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长安网 > 公众版> 长安传真

四川彭州:全民用法 社区调解室“不开张”

2014-07-04 11:21:11 http://www.chinapeace.org.cn/ 来源:四川法制报 

近2年来,彭州市被授予了“成都市法制宣传教育先进区(市)县”称号,并创建了四川省省级法治县(市、区);彭州市司法局共有11项工作获成都市、彭州市表彰,5名同志受到成都市表彰。

彭州市司法局通过多元化法治宣传,让社区居民懂得民主自治,让偏远乡村农民学法、懂法,让宗教界人士遵循法治的框架传播教义。辖区居民通过接受法治教育,普遍具有了良好的法治素养,遇到纠纷也能和睦的化解。在彭州市军乐镇银定新区,居然出现了小区的人民调解室从2011年建立以来迄今也一直没有“开张”,无人前来调解纠纷的奇事。

据彭州市司法局局长朱丽萍介绍,自“六五”普法以来,彭州市司法局将法律七进作为“六五”普法的重要载体和推进依法治市的基础性工作,用创新的举措深化“法律七进”活动,将法制宣传、法律服务、法律援助、人民调解等工作融入其中,让老百姓养成学法、懂法、守法的好习惯。

近日,记者来到彭州,跟随司法局的步伐,实地了解了彭州“法律七进”的成果。

送法进社区

从未“开张”的人民调解室

记者来到彭州市军乐镇银定新区,一进小区大门,便看到左边小广场上安放了多个法治宣传展板,小区十分整洁,路边的小音箱里还播放着轻音乐,给人一种怡然的感觉。记者了解到,该社区集中居住9个村的村民共1542人。新区设置管理人员8人,楼栋栋长41人。由楼栋长担任网格负责人,网格覆盖面达100%。经过不懈努力,新区形成了“居民自治+市场化运作”为标准的小区管理新模式,开创了“六化”的管理机制。

是什么方法让人数众多的村民形成居民自治的好习惯?记者不解,找到银定新区书记刘光怀求答案。刘书记告诉记者:“2011年7月22日,村民正式搬入银定新区,我们便将那天定位‘大同日’,每年的7月22日都会举行庆祝活动。搬进小区后,彭州市司法局多次前来开展法治宣传。我们考虑到小区居住人数众多,要让小区形成良好的法治氛围,大家才能在和睦的环境下共处,经过集体商议,便决定采取小区自治的方式,建立五自,即自我学习、自我管理、自我经营、自我教育、自我建设。我们将小区土地租给私企,也为该村剩余劳动力提供就业机会,并在小区内部选择工作人员管理小区,工作人员实现网格化管理,每人管理各自区域,确保小区得到全方位管理。”

银定新区在扎实推进平安创建工作中由于小区社会稳定,整洁有序,文化生活丰富,赢得了不少荣誉,被彭州市公安局评为“治安防范星级小区”、被彭州市爱卫会评为“环境清洁居住小区”、被彭州市评为“彭州市示范社区教育工作站”、被成都市评为“成都市示范社区教育工作站”、被成都市评为“法治小区”。

要让全小区所有居住村民都养成良好的法治素养,这又是怎么做到的?刘书记带着记者来到社区活动中心2楼,在2楼的尽头有一间人民调解室,刘书记看着调解室脸上展开了笑容,“2011年搬进小区后,就修建了这间调解室,这么多年来调解室还从未‘开张’”。刘书记告诉记者,彭州司法局定期会到小区广场摆设法治宣传点,并赠送村民法治宣传光碟,每栋楼的负责人还会定期将法治宣传资料挨家挨户送到村民手中,小区还有驻点律师,村民遇到法律问题,不出大门就能解决。同时,每个月的议事会都会有专业法律工作者前来小区上法治课,小区各部门负责人会参与听课,然后再转述给村民,通过层层传达的普法模式,确保小区内每位村民都能具有良好的法治意识,也让他们明白遇事要站在法律的角度处理。顺理成章的,老百姓有了良好的法治素养,自然遇到纠纷也能和睦的化解,小区的这个人民调解室,也就一直空置,无人前来调解纠纷。

据悉,彭州市司法局按照“法律七进”的部署与安排,在彭州市各个小区设立学法讲法宣传栏、设置法治文化标语、开展法治大讲堂进社区活动,向居民提供法律援助、律师、公证、司法鉴定、法制宣传教育、特殊人群管理服务等多种法律服务,并开展“送法惠民进万家”活动,引导群众强化主人翁精神和自觉守法意识。同时,彭州市司法局在全市实施了“一村(社区)一律师”惠民活动,将全市4家律师事务所和8家基层法律服务所的66名注册的法律服务执业人员,以分片包干的形式与全市353个村(社区)结对,实现了“一村(社区)一律师”全面覆盖,为基层组织和群众提供免费的优质法律服务。

提高法律意识

紧抓法治文化建设

近日,由成都市司法局、彭州市司法局联合举办的“普法直通车”走进彭州市天彭镇陈家社区,开展了内容丰富、寓教于乐的法制宣传教育和法律服务活动。

成都市司法局普法宣讲团讲师高亮、余茂云紧扣依法治市宣传教育月主题,针对农村突出法律问题,以“接地气”的案例、生动的讲解,向群众传达了“遇事先找法”的意识。同时,依托彭州市现已达到全覆盖的“一村一律师”和“村(社区)法律服务工作室”制度,陈家社区驻村律师尹华蛟在现场设立了法律咨询点,为群众解答涉法问题、调解纠纷。此次活动,以丰富农村群众文化生活,传播法治理念为原则,以“学法、尊法、守法、用法——让法治成为我们的一种生活方式”为主题,使群众寓教于乐,法治观念和法律素养得到提升。

陈家社区主任胡飞告诉记者:“我们在每年‘12﹒4’和节假日都会举行法治文艺演出,演员都是居住在陈家社区的村民,村民自主成立了文艺队,演出节目全由社区居民自导自演。同时,彭州市司法局每月定期在陈家社区开展法治大讲堂、法治电影等宣传,由于陈家社区农户人数居多,彭州司法局因地制宜制定了讲课方案,组织农户参与法治宣传,加强农户的法律意识。彭州司法局每月还会有律师工作人员前来陈家社区对老年人开展法治大讲堂,针对赡养、拆迁等法律问题给他们详细讲解。”

陈家社区自开展法治宣传后,群众纠纷数量得到有效的减少,2012年前,陈家社区每年纠纷数量达到30件,自2012年彭州市司法局大力开展法治宣传后,群众的法律意识得到有效的提高,随后陈家社区每年的纠纷数量不超过3件。

据悉,为加强法治文化建设,彭州市司法局定期在基层开展法治巡演,利用农村庙会、重大节假日和赶集日,在各镇组织开展法治文艺演出、放映法治电影、广播法制节目,将法治内容融入节目中,提高普法宣传的实效。同时,在彭州电视台设立普法专栏,开设定期的普法专题节目,采用“以案说法”“普法小知识”和播放法治节目等多种形式,提升群众学法用法守法意识,进一步掀起全民学法尊法守法用法热潮。

送法进寺庙

阶梯方式全面普法

近日,彭州市司法局会同彭州市民宗局开展了宗教法律法规宣传动员大会,现场参与人员共30余人,均为彭州市各宗教场所的主要负责人。会上,彭州司法局邀请专业法律工作者前来讲课,针对文物知识普及、财务管理、林业防火安全等法律法规作出详细讲解。会后,再由参会的各宗教场所负责人向各场所宗教教职人员进行法律知识普及,实现阶梯化全面普法。

彭州市民宗局局长兰盛军向记者介绍:“我们将教职人员作为普法骨干,再由他们向信众普法。通过向信众宣传常用法律法规相关案例,宗教教职人员加强了对信众的引导,通过向信众发放印有反邪教等内容的法治宣传资料,让信众了解邪教的特征和其危害性。”

记者了解到,为推进法律进寺庙(宗教活动场所)工作,彭州市司法局和民宗局开展了“宗教政策法规学习月”等活动,对主要教职人员、寺庙民主管理委员会成员进行集中法律知识培训,培养和吸纳宗教活动人员,组建寺庙法制宣讲队伍,加强对信众法律法规知识宣传。同时,组织普法讲师团和法律服务工作者,重点加强寺管会成员、宗教教职人员和信众的法制培训,创新宣传教育手段,多形式开展“法律进寺庙”工作。

[责任编辑:刘琳]
相关报道

·四川彭州市检察院公开听证化解信访矛盾
·四川彭州检院:听证监督引入羁押必要性审查
·四川彭州:法官上门解纠纷
·四川彭州:建立逮捕必要性证明机制
·四川彭州检公联手建逮捕必要性证明机制
·四川彭州市法院积极开展法制咨询宣传活动

·四川彭州市法院积极开展法制咨询宣传活动
·四川彭州市检察院:推行办案时限提醒制度
·四川彭州市检察院干警获得省级荣誉称号
·四川彭州:与川大共建法学实践教育基地
·四川彭州市检察院与四川大学共建法学实践教育基地
·厦门湖里:搭建品牌调解共筑和谐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