律服务”列为市政府惠民工程,在办公场所改造、人员编制增加、经费保障上给予倾斜,市法律援助中心以此为契机进一步完善法律援助网络建设,全市、县区、乡镇分别建立了法律援助机构,同时按照“一乡镇一个法援工作站,一村一个法援联系点,一组一个法援‘明白人’”,依托乡镇(街道)司法所建立起59家法律援助工作站,先后在村(社区)设立了300多个法律援助联络点,形成了以市、县区法律援助中心为主体,乡(镇)、街法律援助站为基础,村、社区法律援助点为触角,司法行政机关、维权机关及社会组织为补充的四级法律援助网络。全市基本实现“一小时法律援助服务圈”,即当事人在一小时内就可以找到法律援助部门,提出法律援助申请,就近就能找到“维权之家”。

  便民服务应援优援

  为提高法律援助服务能力,按照法律援助设施便利化、案件质量标准化、经费保障制度化、工作运行信息化、监管执业规范化的标准,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了规范化、模范化法律援助机构建设活动;为拓宽法律援助服务渠道,进一步放宽了经济困难标准、简化了法律援助审批流程。开通了方便残疾人、老年人的无障碍通道,针对老年人、残疾人等特殊群体,实行电话预约、上门服务,简化法律援助程序,缩短审批时间,及时指派。开通了农民工法律援助绿色通道,针对农民工在劳动过程中引发的劳动争议纠纷,实行“先上车,后验票”,直接进入法律援助程序,两个工作日内完成农民工法律援助案件指派;为提升咨询热线服务能力,对“12348”法律咨询热线进行了升级改造,与法律援助信息操作系统对接,实现了系统化、信息化、自动化法律援助服务;为创新法律援助服务方式方法,通过建立本溪市法律援助公共微信平台,优化法律援助事项办理流程,推行网上申请、审批、指派,实现电话咨询、网上咨询、网上申请一体化,让困难群众足不出户就能获得法律援助服务;为规范、优化法律援助案件指派程序和规则,建立了律师事务所与司法所“所所结对”制度,完善法律援助承办人员和受援人告知、旁听庭审、案件质量考核同行评价等制度,进一步加强办案过程的事中监督,更有效地维护受援人合法权益。

  群团组织的特色法律援助

  近年来,本溪市法律援助中心不断加强与各群团、社会组织、的沟通联系,逐步完善相关法律援助工作站建设。目前,工会、妇联、团市委、老龄委、关工委在本组织现有维权机构的基础上均建立了法律援助工作站和相应的工作协作机制。依托各工作站,结合本溪市法律援助工作实际,先后开展了“法律援助服务农民工”、“法律援助进校园”、“法律援助关爱妇女维权”、“法律援助牵手残疾人”等主题活动。建立了以各城区为基础的校园法律援助联系点,为广大师生提供便捷的法律服务;与市妇联权益部、市反家暴中心共同开展了妇女维权咨询活动,与社区、街道联合发放维权联系卡,最大程度地维护妇女合法权益;以“决不允许普通群众打不起官司”精神为指导,让法律援助的阳光惠及到更多的弱势群体,结合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了“法律援助村屯(社区)行”活动,全市律师、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司法行政干警以结对子的形式分别深入到各乡镇、街道、村屯、社区,通过“走基层、讲法律、解难题、交朋友”的形式开展法律服务,为更多的弱势群体提供有针对性的特色法律援助。

[责任编辑:王春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