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长安网 > 公众版> 平安使者

黄成:一个支队政委的廉政答卷

2014-06-13 08:16:29 http://www.chinapeace.org.cn/ 来源:法制日报 

东汉时期,被称为“关西孔子”的杨震赴任太守途中,已为县令的王密向他赠黄金10斤,以感谢他曾经的举荐之恩,被杨震以“四知(天知、地知、你知、我知)”拒收。

2011年,武警陕西总队渭南市支队政委黄成上任之初,便来到渭南市潼关县杨震廉政教育基地。他誓言,要像杨震那样,守住为官底线,绝不用感情代替政策、用关系代替原则、用权力做交易。

一尘不染为官才有朗朗晴空

“要把砝码放在秉公用权的天平上,对敏感事务不插手,才能实行‘阳光操作’,不让权力出现‘阴影’。”黄成是如此说的,也是如此做的。

2013年4月,支队空出4个正营、12个副营职岗位,是近年来岗位最多的一次。符合晋职基本条件的干部有45人,晋职矛盾十分突出,支队官兵翘首期待,静观党委如何“答卷”。针对这一矛盾和问题,黄成提议党委依照干部选拔任用有关政策规定,建立严格的考核遴选制度,按照干部先后排名顺序予以研究任命。一些干部还是不放心,开始“走后门”,电话、条子铺天盖地而来。对此,黄成将干部考核结果和排名情况耐心向他们一一作解释,很快得到理解和支持。干部看到党委认真公开遴选,纷纷放弃托关系、打招呼念头。通过严格推荐、考评等组织程序,16名基层官兵公认、军政素质过硬的营职干部得到选拔使用。3年多来,支队先后调整任用181名干部,选送6名营职干部参加中级培训,5名战士保送入学,选改士官305名,树立了靠实绩进步、靠素质立身的正确用人导向,官兵普遍反映较好。

公正用权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管好用好经费。为了切实把有限经费用在“刀刃”上,真正做到经费使用公开透明,黄成始终坚持使用经费1000元以上双主官联签,1万元以上首长办公会研究,两万元以上支队常委会研究,大型物资采购、工程招标、重大经费开支和工程建设等在纪委全程监督下进行。3年多来,基层“四项设施”建设、反恐装备采购等累计投入两千余万元,都实行“阳光操作”。

勤务中队战士吕山感慨地说:“原以为工程建设这样的大事,领导干部知道就行了,没想到每一个环节战士也很清楚,我们心服口服!”

一腔热血干事才会久久为公

渭南支队常年担负着15个监狱、看守所的“两看”勤务以及处突维稳、抢险救灾等任务,执勤任务十分繁重;境内有3条大河27条支流,区域抗洪抢险任务艰巨;基层部队高度分散,设施条件相对薄弱,管控难度大,尤其是组建17年28起行政责任事故,部队一直没有走出单数年发生事故案件的“怪圈”,高标准实现“两个确保”压力巨大……

面对种种挑战和考验,黄成没有迷茫和彷徨,而是一步一个脚印,朝着打个漂亮的“翻身仗”而努力。到任后的第二天,他便深入基层走访调研,掌握基层实情。短短两个多月,他跑遍所有基层单位。

如何才能留住人,还要留住心呢?黄成看到破旧的营房,开始打响第一场战役。在他和支队党委一班人多方努力下,部队建设取得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多方筹措建设经费,打造了6个“精品中队”,完成了教导队维修改造和3个中队整体搬迁工程,基层“四项设施”达标率达97%,部队整体面貌焕然一新;购置反恐装备27种2800多件,充实了12支特战分队装备,极大提高了部队遂行多样化任务能力;建成支队作战指挥中心,与公安“天眼”系统对接,大力推进执勤“三化”“两拓展”,大大提高了部队安防水平;积极开展“研究干部、关爱士兵”活动,着力解决官兵婚恋、子女入学、家庭涉法等方面问题……

为了带领部队走出单数年事故案件必发“怪圈”,他带领党委班子对28起行政责任事故逐一认真剖析,查摆出干部管理松懈是问题症结后,在充分调研论证基础上,制定了加强干部队伍管理教育措施,并按照有关规定,对几名不假外出、不按时归队干部进行严肃处理,整顿了部队秩序。

一身正气做人才能熠熠生辉

俗话说:“一人正正一片,一人斜斜一片。”黄成深知,“打铁先要自身硬”,始终坚持要求别人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

在支队,官兵都知道,找黄成谈工作、拉家常,都在办公室,绝不会允许谁到他家里说事。3年多来,支队官兵无一人敲过他家门。作为支队主官,有时免不了要有一些迎来送往,但无论是哪级机关、领导或亲朋好友,黄成都是按照标准接待,从不破规矩。在与地方人员交往上,黄成除了机关迁建、部队建设需要与地方领导打交道外,很少与地方其他人员交往,尤其老板、包工头概不交往。

工作中,黄成想的最多的不是自己,而是部队。2012年“八一”前夕,驻地政府领导慰问部队,并向支队调拨专项经费,供支队更换首长“座驾”。然而,黄成首先想到的是基层建设很不均衡,应该把有限的经费,用于改善官兵学习训练环境上。最终,他与支队其他领导达成一致意见,仅用了1万元,对两辆车进行保养维修,其余资金为条件落后的3个中队平整了营院、装配了光电两用淋浴器、铺修了饮水管道,解决了官兵吃水、洗澡等难题。

古人云:“勤者,政之所要。人而不勤,万事俱废。”到任3年多来,黄成没有休过一次假,除住院10天外没有落过一次周交班会。他以高度的事业心责任感先后解决了退休干部和伤病残战士移交等10多个历史遗留问题,甩掉了拖累部队的“大包袱”,赢得大家信赖。副支队长顾少华转业到部队驻地,先后3次调整安置,黄成反复找组织部门协调,直到其满意。

黄成深知,实现公平正义最根本的方法就是依法办事、按程序行事。为此,他着眼于防止权力滥用、公平公正处事,与党委一班人修订完善了《党委议事规则》《干部选拔任用实施办法》《大宗物资采购实施办法》《严禁插手基层敏感事物的有关规定》《基建工程招投标实施办法》等制度规定,把权力关进制度“笼子”,形成了依靠制度统班子、带部队、搞建设的工作机制。他坚持撤掉常委的“领导灶”,与机关干部同桌吃饭;到连队吃饭不加菜、不在外住宿;亲友来队从不搞公费接待;多次压缩会议费、招待费和一般性开支,把有限经费用在基层和官兵身上。

正是在他的廉政勤政行为感召下,部队建设不断取得新进步,官兵能力素质不断提高,先后有53名官兵受到总部、总队表彰,涌现出“全国防汛抗旱先进个人”王安松、“中国武警十大忠诚卫士”张志伟等一大批先进典型。支队党委被武警党委表彰为“创先争优活动先进旅团级党委”;支队连续4年被武警部队表彰为“基层建设先进支队”,两次被陕西省委、省政府表彰为“防汛抗旱先进单位”“拥政爱民先进单位”;黄成先后被武警党委表彰为“优秀共产党员”“廉洁自律先进个人”。

德高方知勤政乐,心正才觉清风香。因为爱,所以廉并勤着!黄成始终以“赶考”状态,写好廉政这张答卷。

(通讯员 李凌志 贺军荣 记者 席锋宇)

 

[责任编辑:朱诗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