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稳则全局安,基层强则全局兴。
近年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各级政法综治部门以“平安新疆”建设为着力点,深入开展维护社会政治稳定、预防化解矛盾纠纷、完善治安防控体系、加强基层基础建设等重点工作,在村(社区)建立综治工作中心(站),大力推行农村(社区)警务战略,构筑立体化、常态化治安防控体系,长治久安的根基更加坚实。
完善机制就地化解矛盾
今年5月17日上午,经乌鲁木齐市芦草沟乡司法所工作人员耐心地多次走访、劝解,一起触高压电致人死亡纠纷案最终得以化解,死者家属获得24万元的赔偿。
4月30日上午,农民工王某在芦草沟乡人民庄子村6队于某家干活时,不幸触及高压电从于家二楼坠落,经抢救无效后死亡。次日,王某的十余名亲属赴疆,来到芦草沟乡政府讨要说法,乡司法所工作人员获悉案情后,立即介入调查。
5月5日上午10时,司法所组织双方当事人进行现场调解。死者亲属要求于家一次性赔偿各种费用120万元,双方难以达成一致,导致当天调解中止。
随后,司法所工作人员又多次组织双方当事人进行调解,一方面引导死者亲属合理合法维权;另一方面向于家介绍死者家庭困难情况,建议其在力所能及的条件下提高赔偿数额。终于,在司法所的主持下,双方于5月17日最终达成调解协议,纠纷得以案结事了。
《法制日报》记者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综治委了解到,新疆各级党委、政府和政法综治部门把预防和化解社会矛盾摆在维护社会稳定和平安建设工作更加突出的位置,以不断提高基层就地化解矛盾能力为重点,进一步创新完善工作机制,强化“事要解决”,积极构建“超前预防、超前化解”的大调解机制。
如今,在新疆各地,综治工作中心成为解难题、办实事的“便民超市”,全区现有乡镇(街道)综治工作中心千余个,建成率达100%,实行矛盾纠纷联调、社会治安联防、突出问题联治、重点工作联动、基层平安联创、社会管理联抓的“六联”工作机制。2013年,全区社会矛盾纠纷调解成功率达86.94%。
警务室实现警务前移
“社区和农村警务室民警必须把群众工作融入到公安工作各方面,而且要日常化、持久化。”新疆英吉沙县公安局萨汗派出所阿克瓦格警务室民警阿卜杜萨拉木·阿卜杜热伊木说。
英吉沙县萨汗乡阿克瓦格村耕地少,一些村民没事干,便常常聚在一起赌博。2013年6月,阿卜杜萨拉木了解这些情况后,下决心要改变现状。
村民阿某家以前生活条件不错,之前还在该村当过村党支部书记。自从染上赌博恶习后,家里的经济每况愈下。为改掉阿某赌博的恶习,阿卜杜萨拉木每隔几天就去找阿某谈心。
“我们家的事不用你管,以后不要再来找我。”起初阿某不领情,但阿卜杜萨拉木并没有放弃,见阿某没有悔改之意,阿卜杜萨拉木又想出了另一招,带着阿某到村里不赌博的人家去看看。看到别人家日子过得红火,阿某很受触动,发誓要改掉赌博的恶习。之后,阿某向亲戚朋友借了一些钱,买了一辆中巴车跑客运生意,现在日子一天天好了起来。
2012年年初,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政府全力推进农村(社区)警务战略。目前,已基本实现了警务室“一村(社区)一警”,治安复杂的农村(社区)达到“一村(社区)两警或多警”。农村(社区)警务室的建立,实现了警务工作前移,为社会治安和谐稳定构筑了第一道防线。
据统计,2013年以来,新疆全区可防性案件发案率同比下降5.9%,出现了一批“零发案村”。农村(社区)警务室在维护稳定、创建平安中的基础性、支撑性作用开始显现。
平安建设向科技要警力
额勒森陶勒盖村是新疆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精河县大河沿子镇一个多民族聚居、流动人口较多的城郊村。
今年70多岁的谷成义是大河沿子镇额勒森陶勒盖村的住户,也是村里的治安中心队长,他每天的主要工作就是在自己家里通过视频监控装置观察村里的治安情况。
“以前农忙时节,村里经常发生盗窃案,村民为此很闹心。自从安装了视频监控以及远红外线电话报警装置后,村里很少再发生盗窃案,现在大家可以安心忙农活了。”谷成义说。
新疆全区各级政法综治部门坚持打防结合,科学划分网格,建立了以警务服务站为中心向周边辐射的点、线、片、面相结合的立体巡控网络。2013年以来,大部分地(州、市)分别投入上千万资金建立和完善技防设施,提高平安建设的“科技含量”。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政法委副书记、综治办主任刘克勤表示,今后一个时期,新疆将按照中央、自治区党委的决策部署,以维护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为第一任务,坚持源头治理、系统治理、依法治理、综合治理,不断加强基层基础建设,着力解决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突出问题,努力提高公众安全感和满意度,确保社会大局稳定有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