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长安网 > 公众版> 地方动态> 浙江

浙江宁波人民调解委员会进驻派出所设办公室

2014-07-04 10:13:06 http://www.chinapeace.org.cn/ 来源:法制日报 

  宁波人民调解委员会进驻派出所设办公室

  110警调对接机制借力减负

  110接警后,面对情感、劳资、借贷等各类“非警务”纠纷,派出所民警往往陷入两难境地:不调解,群众认为“不作为”;调解,则可能越权“乱作为”。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浙江省宁波市公安局鄞州分局联合区司法局开创了“警调对接”工作机制。通过在各派出所设立人民调解委员会驻所办公室,将110接处警矛盾纠纷类警情全部纳入“警调对接”。2013年以来,鄞州公安分局受理各类矛盾纠纷6097起,成功化解信访案件46起,调解成功率达96.7%,“警调对接”工作机制成效显著。

  鄞州区流动人口高达85万,户籍人口77万,呈现人口结构倒置情况,各类矛盾纠纷处于井喷状态,110接处警有效警情的近三分之一为矛盾纠纷类警情。大量的接处警任务及治安防控、打击犯罪等任务,使得民警常年超负荷工作。

  2012年年初,鄞州公安分局在充分调研论证的基础上,确立了“司法进警营”构想以及“借力减负、警调对接、试点先行、逐步推广”的工作思路,联合区司法局,积极推动人民调解与公安调解有机衔接。

  2012年6月,鄞州公安分局在矛盾纠纷警情较多的中河、首南两个派出所展开110“警调对接”工作试点。同年10月在全区推广,在派出所设立110“警调对接”人民调解委员会驻所办公室,承担110接处警矛盾纠纷调解工作。

  今年4月,中河街道甬兴西路发生一起打架纠纷,其中一名女子头部受伤。经查,这是一起因儿女婚事意见不合导致的打架纠纷,“亲家公”打了“亲家母”。该案很快被移交至驻所人民调解委员会。经过长达两个月的先后四次调解,当事双方达成调解协议,由“亲家公”赔偿“亲家母”各项费用1万元,双方子女的婚姻也得到了挽救。

  数据显示,自中河派出所2012年6月率先开展试点以来,矛盾纠纷调处率上升14.6%;因民警调处纠纷而引起的信访件下降20%;民警参与调处各类纠纷数下降59%,警力得到了极大释放。

  鄞州公安分局局长林东告诉《法制日报》记者,“警调对接”工作机制是新形势下加强社会治安、化解矛盾纠纷的一项创新之举,也是推进新一轮平安鄞州建设的特色品牌。实行“警调对接”,提高了调解效率,预防了矛盾升级,也使办案资源得到有效分配,基层公安机关能够集中精力去做社会管理、服务群众和打击犯罪工作。

  鄞州不断强化“警调对接”机制建设,在制度建设方面,制定出台《关于建立110警调对接人民调解工作制度的实施意见》《110警调对接人民调解委员会工作规范》等规章制度,严格规范纠纷受理、取证、移交等各个环节工作流程;在经费保障方面,将“警调对接”工作经费纳入同级财政予以保障;在硬件设施方面,积极落实调解室办公场所,目前全区24个派出所有22个已建成投入使用;在人员配置方面,将公检法退休人员以及社区、村退休干部吸纳为人民调解员,进行岗前业务培训。目前,全区人民调解驻所办公室共配备人民调解员71名,其中专职调解员52名,均为持证上岗;在考核机制方面,实行双轨制,以矛盾纠纷调处成功率、民转刑案件下降率等作为重要指标纳入考核。

  浙江省公安厅有关负责人指出,“警调对接”是坚持和发展“枫桥经验”、加强社会管理创新的重要内容,是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关于“完善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联动的工作体系”的具体举措,对于新形势下及时有效化解矛盾纠纷、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记者谢台选)

[责任编辑:朱诗瑶]
相关报道

·浙江高院出台司法意见保障“五水共治”
·浙江嘉兴率先实行出入境审批市县同权
·浙江北仑警方首次发放治安清单
·浙江试水支付宝钱包缴纳诉讼费
·浙江:慈溪市农村反邪教宣传有声有色
·浙江开全省最高污染罚单

·浙江开全省最高污染罚单
·浙江:平安网格打造“枫桥经验”临安版
·浙江:十万平安志愿者活跃在杭州大街小巷
·浙江:宁波律协换届创新驱动大发展
·浙江宁海:找准整改着力点不断提升执法水平
·浙江检察去年以来受理群众举报超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