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会找份正经工作,赚钱养你……”“你永远是妈的宝贝儿子……”近日,在江苏省宜兴市检察院未检科的训诫室内,7名涉罪未成年人转身面向坐在身后的父母,向他们表达自己对所犯错误的认识与忏悔。孩子们言语哽咽,甚至与父母抱头痛哭……
这7名涉罪未成年人都来自同一起寻衅滋事案件。
今年4月25日,因为言语不和,10多名初三学生持械斗殴,造成两人轻伤。涉案的7名学生被追究刑事责任,其中2人已被学校劝退。经审查后,宜兴市检察院决定对他们作附条件不起诉处理。作出决定后,如何将犯罪行为带来的不利影响降到最低,帮助这些孩子重新走上正确的人生轨道,成了办案检察官思考的问题。
“在我院今年办理的86起未成年人涉嫌犯罪的案件中,有一半的孩子来自单亲或双独家庭,家庭教育的缺失和父母子女之间不善沟通是多数涉罪未成年人身上的共同特点。”该院副检察长周晓明介绍说,“为此,今年初我们与本地心理学专家艾夕芬合作,成立了心理工作室,把未成年被害人、未成年犯及其家长全部纳入心理干预的对象范围,帮助他们解决家庭教育和心灵沟通中的问题和难题。”
在艾夕芬心理工作室的策划下,这场亲子团体心理辅导会顺利进行。经过“说出你的生活目标”、“你打算怎样做”、“我有话对父母说”、“父母有话对检察官说”四个环节后,艾夕芬对父母和孩子双方进行了说理教育,双方均流下了泪水。
“我儿子的行为触犯了法律,我要负很大的责任。我绝不会放弃我的儿子,希望检察机关能给孩子一个从轻处理的机会,我会多多给孩子关爱,帮助他重塑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犯罪嫌疑人小张的母亲抚摸着儿子的头,泪流满面。
据悉,自艾夕芬心理工作室成立以来,宜兴市检察院已吸纳了5名来自当地医院及教育系统的专业人士,形成一套常规的心理矫正未检工作机制,通过对犯罪嫌疑人及其家长进行专门心理辅导矫治,促使家长在对涉罪未成年人的帮教中保持正确的心态,与检察机关一起“拉孩子一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