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两个月的精心组织和认真实施,四川省公证机构和公证员2013年度考核工作近日顺利结束。全省共有公证机构207个,参与考核的206个,其中被评为优秀的35个,合格的160个,因未达到执业条件暂停执业的11个(其中甘孜7个,阿坝、乐山、雅安、内江各1个)。全省共有公证员796名,参与年度考核790名,其中:优秀53名、合格或基本合格735名;一级公证员2名、二级公证员12名。有4个公证机构和2名公证员受到省级表彰。
今年3月,省厅下发《关于开展2013年全省公证机构公证员年度考核的通知》后,各地认真学习,并结合实际制定了本地区年度考核文件,成立了年度考核工作小组或督导组。各单位严格按照考核文件要求进行考核工作,在对公证处的考核中,依据我省“公证机构年度考核评分暂行办法”的标准进行认真审查,通过严密的程序初步确定优秀名额,确定公证机构及负责人的考核等次,并及时将考核结果公示和反馈相关单位。同时,各公证处严格按省厅要求对所属公证员进行考核,评定等次。各地对在考核中存在问题的公证处提出了限期整改要求,并由主管机关在规定时限内进行检查验收。
2013年全省共办理公证1044415件,比去年增加191476件,同比增长22.4%,有效的服务了社会经济建设;公证业务收费约2亿9千万元,比去年增长24.3%。今年省厅再次向社会公开承诺公证机构为老弱病残提供预约上门公证。全省公证行业接受公证预约服务4万余人次,办理预约和上门服务2万多件,为贫困弱势群体减免公证费用1000万余元。为提升公证队伍整体素质,各地结合实际,采取不同形式加强了对公证人员的培训,全年共组织各类培训40余场次,受训人员达1000多人。省厅和省公证协会年底举办的近250人的全省公证处主任及市州公证管理处(科)长质量培训班,开创了我省公证行业大规模培训的先河。
本次考核在充分总结2013年全省公证工作成绩的基础上,也发现了一些问题:一是管理难度大。行政、事业、合作制三种不同体制的公证处,由于分配机制不同,公证人员收入悬殊,给行业管理带来一定的困难。二是边远、贫困、少数民族地区公证事业发展迟缓,业务量少,收费较低,公证员职业缺乏吸引力,办证积极性不高。三是少数公证员责任及风险意识差、诚信服务意识淡漠,职业道德和业务素质均有待提高。四是公证规范化标准化建设滞后,公证机构内部管理制度不健全,办证程序不规范,公证质量问题偶有发生。
针对存在的问题,省厅提出四项改进措施:一是加大公证机构体制改革力度,以司法部即将出台的公证机构体制改革实施意见为基础,推动公证机构体制改革依法、规范、有序进行。二是改进对公证机构的管理机制,提高公证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加强公证人才引进培养工作,壮大公证员队伍,提高公证队伍整体素质。三是加大监督管理力度,从公证质量评查和公证业务规范化着手,通过打造公证机构示范点,全面推进公证工作规范化标准化建设,提升公证质量,防范公证风险。四是加强公证处软硬件建设和公证信息化建设,提高公证整体管理水平。
(据自 四川省司法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