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姚六一,1960年出生,二级警督警衔,陕西省西安市公安局碑林分局南大街派出所钟楼社区警务室民警。2005年由武警陕西总队转到南大街派出所工作以来,被西安市公安局两次评为优秀共产党员、被碑林分局评为十佳社区民警。
姚六一负责的钟楼社区位于钟楼的西南,外面是繁华的闹市,社区却是个上世纪90年代初建成的老旧小区。小区17栋楼,住了近3000人,外来租房户占了一半。如今,虽然钟楼社区的硬件条件没多少改善,但可防性案件发案数降了不少,钟楼社区被评为一级社区。
当社区民警,少不了跟形形色色的人打交道。去年夏天,有个住在亲戚家的青海小伙子突发精神疾病,挥刀在小区砍坏了好几辆汽车。六一闻讯赶到,一面疏散看热闹的群众,一面找来这小伙子的表哥。表哥这边做思想工作,六一那边抓住时机一把夺下小伙子的菜刀。当下大伙儿就拍起巴掌。
60多岁的王老汉也是个间歇性精神病人。老王最大的爱好是跑到十字路口学交警指挥交通。因为他有病,别人见了就躲。但六一不躲,每回见面还给他发根烟;冬天见他敞胸露怀,还会帮他把扣子系上。今年春节前,老王又犯病了,家人想把他往精神病院送,可老王去过那儿,根本不配合。见到老王,六一首先从纠正他的敬礼动作做起。老王爱假装交警,礼敬得不标准不行呀,那就得去培训。上了六一的警车,老王兴致挺高;六一提前让老王家人去办了手续,又跟他熟悉的一位精神病院的领导说好,警车直接开进了住院部。
有个叫张秀的女人,比六一大八九岁,张口却喊他“姚哥”。六一抬头一乐,知道张秀有事儿。
原来,2000年秋天,不能生育的张秀夫妇在钟楼邮局门口捡了个弃婴,什么手续都没办,就一气儿养到了13岁。孩子临近中考,没身份证报不了名,张秀两口子才急了。可是,没有民政部门的收养证明,办这样的户口就属违规。
找到“姚哥”,这事儿就有了谱。今年5月,张秀女儿的户口报上了,身份证也拿到了手上。张秀一家子高兴得不得了。可又有谁知道六一为这事儿劳了多大的神和力?半个月时间里,他马不停蹄地查档、取证。张秀夫妇当年捡娃,同去的还有两位邻居。六一把这俩人都找到,作了笔录,不仅要说明当初的情况,还要证实他们跟张秀夫妇没有亲属关系;找了左邻右舍,证实那孩子从小就跟张秀夫妇生活;陪张秀夫妇与女儿一起去西安市公安司法鉴定中心,给孩子做DNA检测,证实孩子与他们夫妇之间没有血缘关系,确系收养;又去碑林区公安司法鉴定中心做比对,证实这孩子不是被拐卖、失踪的儿童。包括所里13年前张秀捡娃那天的报警记录,六一都在所里翻箱倒柜地查过了,结果证实当初所里没有接到发现弃婴的报警。花了十几天,六一整好卷,又专门夹着卷,去游说分局户政大队的领导。因为他知道,如果只看材料,不加口头说明,这样的户口材料很容易就会被打回来。要不是遇见姚六一这样一根筋民警,张秀女儿的户口多久能办下来,怕是真不好说了。(记者 胡 杰)
·青海启动“十佳公安派出所”“十佳社区民警”评选活动
·山东社区六进:社区民警搭台 警种部门唱戏
·四川绵阳涪城社区民警专职化建设进入快车道
·陕西紫阳推出社区民警“全程代办”服务
·江西公安厅制定规范确保社区民警专职化
·陕西安康:健全机制助推社区民警专职化建设
·陕西安康:健全机制助推社区民警专职化建设
·陕西安康:力实施社区民警专职化
·社区民警服务孤老“这是自然而然的事”
·社区民警的“夜生活”
·张瑞锋:大阳沟派出所的新新社区民警
·使“噱头”抖“包袱” 讲述社区民警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