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次俺心里有件憋屈事,就是不知道咋说出口,急挠得难受!”陕西省富县交道塬上,一棵苹果树下,70岁的老农民李老海干搓着双手说,“如今再遇见难事好办了!村长说县里有个‘新机制’,专帮我们老农民哩。”
《法制日报》记者采访得知,李老海嘴里的“新机制”,就是陕西省富县正在推行的“群众说事、法官说法、干部联村”机制,旨在使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说得出、有人管、能解决”。县委书记冯振东说:“这个机制,要解决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问题,更要激发村民自治活力,是我们践行群众路线的一个抓手。”
群众说事:充分激发村民自治活力
连续的阴雨天,交道镇鲁家庄巷道泥泞不堪,老人孩子想串门都难。村党支部书记鲁拴虎烦心得很:村广场本来硬化巷道的沙、石子堆成山,却不能动工,原因是有村民不同意修路。
鲁家庄村18条支巷道需要硬化,经商讨决定采取“政府扶持、村民集资、村干部筹资”的办法修路。
“爱修不修,我家门口又不需要硬化!”村民杨建齐和杨海峰都不同意。
村干部请来村里德高望重的老人、老干部轮番给他俩做工作、讲道理。58岁的鲁命星当着俩人的面表示,虽然自己家所在的主巷道已硬化,集体的事么,自己愿出钱,要是人手不够还愿意当小工。村官卢小宁则讲解了修路的详情。大家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最后,他俩同意出钱修路。
感到“群众说事”靠谱的老支书,不仅仅有鲁拴虎,还有张家湾镇小山子村的张清文。
他说:“往年报低保,都是几个村干部坐在一起商议决定。但是村民有意见说,‘低保都是村干部的亲戚’。为群众着想,群众还不领情,打击我们工作的积极性。今年,我们几个村干部一商量,请来特困户和老党员、老干部,大家商议来定,最后群众都满意了,还是大家说了算好。”
“群众说事”就是县乡联村干部和村干部与群众、当事人一道,对村里“如何化解矛盾纠纷,如何建设美丽乡村”等不同层面的事,畅通渠道说事、明确责任理事、集中民智议事,共有五种方式:群众要求说、登门入户说、急事及时说、主动邀请说、不便事用卡说。
法官说法:有效预防并及时化解纠纷
“群众说事”开通了民情“直通车”,架起了干群“连心桥”,畅通了群众诉说渠道,做到了“小事不出村、矛盾不上交”的效果,但也存在群众“说和”随意性大、易反复,缺乏法律保障的不足。
陕西省委政法委、省综治办2012年推广“一村一法官”,随后倡导“三官一律进社区”,号召法官、检察官、警官、律师走村入户,服务百姓。在此背景下,富县人民法院为每个村(社区)确定1名联村(社区)法官,通过“法制宣讲会上说、法律咨询当面说、行动不便上门说、调处纠纷现场说、见面不便电话说”五种形式说法,及时调处非诉案件。
苹果热销之际,羊泉镇太安村包村法官王涛接到一位河南果商电话,说太安村果农撕毁合同,把苹果卖给了别人。
王涛马上赶往现场,耐心讲解买卖涉及的合同法。经过一上午调解,果农承认了自己的错误,并赔偿果商双倍违约金。果商说:“有你们秉公办事,我以后就在富县买苹果了!”
美丽乡村建设中,茶坊镇马坊村村民曹红兵新建房子时将院墙向街道上延伸了几米,严重影响了村民出行。村干部多次调解均没有结果,包村法官赵妮得知后,联系土地所,从法律关系到伦理民情,对曹红兵进行了耐心教育。最终,曹红兵拆除了多占的围墙。
“法官包村说法,可以起到预防作用,事情刚发生,双方容易说和,避免了邻里之间对簿公堂而留下仇怨。所以‘一村一法官’的做法实用。”赵妮深有感触。
群众说事时请法官参与,实现了法情相融,既解决了传统的“私了”合理不一定合法,又解决了群众有纠纷到法庭告状误工、费时,邻里丢面子长期结仇的问题,做到了群众说事有法律保障,法官说法让群众理解,真正实现了止分息诉。
干部联村:帮群众解决切身利益问题
记者绘制出富县“新机制”形成轨迹:“群众说事”萌发在先,法院主动配之“法官说法”,群众路线实践教育活动中,县委推行“干部联村”,形成党委政府主导、法官积极参与的村民自治模式。
富县公证处干部高勇在张家湾镇黑水寺村包村。他的民情日志扉页写着:弄清村里的山山水水,认识家家户户,心里建起一本村情村况“资料库”,多去群众家走走,聊聊家长里短,从群众心目中的“外人”变成群众心目中的“自己人”,知道群众在想什么、盼什么、关注什么、忧虑什么。
“今天,到地洛河村,典型的川道村,全村37户人家,以种玉米为主,人均收入1970元。川道和塬面村庄发展差距太大,只有建立产业,通过产业带动群众致富。”这是富县外宣办干部王前锋4月17日写的包扶日志。
富县推行“干部联村”制度,要求干部下村,必写民情日记。“以前包村干部搞工作,都是开车到村干部家转一圈,一安排就不见人了,大多时候只是起到‘传话筒’作用。现在不一样了,所有联村干部都吃住在村里,真正帮助群众干实事。”牛武镇党委书记樊浩说。
在富县240个行政村和6个社区,分别由1名科级领导(责任领导)、1名后备干部(联村蹲点干部)、1名乡镇驻村干部组成包扶团队,进村开展包扶工作。
联村干部将党组织关系转到村里,以村党支部书记助理或主任助理的身份参与村级事务管理,对包扶村的党建、扶贫开发、民生事业和美丽乡村建设等工作综合包抓,同时按照“群众说事”“法官说法”的工作程序,处理农村矛盾问题和村级事务,有效提升村民自治和依法治村的水平。(记者 台建林 通讯员 辛文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