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在北京举行的全国检察机关第八次先进集体先进个人表彰大会传来好消息:浙江宁波市北仑区人民检察院被最高人民检察院荣记“集体一等功”。
2009年以来,北仑检察院党组以“建一流班子、带一流队伍、创一流业绩、树一流形象”为目标,团结带领全院干警,坚持走创新强检、文化育检、人才兴检道路,各项工作取得明显成效。先后荣获全国先进基层检察院、全国文明接待示范窗口、全国检察宣传先进单位、全省政法系统“学枫桥、保平安、促发展”先进集体、全省先进基层检察院、全省基层院“四化”建设示范院、首批“全省检察文化建设示范院”等一系列省级以上荣誉,并荣立集体二等功、三等功各1次,先后有78名个人获得市级以上表彰。
宁波市委常委、北仑区委书记陈利幸对北仑检察院给予高度评价,认为该院始终围绕全区中心工作,积极服务发展大局,在提升社会治安、维护社会稳定、服务重大工程建设等各方面做了许多卓有成效的工作,是北仑区各级各部门学习的榜样和标杆。
强化法律监督在服务大局中彰显检察工作价值
每逢周一,北仑检察院的检察官方双寿就来到北仑区公安分局法制科办公。在每周一法制科召开的案情交流例会上,方双寿可以对案件的性质发表意见;对证据的收集、固定、保全的合法性提出意见和建议;根据犯罪的构成要件,对下一步侦查取证工作提出建议。
2013年,北仑检察院与北仑区公安分局联合出台《关于设立派驻公安机关检察工作联络点的实施意见》,主动把法律功底扎实、办案经验丰富的侦查监督检察官派驻到法制科“坐诊”,提前介入侦查活动,防止冤假错案。去年底,最高人民检察院将这项创新做法以简报形式向全国转发。
“创新不能乱创,只有符合司法规律、符合历史潮流才有生命力。我们不是为创新而创新,而是在实践中发现问题,那些需要迫切解决的、带有检察系统共性的问题,然后在执法层面推动立法和司法。”这是北仑检察院检察长李钟经常说的一句话。
法律监督是检察院工作的重要内容。2002年以来,北仑检察院着眼破解司法实践难题,不断开拓创新,在全国首创了“行贿人黑名单”制度、“北仑模式”量刑建议制度,推行在押人员羁押表现量刑化、立功线索同步报备、“减刑、假释、保外就医”听证三项监所监督机制,实施“附条件不起诉”制度,研发讯问“身心监护仪”,出台侦查人员出庭作证制度等。上述创新制度或被最高检向全国推广,或被修改后刑诉法等法律吸纳,或被授予实用新型专利,全面提升了法律监督的质量和效果。
近年来,北仑检察院按照“胸怀大局是前提、立足本职是基础、正确履职是关键”的基本要求,自觉做到站位全局、服务发展,获得了一张漂亮的“成绩单”。
2009年以来,该院共批准逮捕犯罪嫌疑人4366人,提起公诉6110人,无一错案;牢固树立为民执法理念,坚持和发展“枫桥经验”,创新检察示证、圆桌审查等制度,妥善化解各类矛盾纠纷430多件,累计救助刑事被害人21名,发放救助资金13.5万元,已连续4次获评“全国文明接待示范窗口”。
此外,该院充分发挥检察职能,配合区相关部门做好部分拆迁村民的政策解释、情绪疏导等工作,确保宁波轨道交通1号线北仑段工程的顺利进行;派驻干警全程参与总投资额达19.8亿元的梅山水道工程建设,检察长李钟亲自担任工程保廉工作小组组长,主动与相关企业负责人进行廉政约谈;精心选取总投资额达42.9亿元的梅山集装箱码头3-5号泊位工程等4个重大工程作为预防项目,开展专项预防,确保“工程优质、干部优秀”。
惩防并举 全力推进反腐倡廉建设
去年4月中旬,一条重磅消息不胫而走:北仑海关查验部门的8名工作人员涉嫌收受非法利益,被检察院立案调查。
真相随后浮出水面:这是一起海关内部的贪腐窝案。北仑检察院经过缜密侦查发现,共有14名北仑海关查验科工作人员涉案,他们中收受贿赂少的10余万元,多的达40余万元。
一直以来,北仑检察院紧紧围绕土地管理、城镇建设等与人民群众利益密切相关领域的突出问题,严厉打击侵害民生民利的各类职务犯罪。
例如,宁波北仑区某房产公司依靠行贿手段获得规划部门的批准,把一个小区的容积率从1.8提高到2.3,比原来的规划多造出2幢房子,导致小区内绿化面积严重不足,通风采光很不理想,数百名业主多次上访,严重影响了社会和谐稳定。
经过缜密侦查,北仑检察院一举侦破了宁波市规划局北仑分局和宁波市国土资源局北仑分局等垂直管理部门里发生的受贿要案。经查明,开发商朱某先后向当时的北仑规划分局副局长倪某、局长助理曹某以及北仑国土资源分局副局长冯某、张某等人行贿财物达60余万元。
如何提高执法公信力是北仑检察院一直在探索实践的重点课题。2009年以来,该院坚持有案必查、有腐必惩,共查办贪污贿赂、渎职侵权职务犯罪案件86件107人,包括县处级要案17人和国税、海关系统等多起重大窝串案,6年来起诉的116人职务犯罪案件仅1人翻供、2人上诉。
在查办案件的同时,北仑检察院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预防职务犯罪出生产力”的重要指示,积极创新预防警示教育的手段,努力从源头上遏制和减少职务犯罪案件的发生。
2013年2月,北仑区委书记陈利幸来到北仑检察院为北仑区警示教育基地揭牌,并与全体区委常委带头接受廉政教育。2013年,共有228批7888人次到基地接受警示教育,全区机关单位和干部受教育覆盖面分别达到95%和90%以上。
宁波市委常委、市纪委书记李会光等领导认为,北仑检察院真正做到惩处、教育并举,实现了从关门办案到开门教育的转变。基地也被确定为全国检察机关“百优”预防职务犯罪警示教育基地。
先行先试 成为人才成长的摇篮
在北仑检察院,活跃着一个由49名业务骨干组成的创新课题调研组。这个由检察长李钟亲自挂帅的调研组,每年初共要申报大约20个课题,内容主要是上年度办案过程中发现的问题,涉及现行法律、体制机制中的盲区及缺失。课题经过该院课题会筛选列入本年度调研计划,然后确定调研牵头人,由兴趣小组自由组合调研,分析原因提出对策,经过充分论证后,出台相应的机制和规定。北仑检察院所有的创新都来自这一过程。
期间遇到疑难问题或争议较大时,北仑检察院就请樊崇义、陈卫东、陈瑞华、贾宇、谢鹏程等国内知名法学专家来指导、把关。“每一次创新,都倾尽全院之力,理论先行,实践探索,专家论证。”李钟说。
多士成大业,群贤济弘绩。近年来,北仑检察院党组牢固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理念,坚持高点定位,多渠道积极引进高层次、急需型人才。2007年以来,该院通过公务员招考、面向全国选调、商调等途径,共引进37名优秀检察人才。目前,全院共有84名在编干警,平均年龄38岁,本科以上学历77人,占91.7%,其中硕士、博士研究生学历38人,占45.2%,分别来自全国15个省(自治区)的20多所知名高校和政法专门院校,全院队伍结构进一步优化。
北仑检察院十分注重对干警的“二次培养”,坚持把日常工作和岗位练兵有机结合。2009年以来,该院先后涌现出“全国检察业务专家”、“全国检察理论研究人才”、“全省十佳侦查监督检察官”、“全省十佳民行办案人”等一批高层次人才和业务骨干,有7名干警被选拔为首届“宁波市优秀检察人才”。2013年7月31日,在全市检察能力建设工作暨首届优秀检察人才表彰大会上,李钟介绍了北仑检察院队伍建设的经验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