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场下雷鸣般的掌声,报告台上的张秉文眼泪夺眶而出,上身尝试着转了好几下,却迟迟没能移动身体,好一会儿工夫他才一步一步挪下报告台。
“年岁大了,这条好腿也不吃劲儿了,当年我可是能单腿蹲起好几百下的”,已年过五旬的张秉文向《法制日报》记者笑着解释自己为何半天才走下报告台,“我可不是在要掌声啊!”
张秉文是河北省张家口市宣化区人民检察院公诉科副科长,2003年一场意外夺去了他的右腿,伤好后他戴着假肢重返工作岗位,近十年间共办理各类公诉案件300余件涉案400余人,成功追诉漏罪9起、追诉漏犯3人,荣立三等功两次,荣获区五一劳动奖章、市道德模范等各类荣誉30多项。
2013年年底,张秉文以他的坚强荣膺全国“最美检察官”称号,颁奖词这样写道:“难料命途多舛,也试男儿虎胆。越苦越坚强,上战场拼勇敢。扑闪,扑闪,欲做油灯一盏!”
2003年一个夜晚,一辆重载货车为躲避迎面疾驰而来的摩托车,把下班后正常骑行的张秉文猛地剐倒碾过。一周后,从昏迷中醒来的张秉文懵了——左腿没了。
由于安装假肢难度太大,很多人劝张秉文坐轮椅或拄拐杖。他严肃地说:“我代表的是检察队伍的形象,有谁见过检察官坐轮椅、拄拐杖出庭的?”
左腿高位截肢,剩余部分不足十公分,左臂功能严重受限,近两年的连续手术、装配假肢、康复训练……如此残酷的人生挫折、无休止的伤痛折磨,没有击垮张秉文,他咬紧牙关挺了过来。2005年3月,这位铁骨铮铮的硬汉拖着沉重的假肢毅然回到了工作岗位。
阅卷、取证、提讯、出庭……公诉工作程序繁琐,需要消耗大量精力。张秉文重返工作岗位后,领导多次提出给他换一个相对轻松的工作,但他都拒绝了。张秉文告诉记者,继续在公诉席上奋战已经成为他的精神支柱和力量源泉,“每一次庭审结束,我都会感受到正义弘扬的欣慰与满足,我就是热爱检察工作、热爱公诉岗位!”
张秉文常对年轻检察官讲,一个优秀的公诉人办案要达到不枉、不纵、不漏,就是不冤枉一个好人,不放纵一个坏人,不遗漏一宗罪行。
2010年10月,张秉文办理了一起飞车抢夺案。两名歹徒骑摩托车抢夺一位女士的项链没有得手,两人返回距受害人只有三四米远的地方停车怒视。受害人为保自身安全,只好把项链扔在路边,被歹徒拿走。公安机关以犯罪嫌疑人涉嫌抢夺罪(未遂)移送审查起诉。张秉文综合分析案情,认为犯罪嫌疑人虽然没有语言或者动作威胁,但是当时的环境已经对受害人造成了精神强制,属于环境胁迫,该案定性应为抢劫罪(既遂)。最终,法院支持了他的公诉意见,犯罪分子受到了应有的惩罚。
“‘爱’是热爱,‘敬’是敬重,只有切身体会到这个职业的尊严与价值,才会热爱与敬重,生命才有了寄托和意义。”了解张秉文事迹的张家口市作协副主席白薇对记者表示,张秉文身上充分体现着“爱岗敬业”这个词的分量和温度。
由于超负荷的磨损,张秉文假肢的硅胶套每年都需要更换。看到一个硅胶套要8000多元钱,张秉文决定用他的土办法,找修自行车的师傅要点内胎和胶水粘粘补补凑合一下。假肢装配中心的老板知道他是检察官,劝他办案时找人帮下忙。但张秉文办案无数,却没有接受过当事人一次财物,没有一次被投诉记录。
2014年1月10日,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曹建明在北京亲切接见了张秉文等“全国最美检察官”,并向他们颁奖授牌。在座谈会上张秉文深情地谈到:“我从检20多年,一直和基层群众面对面打交道,我情愿尽自己的微薄之力为他们送去丝丝暖意。我虽曾遭遇不幸,但割舍不下的是对‘检察官’称呼的钟爱,因为只有这份工作才能把我和百姓最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颁奖词中称赞你‘欲做油灯一盏’,你怎么理解?”
“我残缺的肢体、剩余的生命,就像灯捻儿上的油,与其挥发掉,不如燃烧自己,照亮周围。”
面对记者的提问,张秉文的话朴实无华。
(见习记者 周宵鹏)
·上海崇明检察官牵手留守儿童共度“六一”
·重庆“莎姐”检察官到小学举办法制故事会
·河南省三门峡市成立检察官文联
·湖北黄梅县检察院与新任检察官集中廉政谈话
·记“全国模范检察官”柴峥涛
·检察官提示:升学、就业类诈骗案频发,手段多样需警惕
·检察官提示:升学、就业类诈骗案频发,手段多样需警惕
·南京检察官结合办案分析原因提出对策
·检察官全面揭露医疗行业潜规则
·河南淅川县检察官崔金磊受多项表彰
·青海省民事行政检察官充电
·浙江模范检察官 铁肩担正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