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长安网 > 公众版> 长安传真

姜昕:“平安社区”三年磨一剑

2014-06-11 14:23:53 http://www.chinapeace.org.cn/ 来源:首都政法综治网 

  “姜警官,快来帮帮我吧,我母亲在卫生间站不住了……”一天晚上10点,正在京民社区警务室值班的社区民警姜昕接到居民娄女士打来的求救电话。

  接到求救电话,姜昕迅速穿上衣服出门。不到两分钟,他就来到位于京民社区4号楼4单元的租房户娄女士家中。娄女士的母亲因病在上厕所的时候站立不便,而她又因有帕金森病,没来得及吃药,身体和手全都僵硬了。情急之下,她将电话打到了社区警务室。

  看到这种情警,姜昕立即帮着娄女士把老人抱到床上,给老人穿好衣服。直到把老人安顿好后,姜昕才又回到警务室。解困后的娄女士感动地说,“幸亏有了驻区民警,才及时帮我们解决了燃眉之急。”

  全市民警驻区第一人

  2011年,亚运村京民社区被选定为北京市“驻区制”揭牌仪式的主会场,姜昕成为全市民警驻区第一人。在他驻区的4年中,社区连续保证了零发案,这要归功于他创立的社区立体防护法。

  立体防护法首先是以“点”为基础,群防群治。此外,他以“线”为纽带,组建社区安保网络,使社区的监控形成一个网络,让社区安保无死角。最后,以“面”为保障,以警务室和居委会为主体,开展宣传活动,组织居民学习,提高防范意识。功夫不负有心人,京民社区创造了连续3年无发案的成绩。

  每天早晨8点半,社区民警姜昕都会准时到达警务工作室,开始准备一天的工作。40岁的姜昕是亚运村派出所一名社区民警,6年的管片儿经历使他成了首批驻区民警中的一员。在亚运村街道京民社区,提起民警姜昕,居民们都会竖起大拇指连连夸赞:“自从姜警官驻区后,我们居民特别有安全感,他为我们解决了不少矛盾纠纷,我们都很感谢他。”

  自从开展民警驻区制后,姜昕下社区的时间从以前的一周24小时,变成了每天24小时。“这不等于工作量大了,而是更沉进社区了。不论我在家里还是警务站,居民随时都能找着我。”在姜昕看来,市局这次警务创新试行驻区制,深入社区实情,掌握一手资料,第一时间化解纠纷。

  小区的很多居民都有姜昕的联系方式,涉及户口事宜、噪音扰民甚至漏水漏电等问题,可以直接打姜昕的电话进行咨询,需要办理手续的,只需稍走些路便可到警务工作站办理。“事情都很琐碎,也很具体。”姜昕说,“不驻社区不知道居民会被很多事情困扰,其实有些只要稍加指点和协调,可使居民少跑很多冤枉路。”

  2月份的一天,家住京民社区7号楼1门1001室的孙大姐来到社区警务工作站找到姜昕。“姜警官,我家楼上的住户厨房漏水已经有七八年时间了,就是解决不了。你看看我家厨房,都快成水帘洞了。”

  听到孙大姐的反映,姜昕给户主打去电话,但户主一直都没接电话。姜昕又辗转找到链家房产,店长小韩接到电话之后立即找到物业进行维修。姜昕又带上物业到孙大姐家中楼上进行维修。经过姜昕的协调,孙大姐厨房漏水的事情终于得到了解决。孙大姐坚持要送锦旗和表扬信到所里,在姜昕的强烈劝阻才没送。“这是我们应该做的,为民解忧才是我们工作的动力。”一句简单的话道出了姜昕作为一个社区民警的心声。

  圆满解决社区纠纷

  社区民警驻区制,受到了居民们的欢迎。对此,京民社区党委书记周召明说,“自从来了驻区民警,他们充分发挥社区管理服务的纽带作用,积极协调社区居委会和物业公司加强人防、物防、技防建设,强化日常安全防范和秩序维护工作,全面提升了社区安全防范能力。”

  集服务和防控工作于一身驻进社区后,按理说工作时间增加了。但是,姜昕总觉得时间不够用,每天都有做不完的事情。召开治安会、组织巡逻、安全检查等等样样俱到。

  印象深、值得说的就是揭牌仪式当晚,就有群众“追”到家里。马甸经典家园小区的房主龙女士和房客因租房问题产生纠纷,晚上8点多,刚刚从警务站回到家的姜昕,还没坐稳,二人便“找”上家门。在以前,这种警情由所里派值班民警进行处理,但现在自然落到了驻区民警身上。为了防止矛盾激化,姜昕迅速穿上警服,赶紧将双方当事人引进社区警务站。房主和房客之间矛盾已久,双方争论不休、各持己见,谁也不肯让步。调解进行了3个多小时,最终得以圆满解决,此时已近凌晨。

  驻区以来,姜昕接待来访群众700余人次,入户走访300余户,预防诈骗案件5起,挽回经济损失近万元,收到群众锦旗3面,表扬信5封。2011年,京民社区被评为“百姓心目中的最平安社区”。

  “只有融入到居民生活中,才能更了解他们的生活,才能更好地完成本职工作,服务大家。”这已成为姜昕的工作信念。

[责任编辑:刘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