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安龙县地处南盘江上游的黔、桂、滇三省区接合部,324国道、沪昆高速等公路从境内通过,素有“西南屏障”、“黔桂锁钥”之称。因地理位置特殊,这里缉毒工作任务繁重。
7月20日,本报“西部行”赴贵州采访组到达安龙县,见到一位缉毒骁将——安龙县公安局禁毒大队大队长付杰。35岁的他,入警15年,当过派出所民警,干过刑侦,在禁毒岗位奋战多年,先后侦破毒品刑事案件280余起、其他刑事案件194起,缴获毒品3万余克、毒资200余万元。付杰个子不高,身板结实,一双鹰一般的眸子炯炯有神,走起路来飞快,说起话来却不紧不慢。听说记者要采访他,付杰不好意思地说:“没有你们想象的那么传奇,缉毒工作主要就是眼尖、心细、胆大。”
“如果让毒贩从眼皮子底下溜走,那会是我们最大的耻辱”
7月21日下午,骤雨初歇,记者一行跟随付杰带领的公开查缉小组出发了。这次查缉的地点是沪昆高速公路安龙出站口。
设立卡点、整理着装、布置警力……一系列准备工作之后,公开查缉毒品行动开始了。
一辆长途客车驶出安龙出站口,付杰挥了个手势,客车缓缓停下。随后,他带领1名民警上车查看,其他3名民警在车下负责警戒。
在车上,记者注意到,付杰向乘客亮明身份后,一边仔细查看乘客信息,一边不厌其烦地问:您从哪里来?去哪儿……
“多瞧几眼,多问几句。”正是凭借这看似简单的“杀手锏”,付杰破获了许多大案。
2007年4月28日,付杰和战友们在324国道上对一辆商务车进行常规检查,没有发现问题。
下车时,付杰再一次扫视车上人员,发现驾驶员的目光总是躲躲闪闪,放在方向盘上的双手不停抖动。
“有问题。”付杰敏锐地感觉到不太对劲。
为了不惊动驾驶员,他走出几步又返回车旁,假装和驾驶员随意聊天。得知驾驶员在贵阳市做皮包生意后,付杰又问:“在贵阳哪个地方做生意?”驾驶员回答:“朝阳区。”
付杰的心顿时“咯噔”了一下。曾在贵阳上警校的他知道,贵阳根本就没有“朝阳区”。驾驶员有些慌了,掏出烟来递给付杰,脸上豆大的汗珠往下掉。
“大哥,大哥。”对方慢慢地靠近付杰,轻声说道:“放过我吧。”边说边伸出4个指头朝付杰晃了晃。付杰懂,对方想收买自己。
没有丝毫犹豫,付杰与战友迅速将驾驶员控制。当他们拉开车后排座位下的胶垫仔细查看时,发现下面有一个被改装的地方,用润滑油伪装的1000克的冰毒片剂就藏在里面。
付杰告诉记者:“公开查缉任何时候都不能掉以轻心。如果一不留神,就有可能让毒贩蒙混过关。”付杰告诉记者,“查缉工作绝对不能碰‘运气’,必须付出100%的努力。如果让毒贩从眼皮子底下溜走,那会是我们最大的耻辱。”
“空手夺刀,那是一场在悬崖边上的殊死搏斗”
“空手夺刀,那是一场在悬崖边上的殊死搏斗。”回忆去年7月26日那次抓捕行动,安龙县公安局禁毒大队副大队长任伟说,当时真是为付杰捏了一把汗。
那天,付杰带队在沪昆高速公路晴隆段设卡缉毒。查缉点设在一座大桥上,大桥下面是300米深的山谷,对面是崇山峻岭。
突然,一辆轿车疾驶而来,就在离查缉点不到500米处时,一个急刹车,车停了。一个中年男子神色慌张地推开车门,掉头就跑。
“快,追上他。”这人见了警察就跑,心中一定有鬼,付杰果断向民警下达命令后,自己翻身越过中间护栏,拦了一辆车紧追男子而去。
见势不妙,男子翻越路边护栏往大山里仓皇逃窜。付杰紧急停车,追了上去。就在中年男子跑到距离悬崖边不到5米处时,付杰一个前扑,将其按倒。
那是一场恶斗!穷凶极恶的男子随身抽出一把15厘米长的“卡子刀”向付杰刺去。
好险!付杰眼疾手快,一个卷腕夺刀,死死抓住了男子拿刀的手,两人在悬崖边上扭打在一起。随后赶来的民警合力将男子制伏,现场查获海洛因700克。
像这样惊心动魄与毒贩斗智斗勇的事,付杰经常遇到。
去年8月,付杰带队破获一起贩毒案件。审讯中,他们得知一个叫“四哥”的男子在向当地批发冰毒。
根据这一线索,付杰顺藤摸瓜查清了一个涉及四省的特大贩毒网络,涉案人员30多名。此后,付杰带队在贵州、广东等地开展“收网”行动,抓获毒贩马某、“四哥”张某等人,缴获仿“九二式”手枪一支及毒资3万余元。
在“收网”行动中抓捕顶层“毒枭”蔡某时,付杰带领民警在广东虎门一座大楼下蹲守,这一守就是3天3夜。
3天后,身材高大的蔡某在虎门闹市现身。付杰用眼神示意战友任伟准备行动。当蔡某拐入一个巷子时,付杰一个“拉手别臂”,用手铐将蔡某的手死死地铐在自己的左手上。搏斗中付杰摔倒在地,气急败坏的蔡某拖着付杰就跑。
付杰被整整拖出了30多米,手臂在水泥地上划出了一道道血痕,后来赶来的民警与付杰一起将蔡某制伏。采访:本报“西部行”赴贵州采访组执笔:本报记者 李昌林摄影:本报记者 沈磊磊
对话
记者:在你的印象中,付杰是个什么样的人?
贺时军(安龙县公安局副局长):他这个人思维敏捷、胆大心细,是块干禁毒工作的料。尤其是政治上过硬,任何时候都经得起考验。
记者:听说你们是“黄金搭档”,你怎么看待他?
任伟(安龙县公安局禁毒大队副大队长):我们一起上警校,一起参加工作,一起从事禁毒工作,可以说是生死兄弟,也是“黄金搭档”。付杰点子多,喜欢总结。比如公开查缉工作,他通过多年的实践经验,总结出了“望、问、闻、切”四字法,我们按他的方法去做,果然成效明显。每一次执行危险任务,他总是当“先锋”,我们打“后援”,几乎没有失手的时候。
记者:你现在是大队长,也是指挥员,为什么执行重大任务时,每次都当“先锋”、打“头阵”?
付杰:我们大队的警力有限,只有6个缉毒民警。我就是一个“班长”,每一次执行重大任务,就像战场上拼刺刀 一样,如果我这个“班长”都不往前靠,谁还愿意跟着你一起拼命干?谁都知道抓捕毒贩很危险,如果让战友们往前一步,他们就会多一分危险。我要是往前冲一冲,他们的危险就少一点。
微评
刀尖上的舞者
缉毒民警经常要执行一些危险的任务,要承受巨大的心理压力,甚至要冒着生命危险“在刀尖上舞蹈”。
付杰就是那个在刀尖上跳舞的人。他知道毒品的危害性,他深知自己肩上的重任。因而,每一次公开缉查,他都会睁大一双犀利的眼睛,多瞧一下,多问几句,在蛛丝马迹中寻找毒品的“藏身”之处,不让毒贩在他的眼皮子底下溜走。每一次抓捕毒贩,他都会第一个冲锋在前、毫不畏惧,胆子很大,心却很细,在生死搏斗中一举拿下毒贩。
这样的缉毒警察,能不让人肃然起敬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