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长安网 > 公众版> 长安传真

四川成都:法治自治并举 老旧社区管出新气象

2014-08-27 09:57:57 http://www.chinapeace.org.cn/ 来源:四川法制报 

作为成都市中心城区一个人口密度大、建筑老旧,甚至没有专业物业管理的纯居民社区,为何却在短短几年内,先后摘得“全国和谐示范社区”、“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等多项全国性荣誉,甚至纳入“全国社区治理和服务创新实验区”示范社区建设范围?

记者零距离感受才发现,民主法治与居民自治并驾齐驱,积极发动群众参与,尊重群众意愿是成都市新鸿社区实现华美蜕变的两大利器。

8月7日,全国媒体“法治四川行”记者来到新鸿社区零距离感受这里坚持法治与自治并重的蜕变之路。一走进这里,原来坑坑洼洼的水泥路,已变成了平整宽阔的沥青路面,道路与绿化带之间设有大理石花台,过去路边的明沟也改成了暗沟,路上还划有各种清晰的交通标线,一辆辆小车整齐地停放路旁新划的停车线内……

近年来,新鸿社区在开展基层民主法治建设工作中,不断完善社区群众自治机制,发展社区自治小组和党小组,扩大社区群众自治范围,完善民主管理制度,创新民主法制宣传教育与法治实践相结合方式,加快构建政府管理与基层自治良性互动新机制,提升社区的法治意识和文明程度。

目前,该社区已被纳入“全国社区治理和服务创新实验区”示范社区建设范围,成为了全区乃至全成都市老社区里面的现代化新型居住区。整治方案听居民意见社区老旧环境大改善

据了解,上世纪80年代末期的新鸿社区成立,当时社区由5个相对独立的小生活区构成。当时,各生活区都有自己独立的围墙,把一个方正的社区割离得七零八落;5个小生活区基本上是小高层老式建筑,没有物管,路面破损、沉陷,一些管线排水不畅、堵塞等问题尤为突出,居民怨声连连。

据成华区综治办负责人介绍,“为改善居民生活环境,成华首先将这5个小生活区进行整合,拆除间隔的围墙,进行统一管理。”同时,启动小区道路内部道路的统一规划和整治工程,2012年,新鸿社区率先在全区完成了老旧环境改造。

整治过程中,社区十分注重居民意向,采取上门走访、网络征集、问卷调查、坝坝会等方式,广泛收集居民对老旧院落改造的意见和建议。“当时针对要不要拆掉小院落的小门、优化绿化带上,大伙儿各执一词,最后是在坝坝会上举手投票表决。”社区居民刘国伟参加了三次议事坝坝会,自己清楚记得社区每一次改造方案的确定过程。他告诉记者,通过坝坝会,5个小生活区拆除了小门,既增加了院内停车位,也减少了门卫等管理人员。

整合居民们的意见,社区对街道提出的整治计划进行了调增,增加了一些方便实用的“自选项目”,满足了居民们最现实、最迫切的需要。比如,及时对道路翻新,雨后污水倒灌,让居民摔跤的情况不再出现;新栽树木,绿化环境,让居民生活得更舒心……“环境得到大大改善的秘诀是利用好了民主法治与居民自治两大武器。”社区书记蔡丽自信地告诉记者,院落环境大变样的背后,是居民幸福指数的提升。而居民参与改造的过程,也是将法治与文明的理念潜入到每一位居民内心深处的方式…… 大小事务让居民定夺社区文明水平得提升 “要想让社区长治久安,更加和谐,必须用制度来规范,但同样要注重民主化。”社区书记蔡丽说到,“像《居民自治章程》、《居民公约》、《法治公约》等规章制度和十余项民主监督管理制度,都是由居民代表大会制定和完善,社区在中间起一个指导作用。”这些制度明确了居民依法参与社区管理的权利和义务,使居委会管理做到行之有规、处之有据。

蔡丽介绍,每次作出决策前,社区都会通过居民代表会议、居民议事会议、重大资金听证会进行讨论。“尤其是与居民切身利益密切相关的事项,都提交居民大会或居民代表会议讨论,进行民主表决。”

如去年,社区为解决院落存在利用门卫室经营麻将扰民的问题,院落召开“坝坝会”听取居民意见,社区通过议事会决策制定《新鸿社区院落门卫室工作人员上岗承诺书》,现在门卫室经营麻将扰民的现象已经全部取缔。“通过推进民主议事决策,既推动了工作顺利开展,也激发了居民参与社区建设的主体意识和积极性。”蔡丽如是说。

社区院落财务收支不公开,往往很容易引起居民的误会和不满,对此社区坚持民主监督,建立了由居民代表会议选举产生的理财小组,具体负责监督和检查社区财务,尤其对关系到切身利益的重大事项的财务收支情况,定期向群众公布。

前些日子,有人提出从社区停车费收入中拿部分,每月给老人发放居家养老服务券。“建议很好,但具体操作有点犯愁。”蔡丽解释说,新鸿社区60岁以上的老人有600多名,社区停车费除了门卫工资等开支,节余本来就不多,经过广泛征求意见,社区形成了对户口在本社区60岁以上的残疾人、低保人员,90岁以上的老年人,每月发放50元养老服务券的发放标准方案,并提交社区居民代表大会讨论通过后开展实施,很好地解决了这个问题。

采访中,记者看到一块小黑板,上面写着居民要求公开的财务内容。而这是社区为增强与居民的互动,创新开辟的“回音壁”,据介绍,居委会在回音壁上回复,变“我贴你看”为“你问我答”,改变了以往群众在居务公开中的被动地位,同时也有效促进了社区干部依法治社、依法办事、依法管事。成立连心驿站“和事佬” 矛盾纠纷化解在院落

走访中,一间修建在小路边,只有几平米,房门上挂着“连心驿站”几个大字的小房间吸引了记者们的注意,“这是做什么用的呢?”而像这样的场所,新鸿社区共有6个,面积在4-50平米不等。

原来,“连心驿站”里设有“和事老”民情自治小组,专门用于化解家门口的矛盾纠纷。去年,一位中年妇女气冲冲地来到社区连心驿站,要求评评理。原来,这位妇女和她妹妹长期在外地工作生活,80岁的老母便安顿在新鸿社区弟弟家中。最近,两姐妹想将母亲接到自家生活,但遭到弟弟的强烈反对,姐弟之间由此闹得不可开交。

了解到这一情况后,社区自治小组成员做了进一步了解。经过多方了解,这起纠纷背后可能涉及争夺房产继承权的问题。小组成员经过商量后,向这3位子女提出了不少中肯建议,“老人的去留应该由老妈妈自己来选择,作为子女必须尊重老人的自主权……”最终,老妈妈选择留下来和小儿子一起生活,子女三人表示愿意共同赡养老人。

社区书记蔡丽介绍,“连心驿站”发挥社区司法工作者、专业律师等作用,把驿站打造成“民意畅通工作室”,宣传社区文明,解读宣传法律法规,化解社区居民矛盾纠纷,“现在邻里之间就像自家亲戚一样的,闲暇之余都会到院里的‘连心驿站’坐坐,双方的矛盾就化解了。”

说着,一旁的成华区司法局局长王文赶紧补充道,“不只是新鸿,在成华区其它社区、院落,都陆续设有‘连心驿站’。”王文讲到,除了开展法治宣传等功能,“连心驿站”还为成华网格化管理中的网格员提供了集中收集民意的场所,很多法律援助和咨询就是以这种方式进行。组建8支专业志愿者队提升文明素质和法制教育

围绕创新和谐文明社区,新鸿社区根据辖区个人特长和需要,相继组建文明劝导、邻里互助等8支志愿者服务专业队伍,同时还探索性地将志愿者服务与居民自治相互结合,提升居民文明素质。

蔡丽介绍,在民主法治建设中,新鸿社区居委会结合“全国社区治理和服务创新实验区”建设,在社区居委会“下设”了法治和文明专委会,统筹指导社区法治学校、法律志愿者服务等各项社区民主法治及服务工作。“这是市民法制学校,是我们开展普法讲座的阵地。”在一间能容纳50余人的房间门口,蔡丽告诉记者,社区经常会针对群众关心的问题,邀请法律志愿者为社区居民、社区大学生、辖区外来务工人员、企业代表等进行“物权法”、“继承法”、“劳动合同法”等相关法制内容的授课培训,组织开展“法治大家谈”讨论以及法律知识有奖竞赛等活动,让居民学法、知法、用法、守法。

与此同时,为加强社区法律服务,社区还在成立了由来自司法服务站、律师协会、律师事务所等专业律师组成的法律志愿者服务队,并建立了服务标准和居民自治评估制度。“目前在社区登记注册的志愿者人数已超过900人,占常住人口的10.9%;活跃在社区、具有法治工作经验的志愿者不低于100人,起到了优化了社区志愿者服务结构的作用。”说起社区志愿服务,特别是社区文明与法治宣传服务,蔡丽的脸上充满自信和骄傲。“如今,社区比以前‘更好管了’、工作也比过去‘清闲了’。”蔡丽告诉记者,居民们现在学会了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监督、自我教育,居民自治程度得到了很大的提升。

(记者 陈博 文)

[责任编辑:陆然]
相关报道

·四川成都法治化推进依法治理的动力
·四川成都发挥司法行政职能 助推社会治理法治化
·四川:创建全国法治城市 建设法治成都
·成都检察系统首部法治微电影《罪·爱》首映
·成都:儿童节到了厅长伯伯送来“法治礼包”
·四川成都法治大讲堂举办五四青年节普法专场

·四川成都法治大讲堂举办五四青年节普法专场
·成都:法治大讲堂 法学教授解读“法治中国建设”
·四川成都:青少年法治书画作品展启动
·成都等6市入选省级法治城市
·成都:“法治大讲堂”考核分最重
·四川成都法治大讲堂特色纷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