确立一套科学、系统、规范的检察公信力评价体系,对检察公信力水平作出客观评价,进而引导和促进检察机关公信力建设,意义重大。5月12日,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理论研究所在浙江省宁波市召开公信力测评项目研讨会,与会人员围绕检察公信力测评的宗旨、原则、指标体系与工作机制展开深入研讨,并提出了完善建议。
尊重检察规律明确主旨定位
运用量化分析和评估的实证研究方法对检察工作成效进行测评,探索建立检察公信力测评体系,有助于检验和掌握检察公信力建设情况。最高人民检察院成立了检察公信力测评项目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检察理论研究所,确定了第一批试点单位即河北省检察院和浙江省宁波市检察院,并组成三级课题组对指标体系进行设计、验证和试行。测评的一级指标分为执法办案和队伍形象两个方面,二级指标有公正、效率、廉洁、公开等十一项,三级指标结合主体特点和测评方法,分为主观指标(公众指标)、状态指标(特定群体指标)和客观指标(主要业务数据)三类,在明确各类指标的特点和结构的基础上,还设置了相应的权重和考核依据。
宁波市检察院课题组成员潘申明认为,经过调查论证,确立检察公信力测评指标体系,要坚持以下五个原则:一是坚持目的性和导向性原则,测评指标必须体现检察公信力的基本内涵与主要特征。二是坚持科学性、独立性和层次性原则。三是坚持系统全面与突出重点相结合的原则,能够全面反映检察公信力的各个要素和整体情况,并从中抓住主要要素,以保证整个测评工作的全面性和精确度。四是坚持精炼简便原则,所选取的各个指标的数据能够通过常规方法获得。五是坚持客观性评价与主观性评价相结合的原则,以主观性指标为主,以客观性指标为辅,以外部评价为主,以内部评价为辅。
对此,中国法学交流基金会副秘书长崔秀娟评价,测评指标体系的原则归纳全面,可以当作具体指标设计的基本原则。河北省检察院政治部综合处处长任国强认为,在强调检察公信力外部评价的同时,也要重视自身的测评。检察公信力根本产生于检察机关,社会评价是人民群众对检察机关履职情况的感受,指标设计应综合考察检察机关的实际履职情况和人民群众的感受。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白建军建议,指标体系的构建要突出检察机关的属性,考虑其在整个诉讼程序与诉讼结构中的定位,应在一级指标的设计中体现出检察机关的特殊性与独立性。
立足实际科学设置具体指标
科学、合理的指标体系对于全面客观反映检察机关执法办案的政治效果和社会效果,及时准确发现检察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以及收集社会各方面对检察机关的意见和建议具有重要作用。对各类指标的选取和权重分配,需要深入研究论证。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理论研究所副所长谢鹏程分析认为,对指标体系进行分级设置十分必要,因为检察公信力测评项目既是一项实证科学研究工作,也是一项服务决策和弥补业务考评不足的事务性工作,应长期坚持,不断完善。对一级指标和二级指标的贯彻有利于保持指标体系的历史连续性和纵向可比性。对公众指标的具体设计要通俗易懂,使普通公民能自己作出判断。
白建军提出,主观指标与状态指标都属于主观性指标,较容易受各种因素的影响,也存在多解的可能性,因此在对该类指标进行具体设计时,要更多地考虑那些相对客观,又能够折射出检察机关公信力及其公信力程度的问题。
结合检察业务考评指标统计的工作实践,最高人民检察院案件统计信息管理处处长孙勤认为,检察公信力测评在方式方法上要注意地区差异与评价主体的差异性。在设计具体问题时,要排斥那些抽象的或者概括性的问题。同时,作为答案的选项也应尽量细化。
对于指标体系设置的技术性规范,国家统计局社会调查统计分析师范宝虹认为,设置指标体系的一级指标与二级指标,要注重其关联度,对于定量指标,应予精确化。而如何区分定性指标与定量指标,需充分考虑测评的目的与背景,进一步进行研究论证。
做好测评工作,后续的数据解读也很关键,相关的理论研究应持续跟进。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理论研究所课题组成员但伟提出,由于在设定主观指标时要用文字语言来反映专业性较强的检察工作,必须充分考虑问题的说明力度。对于关系模型的建立,也要通俗、明确。谢鹏程建议,对于客观指标的设计,应进一步完善、细化。
此外,可以逐步考虑对正向指标的设置与操作。最高人民检察院政治部宣传部副部长丁旭涛认为,状态指标的设计涉及检察机关队伍建设,十分重要,提出的具体问题要有规范性的表述方式。在客观指标中,要对检察队伍素质状况进行评价分析。
完善测评机制促公信力建设
发挥指标体系应有的价值与功能,必须扎实做好测评数据的收集和分析工作,加强组织协调,不断完善测评工作机制。任国强提出,公信力测评的实施应坚持统一和自主相结合原则,即指标统一,抽样方法统一,问卷统一,对于委托专门的社会调查机构完成数据的收集和统计分析,要对其资格条件进行明确。范宝虹认为,指标数据的收集主要通过抽样调查来实现,执行过程要尽可能客观,应综合采用多种调查方式。
就公信力测评项目的动态完善与未来发展,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理论研究所副所长单民希望通过建立健全指标体系和工作机制,推动实现检察公信力测评与检察公信力建设的良性互动,科学探寻检察公信力建设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