绵阳市司法行政系统主动作为服务群众,今年前5个月已为155万群众提供法律服务,为法治绵阳建设有序推进作出了积极贡献。
“一小时法律援助服务圈”服务民生。绵阳市着力构建市、县(区)、乡镇(街道)、村(社区)和法律服务窗口覆盖城乡的“五大”法律援助网络体系,“12348”热线24小时值守服务群众法律需求。今年1月至5月,全市受理法律援助案1796件,为受援群众挽回损失5768.4万元。
“绿色通道”全天受理公证鉴定。全市司法公证、鉴定机构全面实行24小时法律服务热线受理公证、鉴定,全面推行“为老弱病残预约上门服务”,形成省、市、县上下一致的网络工作体系。1月至5月,共计为当事人减免公证服务费10.2万元、减免司法鉴定服务费9.52万元。“一村(社区)一法律顾问”全覆盖。绵阳市建立健全律师、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与村(社区)对口联系制度,签订法律服务协议书,为村(社区)履行法律顾问职责。截至目前,全市法律工作者已与3789个行政村(社区)签订了法律顾问协议,担任村级法律顾问的律师及法律服务工作者1039人。“人民调解”化解纠纷促和谐。绵阳市全面实现“人民调解”进城镇小区、进农村院落、进车站码头、进规模性市场、进经济开发区的“五进”,积极发挥“访、调、援”衔接,联动化解各类社会矛盾纠纷促和谐。1月至5月成功调解各类矛盾纠纷1.4万余件。“法律七进”推进法治建设。市司法局利用微博、微信等新媒体拓展法制宣传平台,组建普法讲师团、法律服务团、政府法律顾问团、法律志愿者队伍、法律文艺宣传队,深入扎实开展“法律七进”活动,1月至5月全市开展“法律七进”活动3874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