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长安网 > 公众版> 地方动态> 北京

北京昌平法院东小口法庭:司法进社区 服务更便民

2014-06-10 09:29:40 http://www.chinapeace.org.cn/ 来源:北京法院网 

“欢迎来到亚洲最大社区!这里拥有近40万人口、700多栋楼房,为了方便当事人诉讼,我们的法庭就建在这里。”

5月27日一早,记者来到管辖着天通苑社区的北京市昌平区法院东小口法庭,负责人刘建伟副庭长早已在门口等候。“自2009年成立后,我们庭年均受理案件1800余件,我们的法官每天就奔走在这些楼房之间,处理群众的各种纠纷。”一见面,刘庭长就热情地向我们介绍着社区和法庭的基本情况。

此时的东小口法庭,已经开始了忙碌而紧张的一天。

上午9点多,记者跟随法官程杰和书记员到社区调解一起继承纠纷案件。

“今天这个案子,是儿子因病去世后,儿媳告公公、婆婆要求分割遗产的继承纠纷,主要是儿子名下一套天通苑的房子、一辆车和一些集体股份。之前在法庭开过一次庭,因为在法庭,双方当事人对立情绪比较明显。这次换在家里,可以实地勘验一下房产和车辆的情况。”听着程杰法官的介绍,记者明显感到他对这类案件的轻车熟路。

一进屋,程杰开门见山:“咱们今天在家里调解,双方都说说调解方案。您这边是老家儿(“长辈”的俗语),您先说。”

“那行,我先说说啊。首先感谢法官,深入基层,给咱们解决这个事情,就冲这点,让我们挺感动,我们愿意协商。”

程杰认真倾听着当事人的意见,详细地询问了现有遗产的情况后,将案件的解决重心放在了房屋的分割上。

“说实话,程法官。之前我们也跟老人谈过,房子归我们,我们给折价款。您看,您今天都到家里来了,我们这边也就不说什么了。钱呢,我们出130万,房子归我们。剩下的股份和那辆车,我们都不要了。”

……

经过一个多小时的耐心调解,双方最终达成了“房产归原告所有,原告在在规定期限内一次性给付被告132万元;原告放弃其他遗产继承权”的调解协议。

“今天双方当事人的情绪比上次在法庭上缓和多了。”离开时,程杰一边下楼一边告诉记者,“针对一些涉及亲属之间的财产纠纷,有时开庭效果反而不好。法庭既然设在社区,就一定要利用社区的特点,法官像‘串门儿’一样解决纠纷,有助于消除当事人诉讼的紧张感,往往能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效果怎么样?”记者追问。

“八成能调解成功!”程杰不无得意地回答说。

随后,记者又跟随程杰顺路到另一位当事人家中进行调查。程杰告诉记者,近年来,出现了一些老年人被强迫诉讼的案子。这些案件中,一方子女代老人起诉、出庭、要求分割家庭财产。而老人对此可能并不知情。为避免出现这种情况,法官都要亲自到老人家中,询问其真实意思。

“百闻不如一见。法庭设在社区里,就是有这个便利条件。”程杰说。

回到法庭,是中午12点半。此时,刘建伟副庭长和几位庭里的法官也刚开完庭。见到记者,他们热情地与我们打着招呼。

“下午我们请了天通苑几个司法所的所长和社区居委会主任座谈。前一段时间法庭为积极参与基层社会治理,在居委会设立了法官工作站,我们请他们给我们提提意见。”

短暂的午休后,东小口法庭的法官们又投入了下午的工作中。开庭、调解、写判决…忙碌的工作虽然琐碎,但法庭里秩序井然。

4点多,东小口法庭迎来了来自东小口、北七家、天南司法所的三位所长和三位居委会主任。一见面,他们就和法官们攀谈起来,小小的法庭再一次热闹了起来。

“程法官,您今儿上午去我们社区了吧,我远远地就看到您啦!”

“邵法官、陆法官,感谢你们前几天做的有关租房法律风险的讲座,咱们这儿租房的特别多,大家听了后都说特实用!”

“司法所和法庭同在基层,在辖区里都是维护社区稳定的司法力量。东小口法庭推出社区法官工作站的便民举措,是把法律知识送到家门口。我们希望社区法官工作站能与我们司法所的基层调委会组织联合调解,发挥更大的作用。” 座谈会开始后,北七家镇司法所所长李海明提出了自己的想法。

天通苑东一区居委会主任张红英说道:“咱社区纠纷不少,希望法官抽空,多组织些法制讲座。大伙儿都盼着呢!天热了,法官在咱社区里东奔西走也挺辛苦,过些日子我们就把绿豆送来。去年你们就不收,今年可一定不能辜负了大伙的一片心意啊!”

张大妈说完,大伙都笑了。刘建伟副庭长和几位法官认真地记录着几位司法所所长和居委会主任的意见和建议。一个多小时的座谈会,气氛轻松、活跃。

“天通苑是有名的‘睡城’,很多上班族早出晚归。白天送传票,家里根本没有人,很多时候都需要利用晚上的时间。记者同志,有兴趣感受一下吗?”临近下班,年轻的谢婧法官笑着邀请记者。

天色渐渐暗了下来,偌大的天通苑社区,一扇一扇的窗户,也不知不觉地都亮了起来。跟随法官们一起“穿梭”在林林总总的楼房之间,没过多久,记者就有点转向。

“这么多楼房,谢法官、卢法官,你们怎么分的清要去的是哪栋?”

“虽然不住在这里,但平时办案来的多了,自然路就熟了。”卢志成法官回答说。

“社区里常见的就是家庭矛盾和邻里纠纷,需要经常到社区。上个月13号一起离婚后财产分割纠纷、还有这个月15号一起社区巡回审判的相邻关系纠纷都发生在这片区域。”谈起案子,谢婧法官如数家珍。

当晚,记者跟随两位法官一共送达开庭传票5份。回到法庭,已是晚上9点15分。看着两位法官一路有说有笑,记者才明白,东小口法庭的法官们,早已习惯了这样的工作和生活。而这,只是东小口法庭繁忙工作中最普通的一天。

依托天通苑超大规模社区,昌平区法院东小口法庭近年来不断创新审判方式和司法服务方式,推进“创新、共建、服务”的社区型法庭建设。除了设立社区法官工作站,法官根据案件情况入户调查、调解以外,法庭还通过开设官方微博、不定期进行社区巡回审判等形式,服务群众,努力践行司法为民宗旨,受到辖区群众的信赖和赞誉。同时,昌平区法院还在下设的5个人民法庭大力建设“便民法庭”工程,有效地满足了群众的司法需求,方便当事人诉讼。

[责任编辑:李家亮]
相关报道

·北京昌平区法院东小口法庭司法便民工作见闻
·北京昌平法院建立常态化新闻通报机制
·北京昌平法院三项举措抓好群众路线教育工作
·北京昌平法院举办“迎新年卡拉OK大家唱”活动
·北京昌平法院“三个着力点”推进司法公信建设
·昌平法院评为北京依法行政法制宣传教育基地

·昌平法院评为北京依法行政法制宣传教育基地
·北京昌平法院创少审"情法理交融"工作模式
·北京:昌平法院通报涉及消费典型案例
·北京:昌平法院通报涉及消费典型案例
·北京:昌平法院通报涉及消费典型案例
·北京昌平法院积推动人民法庭规范化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