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上集邮纯属偶然,算是无心插柳柳成荫。集邮对于我来说,是业余爱好,也是我增长知识开阔视野的渠道。
刚接触集邮时我还是一名部队战士,后来上军校、提干,再转业到地方从事公安工作,集邮伴我一路走过,从未间断。一开始集邮只是从战友那里索要信封,然后剪下邮票收藏欣赏,当画片看。当兵的时候每月津贴只有6、7元钱,虽然也买过新邮票,但从来舍不得留下,基本都寄信用了。记得1980年2月和战友到宁波骆驼桥逛街,去邮局花1.6元买了20枚生肖猴票,很快就寄信用完了,自己连一枚也没留下,还是在集邮后的1981年在宁波邮市买了一枚猴票,一直收藏至今。
我是做事认真的人,有时甚至是较真,凡事不甘落后,工作上这样,集邮亦是如此。1991年,也就是收集邮票10年后我开始编组邮集。为了编好邮集,我看了几次小型邮展,虚心请教了宁波的几位老师,从做专题邮集的基础知识开始学起,一边收集合格素材,一边编写专题知识……两年后我编成了自己的第一部邮集——《世界之最》,参加了1993年3月在宁波举办的宁波市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00周年暨宁波市集邮展览,没想到居然获得了二等奖,这是我集邮路上获得的第一个奖项,当时激动得我一夜难眠。
由于有了第一次的成功经验,我坚信我能行!宁波市邮展后,浙江省邮协批准我参加同年5月将在杭州举办的“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00周年暨浙江省集邮展览”。为了让《世界之最》在邮展中取得好的成绩,除了对原作品的修改,我还专程到上海参加了邮票拍卖会,购得了世界上第一套邮票——1840年英国的“黑便士”新票,又托人购得世界上第一套奥运会邮票——1896年希腊奥运会新票,这在当时的国内绝对属于珍罕性较高的邮票。两套邮票不负众望,为我在邮展中出了一把力,取得了一等奖,这是浙江省集邮史上第一部获得一等奖的专题邮集,也是我走向邮展殿堂的一块敲门砖。虽说现在看来《世界之最》已经不符合专题邮集的要求了,但它对于我最重要的不是几张获奖证书,而是为我指引了前进的方向。这才有了后来的《现代夏季奥运会》和《驾驶汽车》这两部多次在国家和国际性邮展上获得佳绩的邮集。
在集邮中我学到了知识,享受了快乐,收获了喜悦,但集邮这条路并非轻松平坦。
集邮初期,因为当时网络不发达,信息不畅通,素材的信息来源是制约邮集水平提高的最大障碍。那时信息主要是靠信件和有限电话获得,等待的时间长、邮件速度慢、丢失率高,信息的准确性也差,能得到一件合格的好素材都很难。而且编专题邮集还需要大量的外国素材,我当时在部队,对外交流困难,只能托上海的一位邮商在德国代为购买素材,不仅价格昂贵,而且经常丢失素材,最多的一次是在部队收发室丢失了价值3000多元的素材,最后查无结果只好不了了之。
集邮是需要大量资金的,好在有父母、姐姐支持,婚后又得到了妻子的理解。我1981年开始集邮到现在,省吃俭用的钱几乎都用在集邮上了,因为编邮集前期的投入大,收入也低,这使得我家在2001年前都是零存款。再后来我在集邮上取得了一些小成绩,又没有别的嗜好,也得到了妻儿的认可。我常常在妻子面前开玩笑说,“集邮看似钱用的多,但邮品都还在,咱们一分钱也没损失!”这也是我取得妻子支持最重要的理论依据。
我想以一位过来人的身份,给咱们公安集邮爱好者们提个忠告:集邮毕竟是个爱好,属于副业,务必要以工作为重,正确处理好工作、生活与业余爱好的关系。这就要求我们在平时工作中加倍努力,按时并保质保量完成工作任务,赢得领导和同事们的理解和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