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项工作有了“硬指标”
云南昌宁:以项目化推进检察工作创新发展
“与群众面对面沟通,对下一步的项目化推进工作十分有益。”云南省昌宁县检察院检察长李茜告诉记者。连日来,李茜带领干警分别走访了全县13个乡镇,与基层村干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面对面征求意见,受到群众一致好评。
构建“三联系四行动”工作机制服务群众、出台“一联席三检察”制度加强社区矫正监督、启动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畅通工程……这些听起来像口号似的工作目标,被昌宁县检察院称为“项目”,目的是通过项目化管理手段,将各项检察工作从“软任务”变成“硬指标”,逐项进行考核与推进。
记者了解到,该院通过把检察业务的宏观决策分解细化落实到具体的项目上,作为破解发展难题、促进检察工作的有效载体和具体抓手。由各科室紧密结合法律监督职能,找准各项检察工作的薄弱点、业务工作的突破点,确定当年完成1至2个与中心工作紧密结合、解决重点问题的具体项目。该院还要求各科室按照项目设置原则,拟定当年的推进项目,并编制项目实施方案申报到院里,评估通过后立项。“通过调查研究,确立审批、跟踪推进这些具体项目,逐步确立了以检察工作特色、亮点为项目的发展模式,实现各项检察工作从重点突破到精品推进的拓展和提升。”李茜说。
对每一项目,昌宁县检察院都进行了明确要求和保障,对于年底项目推进不力的,该院将视为绩效考核不过关。以“一联席三检察”制度加强社区矫正监督项目为例,该项目要求检察院与县公、法、司定期召开联席会议,互通社区矫正工作中存在的问题,通过交付执行检察、社区矫正活动检察、社区矫正人员检察的“三检察”机制,实现社区矫正监督工作规范化。李超是该项目牵头领导,自今年6月以来,他便带领监所部门干警深入辖区乡镇的社区矫正管理部门,对社区矫正管理工作日常台账进行检查,并对矫正人员抽查谈话,形成“事前监督”结合“事后监督”的“双监督”模式,加强对社区矫正管理的监督力度。截至目前,已发现社区矫正人员脱管9人、漏管2人、符合收监条件未及时收监4人及其他监管活动违法12件。
“通过这一项目的设置和推进,我们不仅更详尽、更及时地掌握了本辖区社区矫正工作的第一手资料,为后续的制发检察建议、及时纠正问题打下了坚实基础,同时也为多渠道、多方式发现职务犯罪线索作出铺垫。”在亲历了这一项目的推进工作后,该院监所科长曾瑜表示。
据悉,今年该院共确定了10个项目化推进工程,每个项目都由一名分管领导负责,部分项目取得了明显的成绩。“通过这种方式,可以对每一项工作都具体化管控,保证工作顺利推进。”李茜深有感触地说。(记者肖凤珍 通讯员杨永祥)
·云南检察机关依法决定对牛皓立案侦查
·云南昭通市公安局:民警与热心群众将抛锚的车辆推开
·云南公安边防总队:紧急转运伤员
·云南边防:穿越30公里山路到达群众最需要的地方
·云南巧家警方转移“孤岛”群众400名
·云南公安边防总队救援队正全力搜寻地震被困者
·云南公安边防总队救援队正全力搜寻地震被困者
·公安部紧急向云南鲁甸地震灾区调运应急装备物资
·云南消防官兵搜救出被困群众91名
·云南消防官兵搜救出被困群众91名
·安徽河北法院情系云南地震灾区
·公安部紧急向云南鲁甸地震灾区调运应急装备物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