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万平方公里土地,沙漠和戈壁占总面积一半以上,是内蒙古阿拉善盟的地理标签。但在这片自然条件恶劣的土地上,阿拉善盟法官群体以西部人特有的坚韧,创新工作方式,增加司法保障软实力,走出具有区域特色的司法服务之路。
“我们没有捷径可走,阿拉善的司法服务工作必须以其区位和边贸特点为切入口,让来打官司的群众切实感受到方便、顺心。”阿拉善盟中级人民法院党组书记、院长通木尔对《法制日报》记者说。
法官服务队保障口岸经济
位于中蒙边境的策克口岸是阿拉善盟对外开放的唯一国际通道,曾吸引一批批来自全国各地的“淘金者”在此投资、建厂。口岸经济对当地财政贡献率一度高达47%,但受全球经济下滑影响,驻岸企业进出口煤炭业务基本停滞,给口岸经济带来重创。
“这段时间的案件受理具体表现为原煤买卖、运输、融资租赁、劳务、建设工程施工五大合同纠纷。很多当事人是农牧民和下岗职工,他们不惜贷款买车跑运输,但因为口岸的过货量减少,长期滞留在口岸,没有收入来源,也没有生活保障。”
(记者 张驰 通讯员 安娜)
·记内蒙古阿拉善盟算井子公安边防派出所
·[视频]内蒙古阿拉善盟法院创办“法官讲堂”
·[视频]内蒙古阿拉善盟法院创办“法官讲堂”
·内蒙古阿拉善盟公安局完成多项重要安保任务
·内蒙古阿拉善盟侦破一起加工销售假羊肉案
·内蒙古阿拉善盟:"法院开放日"推进审务公开
·内蒙古阿拉善盟:"法院开放日"推进审务公开
·内蒙古阿拉善盟在巴彦浩特镇推行便民新做法
·内蒙古阿拉善盟巴彦浩特市民可免费坐公交
·内蒙古阿拉善盟社会管理创新工作纪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