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袋里鼓囊囊,精神上亮堂堂。”三十多年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尉犁县兴平乡达西村遵循这条“村训”,把落后贫穷的“盐碱地”(达西,维吾尔语意为盐碱地)变成了全国闻名的小康村、文明村、团结村,先后荣获全国文明村镇、全国小康建设明星村和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被称之为新疆“第一村”。
如今,“村训”非但没有过时,而且历久弥新,不断延伸、丰富、发展,《法制日报》记者在达西村看到了它的“升级版”——社会稳定长治久安“36条黄金法则”。
——党支部是群众心中的“红太阳”。村子强不强,关键在支部。达西村党支部把每月20日定为“义务爱心帮扶日”,建立党员干部包联、村民互助“合同制”,一份份帮带致富承诺书将党员和群众紧紧联系在一起。
——民族团结像空气一样,一分钟都不能少。不久前,巴州党委书记彭家瑞与达西村党支部书记沙吾尔·芒力克结为民族团结对子。对达西村1300名各族村民来说,民族团结已成为一种习惯。村民艾合买提·肉孜十年如一日照顾汉族孤寡老人;村民张富贵与热合曼·买买提见面互称“阿达西”(维吾尔语意为朋友),一个帮种地,一个教养羊。从1991年至今,达西村表彰民族团结模范近3000人次。
——把宗教人士培养成先进典型。该村清真寺伊玛目吐尔逊·艾山在村两委帮助下,成了“棉花大王”,年收入逾10万元。他坚持每天在清真寺开展一刻钟爱国主义教育,宣讲党的惠民政策,引导信教群众与“三股势力”作斗争,把精力转移到科学致富上来。
——给群众看得见的物质利益和荣誉。村民享受建房、看病、上学等18项惠民政策,月月领“工资”。23年来,该村累计兑现惠民奖励金2542万元。
——管好自己的人,看好自己的门,办好自己的事。村里组建维稳处突暨爱民服务突击队,开展治安巡逻、矛盾调解、便民服务,健全邻里守望、看家护院制度,引导村民自治。该村连续25年未发生打架斗殴、偷盗赌博、民族分裂与非法宗教活动。
……
记者看到,“36条黄金法则”,每一条都是实现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的宝贵经验,每一条都凝聚着达西人的智慧和心血。其涉及党的建设、民族团结、宗教和谐、经济发展、现代文化、民生建设、综合治理7个方面,蕴涵着“爱国、勤劳、团结、进取、感恩”的达西精神,成为新时期、新形势下达西人的行为准则。
尉犁县政法委副书记王平告诉记者,第二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召开后,围绕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总目标,新疆各族人民凝心聚力,推动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民生改善;严打暴力恐怖活动专项行动开展以来,党员干部和群众与“三股势力”进行殊死斗争,取得了一个又一个胜利。在此背景下,达西村提出“黄金法则”是对村训传承与创新,具有时代价值和现实意义。
王平说,坚不可摧的村级阵地、血脉相连的民族团结、繁荣富裕的经济支撑、健康向上的文明风尚,成就了“和谐达西”。“黄金法则”是达西村多年来实现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的经验总结,是全体达西人的精神支柱、群体意识和行为规范。
在达西村别墅区,记者就“黄金法则”知晓率进行了随机调查。90%以上的村民张口就来,村民阿依木汗·牙合甫大妈开玩笑说:“这个嘛就像金子一样贵重,我们都知道!”本报记者潘从武 本报通讯员刘琰
·新疆喀什:反恐民警患白血病女儿的手术费已凑齐
·郭声琨在新疆调研指导反恐维稳工作时强调 坚决依法严厉打击暴力恐怖活动
·新疆边防反恐督察活动查纠问题138个
·新疆警犬技术助力反恐维稳
·新疆:各族群众团结起来 筑起反恐铜墙铁壁
·新疆反恐专项行动取得阶段性成果
·新疆反恐专项行动取得阶段性成果
·新疆兵团:把反恐维稳作为首要任务
·[视频]新疆举行“天山-2014”综合反恐演习
·新疆反恐领导小组召开第一次全体会
·新疆反恐领导小组召开第一次全体会
·新疆“天山-2014”综合反恐演习见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