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警方发布上半年的警情分析报告
■虚假信息诈骗和网络诈骗案同比大幅上升,诈骗案成全市第二大类刑事案件
厦门警方新近发布的今年上半年警情分析报告显示,在全市刑事报警下降情况下,诈骗犯罪“一枝独秀”。虚假信息诈骗发案1494起,同比去年上升23.78%;网络诈骗发案3022起,同比上升8.32%。
上半年以来,全市虚假信息及网络诈骗报警量4516起,成为全市“第二大”类刑事案件,发案数仅次于盗窃案。
古老的街头骗术,如今已经被虚假信息诈骗成功“逆袭”。并且在“技术革新”的同时,狡猾的骗子们正在进行一场“网络化”和“信息化”的“革命”——他们运用通信工具,一条诈骗短信可在数秒内传递到世界各个角落,他们通过“信息化”掌握个人信息,不但能直呼其名,还能知道你网购下的是什么单,对受害者进行“精确化”打击……
厦门警方新近发布的今年上半年警情分析报告显示,在全市刑事报警下降情况下,虚假信息诈骗发案1494起,同比去年上升23.78%;网络诈骗发案3022起,同比上升8.32%。诈骗犯罪“一枝独秀”的背后,藏着怎样的变化?本报记者通过数据分析,为您展示一个不一样的虚假信息诈骗世界。
上半年发生多少诈骗案?
诈骗报警半年4516起 仅次于盗窃案
虚假信息及网络诈骗案
2014年1月1日至6月30日,全市刑事类警情比去年同期下降3.44%,其中抢夺类案件下降39.86%,盗窃摩托车下降26.61%,入室盗窃下降11.38%,而虚假信息诈骗则同比上升了23.78%,网络诈骗同比上升8.32%。
两大诈骗流派,分别以两位数或逼近两位数涨幅的强势姿态,在发案表单上一路飙红,引起了各方的广泛关注。透视“反常数字”的背后,记者调查发现,虚假信息诈骗逐年大幅上涨,仅用了三年时间,就翻了一番,并在去年首度突破1万起大关。
数据显示:2010年,全市虚假信息及网络诈骗案发案数5139起,首次超过5000起;2011年达到6400起,同比上升24.5%;2012年8513起,比升33%。
到了2013年,这个数字已突破10000起大关,约占全市刑事案件总量的七分之一。今年数据也显示,上半年以来,全市虚假信息及网络诈骗报警量4516起,成为全市“第二大”类刑事案件,发案数仅次于盗窃案。
上半年哪些骗术最多?
冒充领导、亲友占30% 冒充淘宝客服占18%
那么,哪些骗术“最热门”呢?
最新的统计显示,上半年厦门十大热门骗术包括:冒充领导、亲人等诈骗,冒充淘宝客服,谎称涉案诈骗,中奖诈骗,假称欠费,退税补贴,银行U盾升级,冒充绑匪,机票诈骗,重金求子诈骗。
从各自比例上看,冒充领导、亲人等诈骗占了30%;冒充淘宝客服占了18%,谎称涉案诈骗占了15%,中奖诈骗占了9%,假称欠费占了8%,退税补贴占了7%,此外,银行U盾升级、冒充绑匪、机票诈骗、重金求子诈骗及其他骗术,共占近13%左右。
冒充领导和冒充淘宝客服诈骗,是今年首度杀进“十大骗术排行榜”的两个“新秀”。不过,它们虽然“年轻”,杀伤力却颇为“老辣”,每天居高不下的报警量,令人头疼。
骗术不断翻新,排行榜也在不断变化中。10年前,假金元宝诈骗风靡,这几年来,它走向了落寞;6年前,如火如荼的QQ中奖诈骗,如今几乎每个上网的人一听,都对它嗤之以鼻;4年前,当时堪称电信诈骗“一号杀手”的购车退税诈骗,如今渐渐消失于“诈骗江湖”……
不过,邮包涉毒、机票改签等诈骗类型,也经常在一段时间内,在运动和变化中找到平衡,各领风骚数个月,消停一段后,卷土重来。
【观察】
网络诈骗逆袭“上位”
在此次厦门警方发布的上半年警情分析报告中,或许可以看出一些端倪——传统的接触型诈骗出现大幅下降,如借手机、掉包、迷信消灾等街头诈骗,都呈现与去年同比下降超过20%的幅度;与此同时,非接触型的诈骗警情里,虚假信息诈骗警情共接1494起,网络诈骗警情共接3032起,两者比升均超过20%。
在几年前,不少人的印象中,诈骗格局是以“街头骗术>电信诈骗>网络诈骗”排序,这种格局在近两年已发生彻底变化,呈现“网络诈骗>电信诈骗>街头骗术”的态势,完成“逆袭”。
传播渠道
一条短信,可以骗到全球各地
分析“逆袭”的原因,有业内人士开玩笑说,最近几年的骗术演变史中,骗子们也在经历一次网络化和信息化的“革命”。
所谓的网络化,就是通过通信、网络等工具,发布虚假中奖、退税、涉案等信息,诱骗受害者上当。这种方式,成本低廉,发一条短信,就能在全国范围内行骗,甚至可以骗到国外去。
相比原本的街头骗术,这种骗术“撒网”打击面更大;而街头骗术一天就算走数十公里,也不一定有人上当,效率很低,被“逆袭”在所难免。
此前接受本报采访时,一名落网的骗子就曾坦言,一天发2万条信息,只要有一个人受骗,这一天的“劳动”就没有白忙。
“技术革新”
你买了什么,骗子一清二楚
此外就是信息化。有人说,在21世纪,信息将主导产业,骗子们成功将这句话运用于行骗当中。
在广撒网的基础上,骗子们会通过各种渠道,掌握信息,提高“打击”精准度。以之前的购车退税为例,骗子通过非法渠道购买车辆所有人的信息,直呼其名,说出各种关于车辆所有人的信息,轻易就获得了受害者的信任。
在冒充淘宝客服诈骗中,这种“精确打击”更为突出。最近就有一名市民,网购下单不久就接到骗子客服电话,称付款有误,必须及时更改方式。骗子不但知道她何时购物,还知道她下了什么单、买了多少东西。
【防骗秘诀】
牢记“三个凡是”“三个绝对”
骗术层出不穷,不过,万变不离其宗。厦门警方提醒:谨记“三个凡是”和“三个绝对”防骗口诀——所有的司法机关绝对不会电话办案,绝对不会设立“安全账户”,绝对不会打电话要求群众转账。凡是出现上述情形之一的,一定是诈骗,市民应立即报警。
凡是自称行政、司法部门来电要求转账、汇款的都是诈骗;凡是未经认证的网站发布购物、购票信息的都是诈骗;凡是通过电话、网络等方式要求转账、汇款至陌生人账户的都是诈骗。如有发现应立即报警,也可免费拨打福建警方防骗咨询热线96110-8求证。
【骗术盘点】
最考验演技——“绑架”诈骗
会扮儿子,会装哭,还会惨叫——在诈骗界,假冒绑匪诈骗属于“演技派”,手段高超的骗子堪称“影帝”。今年6月份,思明警方就抓获两名假冒绑匪的嫌疑人。这两个嫌疑人,一个演“儿子”,一个扮“绑匪”,开价赎金都是50万元;遇到钱不够的,还能降价,最“便宜”的一单,降到5000元。
最丧心病狂——丧葬补贴
一个月前,市民王先生接到一个陌生电话,对方自称“民政局工作人员”,提醒郑先生有一笔“丧葬补贴”还未领取。在信息核实中,对方还能准确地说出郑先生刚刚过世的亲属姓名、家庭住址,以及死亡时间。王先生信以为真,按照对方的指示来到了莲前街道的一个ATM机前操作,结果被骗走卡上6000多元。死者家属刚刚经历悲痛,骗子又在伤口上撒盐,堪称最丧心病狂的骗术。
最会套近乎——猜猜我是谁
5月份,市民小林接到一个电话,对方开口就问:猜猜我是谁?小林一听,跟之前一名老同学的声音十分像,就将电话那头的骗子误认为是老同学。
一阵寒暄之后,“老同学”说手机丢了,借了别人的电话打的;获得信任后,就张口要钱了:情况紧急,在外地遇到车祸,需要3000元急用,3天后还钱。“老同学”有难,热心的小林也没多想,马上通过网银转了3000元。结果等了2个星期,“老同学”也没把钱打回,打电话一询问,老同学也愣了,根本没找他借过钱。
·福建厦门警方发布严打暴恐通告
·厦门思明警方防诈骗宣传片正式上线
·厦门警方启动治安防控最高等级响应机制
·厦门警方多举措开展在校生反诈骗宣传
·福建厦门集美警方专项行动紧盯民生案件
·厦门警方首部微电影举行首映仪式
·厦门警方首部微电影举行首映仪式
·福建厦门警方全面提升治安防控等级
·厦门思明警方构建群防群治网保护校园安全
·福建厦门警方推出新版网上办事大厅
·厦门警方推出新版网上办事大厅
·厦门警方联合教育局成立“少年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