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8日,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长江必新在河南省许昌市调研时强调,第二批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重点解决的是“六难三案”,即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立案难、审理难、执行难,人情案、关系案、金钱案。
该市襄城县人民法院迅速行动,将2014年定为“六难三案化解年”,院长张玉华公开承诺:“‘六难三案’不彻底解决,教育实践活动决不申请过关。”
权力清单公示
“我是立案庭副庭长赵勇智,从事立案审查工作,系审判工作岗位。群众想打官司,流程是写诉状、递交、法院审查、决定是否立案、立案后移送审判庭……我的办公电话0374—3516021,举报电话0374—3586620,监督部门即纪检监察室。”
一进襄城法院立案大厅,映入眼帘的就是每位干警的办公桌旁贴着的《襄城县人民法院工作人员权力清单》。该院推行权力清单制度,要求每名干警根据各自岗位职责,分别列出权力事项、权力运行流程、工作要求等,就是说“你该干什么、怎么干、干咋样”都在清单上写着,有权必有责,用权受监督。清单上写明姓名、职务、联系方式、举报电话,每个权力事项按办事的顺序,从头到尾按流水线道明,特别是对办理期限明确到天。权力清单对外公示,并上互联网。
网上法庭便民
“这可怎么办,厂里只批一天假,今天赶不回老家襄城县,法院明天上午9点开庭就会以我不按时到庭按撤诉处理,白白等了这么长时间不说,还得再交钱起诉。”5月27日下午,在深圳打工的刘某急得快哭了。工友们劝他给法官打电话说一下,能不能变通一下。刘某曾咨询过律师,这种理由很勉强,法官不好把握。
刘某抱着试试看的心态拨通了李法官的电话。刘某被告知只用请半天假,明天上午9点找个上网的电脑,通过网络视频、音频即可网上开庭。法院负责通知被告王某到“网上法庭”室,接通两地电脑。
次日上午9点准时开庭。从核实身份、陈述、举证、质证、辩论等,通过镜头切换,庭审过程有条不紊。刘某、王某平心静气参加庭审活动,王某说:“不直接见面,想吵架还吵不起来哩。”经法官调解,双方当事人自愿达成调解协议。法官将开庭笔录、调解协议打印并传真至刘某,刘某核对后签上名传回,并通过电脑音频、视频表明签名属实,法官拷贝该声音、画面后存档。
襄城法院建立“网上法庭”就是为了解决当事人因时间、路途、身体、工作交通等原因不能到审判法庭参加诉讼活动的困难,包括立案、接待调解、送达、开庭、审判、执行等,执法办案的所有环节均可通过“网上法庭”在网上进行。
立案调解息诉
“郜庭长,我想告儿子不养活。说实在的,儿子愿养活,但儿媳有想法。儿子也愿让我告状,由法院教育教育媳妇。但是,要是立了案,开庭时父子当面鼓、对面锣,问题可能解决,但可能伤及父子情。一旦我爷俩及儿媳妇三人闹僵,儿媳妇正好大做文章,就是判决了也难以执行,儿子夹在中间两头受气,我咋能让法院带走儿子。我想着能不能法院立上案,不往下进行,在您这直接调解一下。我儿子也是这么想的,就是为了遮遮媳妇的面。”
在襄城法院立案大厅,70岁的张老汉正向立案庭郜庭长诉说着。当听到该院4月刚成立了“立案调解站”就是为这种情况“量身定制”时,张老汉连说:“中、中、中。现在就立案。我拿着《受理通知书》回去让儿子、儿媳妇看一下。您直接电话通知我儿子,或者通过村干部,这有电话号码。”
第二天,张老汉和儿子、儿媳妇按时到法院立案调解站。人民陪审员兼特邀调解员张海民主持调解,重点对张老汉的儿媳妇进行法制宣传和思想教育,近两小时后双方达成调解协议。
该院制作《立案调解引导书》,引导双方当事人在立案阶段先行调解,立案与调解一体化,杜绝审理难、执行难。立案调解采取“2+1+X+1”模式,即两名法官,1名人民陪审员、X名诉调对接特邀调解员、1名书记员。其中,根据个案情况,从诉调对接特邀调解员库中选取最有利做调解工作的人员参加调解,人数不限。立案调解一般在15日内进行完毕,调解不成转入审判程序。目前,立案调解站受理17案,已调解10起。(周克锋 张雅芳)
·河南郑州17名考生求助民警无一误考
·河南焦作解放区一信一刊一会加强联络工作
·河南开展文明交通宣传系列活动
·河南:提高化解社会矛盾能力推进平安建设
·河南检察院机关开展活动防止和纠正粗暴执法
·河南栾川县检察院为高中生进行高考前法制宣传
·河南栾川县检察院为高中生进行高考前法制宣传
·河南检察机关启动“送法进农村”活动
·河南封丘县法院开展案件回访效果好
·河南光山县法院加强业务研讨提高办案质量
·河南洛阳法院:服务民工兄弟 慰问留守妇女
·河南登封司法关爱未成年人示范点揭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