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长安网 > 公众版> 法治建设

中国未成年人犯罪不容忽视

2014-05-29 16:34:09 http://www.chinapeace.org.cn/ 来源:新华社 

    近日,北京“三名光膀青年围殴少年”视频事件引发网民震惊,事件随着三名未成年行凶者的落网而告一段落。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日前公开发布的《2013年度北京市法院未成年人案件综合审判工作报告》(简称“白皮书”)中的未成年人犯罪数据又引发关注。

    白皮书显示,2013年北京市少年法庭审理一审、二审未成年人犯罪案件及侵害未成年人权益案件1097件,判处未成年罪犯1053人。

    “自2009年至今,学生犯罪率已连续五年超过未成年无业人员犯罪率。抽样显示,职业技术学校学生犯罪情况最为突出,约占67%。”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未成年人案件综合审判庭庭长赵德云说。

    根据白皮书,2013年北京市未成年犯罪也呈现着较明显特征:男性犯罪比例高,占全部未成年罪犯的92.6%;相对刑事责任年龄段犯罪比例高,92.5%的未成年罪犯处于16-18岁之间;低文化水平的未成年人犯罪比例较高,初中以下文化水平的未成年罪犯占全部未成年罪犯的77.4%。

    在社会转型期的中国,除了北京,未成年人犯罪在不少地方都是令人无法忽视的社会问题。在河南,自2009年至2013年,河南各级法院共判处未成年人犯19234人,占这一时期犯罪总人数的5.48%。

    2012年7月,广西南宁警方组织近百名民警对南宁市东葛路一家娱乐会所进行突击检查,发现27人吸食新型毒品,他们均为未满18岁的未成年人。其中,最大的17岁,最小的仅为15岁。

    白皮书指出,未成年人走上歪路甚至犯罪反映出当前在中国,教育理念、方法、结构、管理等方面仍存在一定程度的偏差和问题。

    “现在未成年人可以获得的资讯越来越多,其中不良信息也在增加。尤其是一些影视作品中吸毒、黑社会犯罪等场景多。”广西社科院社会学研究所所长周可达说,未成年人接触不良影视剧后很可能失去辨别是非的能力,他们的道德伦理观容易因此被扭曲。

    北京鑫诺律师事务所律师张蕾说,几乎每一个“问题少年”背后都有一个问题家庭。许多务工人员忙于生计,他们鲜有时间管教子女,子女难以感受到家庭的温暖,也容易出现逃课、打架、辍学等不良行为,一旦遇到不法分子的引诱,往往会发生违法犯罪。

    北京大学社会学系教授夏学銮认为,未成年人犯罪形势严峻与其个人、家庭,学校、社会都有关系。市场经济快速发展的背景下,社会上普遍存在的金钱崇拜及浮躁风气也导致不少未成年人价值观混乱。

    未成年人是国家和民族的未来,未成年人犯罪令家长和社会各界颇为忧虑。专家认为,应建立健全道德伦理体系,积极防治未成年人犯罪,保障未成年人合法权益。

    夏学銮表示,防治未成年人犯罪绝非司法机关一家的事情,更需要系统性思维,加大社会力量的参与,及时而灵敏地发现暗藏于家庭、学校和社会某个角落的危险。“应整治文化艺术市场,持续推进互联网净网行动减少甚至杜绝不良信息,为未成年人营造良好的成长环境。”

    张蕾建议,在注重经济建设的同时也要下功夫去深化精神文明的建设,建立健全的道德伦理体系,引导未成年人确立正确的行为规范。

[责任编辑:闫天舒]