珙桐之乡 千金一诺
——贵州纳雍法院阳长人民法庭司法为民工作见闻
5月21日上午,阳长法庭庭长张弦(中)现场处理郭太文诉向友文财产损害赔偿纠纷一案。金 晶 杨镇海 摄
第一现场
“我承诺,半个月之后一定来回访,给你们协调解决纠纷。”
5月21日,临近中午,在“中国珙桐之乡”贵州省纳雍县新房乡大河坝村果木寨组,该县人民法院阳长人民法庭庭长张弦对一起民事纠纷当事人这样说。
在刚刚过去的近两个小时里,记者现场见证了张弦处理郭太文诉向友文财产损害赔偿纠纷一案的全过程。该案名为财产损害赔偿纠纷,实为双方对公路边一块约40平方米土地的争夺。今年4月24日受理该案后,法庭适用简易程序,定于5月27日开庭。在案件受理前,张弦就先后三次向郭太文释明,由于双方争议之地权属不明,他即使起诉了也很可能败诉,为了减少缴纳诉讼费等不必要的浪费,建议其不要起诉,但郭太文还是坚持起诉了。眼看距开庭时间已不到一周,张弦决定深入现场,再组织双方进行一次协调,争取在庭前化解双方的争议。
在路上,记者知道这个案件是法庭法官胡方茂承办,便问张弦:“你们庭审理的每一个案件,你都要亲自参与吗?”张弦说:“不是。因为老胡快要退休了,我来帮帮他的忙。”他介绍,老胡明年就满60岁了,“这么大年纪还兢兢业业办案不容易。”
记者记得头一天中午到达阳长法庭的时候,就发现庭里7名干警老中青三代俱全,上到年近六旬的老胡,下到“85后”的小王、小陆,相得益彰。张弦刚过50,属于年富力强的中年法官。法庭辖区有6个乡镇,常住人口近30万。近年来,法庭每年审结的民事案件几乎占纳雍县法院的三分之一,而且没有一件上访案。今年截至5月21日,法庭受理的案件已达140件。
9时50分,法官们到达现场,郭太文已守候在路边。张弦下车后便打听了向友文的住处,然后亲自上门通知其到现场。胡方茂带着书记员,对几名知情人紧锣密鼓地进行调查。
张弦找了一圈之后,却一个人回来了。原来,年过七旬的向友文一大早就赶集去了,不在家。后来,他的两个儿子一前一后来到了现场。不大一会儿,公路边的一个农家院坝里就围上了一圈人,都想看看张弦如何处理这个案件。
10时30分,时间已经不早,张弦再次向郭太文进行法律释明:“我还是那句话,你们双方争议之地权属不明,你和向友文都不能提供依据证明那是你们的承包地,根据法律规定,法庭不能直接明确土地归你们哪一家。”
老实巴交的郭太文有些木讷地请张弦帮他们把这个事情处理好。张弦说:“法庭来现场处理案件,既要方便群众诉讼,也要遵守法律。这个案件要判决的话,只能是驳回你的诉讼请求;要调解的话,又不能制作调解书,调解就失去了意义。所以建议你撤回起诉,我再出面给你们找村委会和乡政府协调处理。”
对张弦的建议,郭太文一时想不明白,但他在场的两个弟弟却听懂了,其中一个把郭太文拉回家中,进行了一番劝说。几分钟后,郭太文回到现场,向张弦表示愿意撤诉,但对张弦究竟是否真的会给他们进行案外协调有些顾虑。
现场回音
再苦再累也从不懈怠
讲述人:纳雍县律师事务所律师 张 涛
今年初,我在阳长法庭代理了一起矿山设备买卖合同纠纷案,标的额76万元。由于原、被告双方都是外省人,阳长法庭坚持优先办理的原则,很快予以立案,并及时组织双方进行调解,不久就达成了付款协议,现在已经履行完毕,双方当事人都特别满意。阳长法庭辖区大、人口多、纠纷多、法官少,经常要加班加点地工作。但是,法官们在面对群众的诉求时,却始终如一地坚持快立案、快审理、多调解、早结案,及时为当事人分忧,为群众解难,再苦再累也从不懈怠。当事人感谢他们,作为律师,我也要感谢他们。
面对郭太文的顾虑,张弦说:“由于你们双方都在气头上,今天不是协调处理的最佳时机,还需要先冷静冷静。我决定半个月之后来回访,给你们协调解决。请书记员把我的承诺记入笔录。如果我不来,法庭和法官的脸往哪儿搁?你当初是相信法庭、相信法官才提起诉讼的,现在请你再相信我一回,因为这是一个法官的承诺!”
这时,郭太文的两个弟弟异口同声地说:“哥,你就听张庭长一回!”于是郭太文拿起笔,在撤诉申请书上签上了自己的名字。
接着,张弦又对向友文的两个儿子说:“心有多宽,地就有多大。你们的父亲回来后,要做好他的思想工作,不要再挑起纠纷。大家同寨共林的,只有今生没有来世,要注意邻里间的和睦相处。俗话说‘千年土地八百主,只见土地不见主’,不要为这点本来就不属于自己的土地结怨一辈子。告诉他半个月之后,我会回到这里来协调处理。一次处理不好我来两次,两次处理不好我来三次。直到双方服气为止!”一番肺腑之言,说得向友文的两个儿子频频点头。
11时49分,法官们踏上归程。张弦刚回到法庭,副庭长左华兴就不无自豪地告诉他:“今天早上,我们在庭里又调解了两起离婚纠纷和一起工伤保险待遇纠纷!”
张弦听了,看了记者一眼,表情平静地说:“好好好!”也许在他看来,这是再平常不过的事了。
据张弦介绍,为了解决案多人少的问题,纳雍县法院出台了相关规定,从多方面积极鼓励巡回审判和调解结案,事实证明这是行之有效的。“以阳长法庭今天1撤诉3调解的战绩为例,就足以说明问题了。”张弦说。
记者手记
在采访中,记者还听到这样一个故事:今年5月初,阳长镇政府为了发展农产品交易,决定在辖区的小坝子村征地建农贸市场,在施工时却受到村民的阻挠,于是镇领导向张弦咨询该怎么办。张弦告诉镇领导说镇政府是不能强行征地建农贸市场的,他建议由村民委员会牵头,组织村民以土地承包经营权入股,今后参与分红,以保证村民失地以后的收入来源,这样就可获得建农贸市场所需的土地。他还建议召集村民代表对这一方案进行投票表决。镇政府采纳了张弦的建议,召集所涉两个村民组67个村民代表举行了民意听证议定会,通过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的宣传,让村民代表们看到了发展前景,最终以64票赞成票通过了该方案。如今,这一投资3000万元、惠及全镇百姓的民生工程已经顺利开工,村民以承包经营权入股的土地近百亩。
这个故事,从一个侧面有力地印证了阳长法庭的民生观,也印证了法官们对人民群众的承诺。
(记者 金 晶 通讯员 杨镇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