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山东公安边防总队将陆地平安和海上管控有机结合,探索构建“倚陆治海、全域设防、资源整合、综合治理、立体构筑、一体运作”的沿海立体化治安防控体系,推动了治安管控从陆地辖区向多维方向延伸,激发了海陆一体平安建设的集聚效应,有效促进了稳固边防工作的扎实推进。
建立海陆一体化建设有机链条,推动警务高效运转
山东拥有海岸线3345公里,列居全国第二。在建设海洋强国战略的大背景下,山东公安边防总队党委主动对接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将沿海治安防控纳入全省“五位一体”治安防控体系,从2012年起,探索在全省构建沿海立体化治安防控体系,从建立上下贯通的指挥体系、推动沿海及海岛全线设防两大环节入手,提高平安建设的应急处置能力。
山东边防把推进勤务指挥室的深度应用作为警务高效运转的重中之重。全省边防派出所建成118个集应急指挥、信息处理、警情研判、监督协调等职能于一体的勤务指挥室,落实专人值守、常态运行机制,并据此建成了“以勤务指挥室为指挥中枢、警务室为实战末梢、通讯指挥系统为传导神经”的警务闭环指挥模式,推动沿海港口、码头、交通要道、村居社区及海防监控全部接入指挥室,同时健全指挥调度、视频监控、动态研判等30多项工作机制。该模式运转以来,边防110接处警反应速度大幅提高。
为进一步强化立体管控,山东边防在陆地辖区深化城乡社区警务战略,建成警务区333个,社区警务室273个,在养殖区、重要路段、重点码头建立海上警务室30个、流动警务室18个、联勤警务室25个。在沿海一线,推进全线设防,将全省127处港口、416座码头、379处停泊点、589个海岛全部纳入管控视线。整合4000余处社会视频监控资源,构建起了“环山东半岛海防视频监控圈”,实现了对海港、空港和重点海域的全天候、全时段远程监控。
实行“金字塔式”分级管理,将警力投放到最需要的地方
为进一步做好海上管控主业,山东各级公安边防部门从港区、码头、停泊点发案情况,停靠船只构成情况,区域管控措施落实情况及码头方位特征等方面入手,对港口、码头、停泊点偷渡实行风险评估,将偷渡风险分为蓝色、黄色、橙色、红色等多个等级。
同时,坚持分类施策,打造“远洋船舶管理网格化、特殊船舶管理属地化、外地船舶管理本地化”的港船层级管控体系。对常年在外、管控不便的远洋船舶,推行“网格化”管理模式,通过加强对公司负责人、船队负责人的管理教育,落实治安管理责任。对特殊船舶,推行“属地化”管理模式,为“三无”等特殊船舶统一编制治安识别号,全部纳入登记管控。对外地船舶,推行“本地化”管理模式,统一纳入当地日常列管,同步跟进管理服务。
这种“金字塔式”的分级管理模式便于第一时间调整警力部署,将警力精确投放到最需要的地方,逐步实现了船舶、码头管理的良性发展。据了解,山东连续4年未发生乘船偷渡得逞案件,越界捕捞等案(事)件明显减少。
坚持信息收集研判应用一体运作,将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
信息为基、研判为本、广纳活水、精确制导是整个沿海立体化治安防控体系建设的引擎所在。山东边防自主研发了社区警务综合信息管理平台、渔船民信息快捷采集系统、出海船舶报备系统等,推动基层一线民警全方位采集各类信息,同步记录到相应的公安及边防信息库中。此外,山东边防加强与各涉海部门的信息对接共享,重要信息共同研判,为深度应用、精确制导提供了大数据支持。
在此基础上,山东边防建立“社会不稳定因素研判预警模型”,各支队围绕涉外渔船管理、海上矛盾纠纷排查化解、拖欠工资、打击盗窃海珍品等问题进行专项调研评估;各基层所队定期对重点村队和企业进行定量与定性的分析评估,对村委选举、旧村改造、企业经营、滩涂承包、工程建设、安全管理等方面存在的案件、事故隐患,进行分析研判并制定应对措施,将矛盾纠纷最大程度化解在基层。据统计,2013年以来,全省各级边防部门化解各类矛盾纠纷1.8万起。(记者 孙丽丽 通讯员 郭巨灿)
·山东边防推进“海疆书香”工程
·山东边防:五个专项行动营造和谐环境
·山东边防首部数字电影上映
·山东边防:构建高效集约型“智慧边检”
·山东边防总队启动“团旗接力”活动
·山东边防着力加强党内民主建设
·山东边防着力加强党内民主建设
·山东边防深化“三大主业”打造沿海平安带
·山东边防不断深化爱民固边战略
·山东边防31项措施深化执法规范化建设
·山东边防开展“三亮两争”主题活动
·山东边防石岛边检站分类管理船舶代理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